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识.主体.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7434
  • 作      者:
    陈新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史传与古典小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话题,许多学者都从整体上探讨了史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至于具体到某一史著对古典小说的影响,则又多以《史记》为例来加以论析。然而,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左传》在叙事写人方面照样给古典小说以深远影响。即使在古代,许多小说评论家也以“腐迁、盲左”并称;何况《史记》的叙事体例及某些刻画人物的手法也源于《左传》。而《左传》为解经之作,它与《春秋》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春秋》又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著;更重要的是,与《史记》相比,它们亦经亦史的崇高文化地位,使其蕴涵着巨大文化能量的许多审美观念作为权威话语,对古典小说的艺术特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造就了古典小说许多“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并促成了其民族特征的形成。所以,探讨《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学术意义的论题。鉴于它们在古典小说文体生成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本文以论述《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为主,同时又兼及《春秋》对古典小说的影响。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新夏,男,1957年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等。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曾从事认识论和主体问题研究,现主要从事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人的理论及人的发展现实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著有《思维学引论》、《跃上新境界》、《人的尺度——主体尺度研究》等。获第二届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及现代化问题的凸显,开始关注人的问题,着重于人的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文本分析和时代发展表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的新形态、新内容和新价值,有助于在理论上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深化和丰富唯物史观的研究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和价值理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研究现代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回答社会生活和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确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发展的目标和途径,回应当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给人的发展提出的挑战,为正确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和总体思路。基于上述认识,我围绕人的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为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做了一些努力。现正在做的工作是从现实返回理论,探讨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认识论
    意识结构初探
    主体在反映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意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事实证明,这一论断从根本上说明了意识的本质。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同样的实践基础上,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为什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然是:人的反映活动受主体作用的影响。那么,这种主体作用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由于迄今对人脑具体活动机制和过程的了解还很有限,由于意识不能简单地还原为脑生理器官的生物活动,因此,这里对人脑在反映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仍采用“黑箱”的方法,从人脑与外界信息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来探讨它的作用。
    人脑在反映过程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起作用的。在反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脑的作用,从自身来说,主要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取决于人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及强弱,这主要是脑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就取决于奠立于人脑生理结构基础之上、在以往反映过程中形成的主体系统,即取决于主体的意识结构。一定的意识结构,对于人们的反映活动、对于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试图对意识结构的内容,特性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研究意识结构及其对认识活动的影响,首先必须对它的内容有所了解,对这一范畴有所规定。
    我们认为,所谓意识结构,就是在反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本认识内容在人脑中定格化而形成的主观意识状态,是一定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意识系统;一定的意识结构,能够选择、调整和组织反映在人脑中的各种信息材料。这些,就是意识结构的基本内容。下面,分别对它们作一些说明。首先,意识结构是反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基本认识内容在人脑中定格化而形成的主观意识状态。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客观对象及人的活动通过感官作用于大脑,通过大脑而产生各种认识。
    我们知道,一方面,自然界和社会不‘能完全满足人,因而人(个人、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从而认识活动也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多方面的、其本质也具有多层次性。因而人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总是从一方面到多方面,这样不断地扩展。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总是从初级本质到第二级本质,这样不断地深入。认识活动的这两方面特点,决定了人们对任何一种或一类事物的反映,常常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对同一类事物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反映。这样对事物长期多次的反映,就导致了如下双重的结果:一方面,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对事物多方面和更深入的认识,这些认识借助于语言、文字等手段对象化,向外输出,成为人类认识长河中的水滴。另一方面,在反映过程中,外界对象多次作用于人脑,刺激人脑多次反复地形成某一种或一类认识。这样,这些认识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形式,必然在人脑中打上越来越深刻的烙印,这些认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观念等,就在人脑中逐渐稳固地保留下来,逐渐定格于人脑之中,形成一定的意识系统,即一定的主观认识框架,这就是意识结构,也就是列宁所说的“逻辑的格”。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认识论
意识结构初探
关于认识中的主题能动性问题
论主题尺度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
认知正确性欲加之合理性
试论设定及其作用
思维学引论
人的尺度——主体尺度研究

第二篇 现代化于人的发展
人学与人文精神
关于现代化反思的几点思考力
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
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二重维度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社会形态问题的再思考
唯物史观价值维度的当代建构
哲学的转身与认识论的式微

第四篇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超越“认识论模式”的几点辨析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第四篇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
康德的目的论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论域的公平探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