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的祖先—穴居人,在一段相对安宁(食物不甚匮乏,较少洪水猛兽袭击)的时刻,一种探究神秘的“我在”欲望便悄然而生。这股神秘的力量,足使一位穴居人走近岩壁,把手掌贴在石壁上,并把搀有白色的矿石粉的水,含在口里,喷到手背与岩石上。他移开手掌,后退几步,端详着、揣摸着……于是那留在岩壁上的黑白分明的手形,便赋予黎明期的人类一种不可名状的欣喜与满足。
肖像画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受约为某个特定的人制作的肖像;二、出于艺术家对某个历史人物或同同代人的特殊兴趣而制作的肖像画。它们各有其位置,且互相关联。受委托而制作的肖像画,有时会因模特儿非凡的气质、张扬的个性、独特的形体,激发艺术家的表现欲,从而使订制的肖像画成为不朽之作。
肖像画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从现今保存的资料看,古代的肖像画大都是历朝历代的“帝王图”,这些肖像画在刻画人物性格、捕捉神韵方面显示出古代肖像画家的高超技艺。但中产阶级以下的普通人的肖像画在中国,则远不及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国家普及。在欧美各国,一年之中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一是圣诞节;二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自己的生日与上帝之子耶稣的诞辰日同被视为一年中最值得庆贺的日子,足见人文主义精神扎根之深。正是这种原因,在欧美各国,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见到肖像画:大学图书馆里的历任校长像、企业里各级主管像、公司的董事像、教会的神甫像、科学院的院士像、有成就的科学家肖像,甚至在国家级的肖像画博物馆,陈列有上至国王、总统、元帅、将军,下至庶民百姓无名之辈的肖像画。与上千年的封建历史相比,中国近五十年的进步举世瞩目。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我们人类依然保留着穴居人探索“我在”意义的本能。这种本能会随我们的血脉延续下去。这与生俱来的冲动和欲望,即艺术创造的原动力,仍将孕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肖像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必然会在人类生活的编年史上留下印迹,亦如那岩壁上我们远古的祖先留下的手印一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