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用妇产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7054840
  • 作      者:
    张惜阴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惜阴,女,汉族,江苏无锡人,1926年出生,就职于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妇产科教研47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深受病员赞扬。擅长妇科,尤其专长妇科肿瘤。科研成果“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国家教委科技成果推广丙类二等奖(1991),被列为百项科研成果推广之一(1992)。“子宫内膜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4)。“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因素、实验及临床研究”(1996),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3)。主编《女性生殖系统肿瘤》(1988)、《实用妇产科急症指南》(1991)、《临床妇科肿瘤学》(1993年,于1996年被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评为“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妇科手术图指谱》(1996)。曾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多年来,呕心沥血,为党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第一版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著名妇产科学家王淑贞教授主编,于1987年出版,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经典的临床参考用书。再版编写上仍旧保持了原版“全面系统、专业实用”的特色,除了更新原有章节的内容外,新增38章,主要是病理产科、妇科内分泌、妇女保健、计划生育以及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新内容,另加临床常用资料性附录8个。《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共分为妇产科基础、产科学、妇科学、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妇产科常用的检查及附录等7大部分,共119章,配有插图240幅。新版内容更为丰富、新颖,临床指导更为具体,反映了21世纪初妇产科学的世界水平和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妇产科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妇女出生后发育成熟,结婚,生儿育女,更年期,老年期都有各期相关变化。妇女结婚后,在妊娠期、分娩直至产褥期都需要专职产科医生的诊断、监护和治疗。与之相伴而来的妇科疾病:炎症、内分泌、肿瘤及其他相关妇科疾病也需要妇科医生的诊治。时至今日,妇产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对专门而又具有很多分支学科的医学,它已经和其他学科,诸如遗传、儿科等相交织而发展成多个边缘学科。抚今思昔,人们常要回顾自己的先祖,在人类的启蒙、野蛮时期中是通过怎样艰难的历程而走到今天的。在此我们将简要地介绍妇产科的发展历史。<br>    第1节 产科发展简史<br>    产科学主要是研究妊娠、分娩、产褥过程中母亲、胎儿、新生儿生理与病理的一门学科。产科的发展史可分为下述六个时期。<br>    一、史前时期<br>    产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分久远。本世纪初在欧洲发现了大约公元前22000?25000年前制成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小型雕像(VenusofWillendorf),这是一个乳房丰满的妊娠着的女性雕像,它象征着生育。此后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地洞穴的壁上可以看到反映妊娠妇女腹中胎儿图像的壁画。在土耳其中部的洞穴中发现一座看来是生育女神以坐姿在分娩,在她双足之间有个小孩。这些都反映在历史上人类对生育、分娩的朦胧认识。产科学和其他医学有所不同,因为产妇分娩可以完全是一个正常过程,开始时人类并没有认为产科是一门真正的医学。神话是人类早期生活的集中和再现,在神话中,只有女神可以出现在妇女分娩的场合,男神是不会在场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年长的妇女曾经有过分娩经验,她可以帮助年轻的母亲分娩和产后的康复。从一些原始部落中可以看到妇女是以跪着的姿势分娩。在临产前,人们为她建造一座小茅屋,她分娩时,只有她母亲和其他女性在场,男性只有在产后用锐利的石头或贝壳割断脐带的任务。这就是史前人类分娩的普通场景。<br>    二、古代埃及、希腊及罗马时期<br>    在公元前,在当时,妇女分娩时采取下蹲式,和我国一样,男子不可人室,产后将胎儿洗涤后断脐,并试以哺乳来判断新生儿将来的健康状态。在草纸上还记载不少用以刺激分娩的药物,诸如盐、洋葱、油剂薄荷等。这些都表明出现了产科的萌芽。<br>    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在美索布达尼亚平原上,著名的汉莫拉比法(Hammurabi Code,1700B.C)是第一部规定医学实践合法性的法典。<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妇产科学基础<br>第1章 绪论<br>第1节 产科发展简史<br>第2节 妇科发展简史<br><br>第2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学<br>第1节 骨盆<br>第2节 外生殖器官解剖<br>第3节 内生殖器官解剖<br>第4节 邻近器官<br><br>第3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生学<br>第4章 女性生殖内分泌生理!<br>第5章 生殖遗传学基础<br>第1节 细胞生物学基础<br>第2节 染色体和染色质<br>第3节 分子生物学基础<br>第4节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br><br>第6章 生殖免疫学<br>第1节 神经一生殖内分泌一免疫调节<br>第2节 母一胎免疫调节<br>第3节 生育免疫调节<br><br>第二篇 产科学<br>第7章 孕卵及胎儿的发育<br>第1节 受精及受精卵的变化<br>第2节 着床前胚泡和子宫内膜<br>第3节 着床过程<br>第4节 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br><br>第8章 胎盘及其附属物<br>第1节 胎盘及其附属物的形成及解剖<br>第2节 胎盘及脐带的生理功能<br>第3节 羊水的形成、成分及其功能<br><br>第9章 妊娠期母体变化<br>第10章 妊娠的诊断<br>第1节 早期妊娠的诊断<br>第2节 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br>第3节 妊娠的鉴别诊断<br><br>第11章 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br>第1节 产前诊断的范畴和指征<br>第2节 产前诊断的方法<br><br>第12章 胎儿监护<br>第1节 胎儿监护的意义<br>第2节 胎动<br>第3节 B超检查<br>第4节 胎儿监护仪<br>第5节 脐血流及其他血流测定<br>第6节 其他方法<br><br>第13章 正常分娩<br>第1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br>第2节 正常头位的分娩机制<br>第3节 第一产程及其处理<br>第4节 第二产程及其处理<br>第5节 第三产程及其处理<br>第6节 新生儿的处理<br><br>第14章 产科镇痛及麻醉<br>第1节 概述<br>第2节 产科镇痛<br>第3节 产科麻醉<br><br>第15章 正常产褥期及保健<br>第1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br>第2节 哺乳<br>第3节 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br><br>第16章 妊娠剧吐<br>第17章 流产<br>第1节 自然流产<br>第2节 过期流产<br>第3节 习惯性流产<br>第4节 感染性流产<br><br>第18章 异位妊娠<br>第1节 输卵管妊娠<br>第2节 持续性输卵管妊娠<br>第3节 宫颈妊娠<br>第4节 宫角妊娠<br>第5节 残角子宫妊娠<br>第6节 腹腔妊娠<br>第7节 阔韧带内妊娠<br>第8节 卵巢妊娠<br>第9节 异位妊娠的特殊情况<br>第10节 其他罕见的异位妊娠<br><br>第19章 早产<br>第20章 胎膜早破及脐带脱垂?<br>第1节 胎膜早破<br>第2节 脐带脱垂<br><br>第21章 过期妊娠<br>第22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br>第1节 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br>第2节 国际及国内的临床分期<br>第3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br>第4节 预防及处理<br><br>第23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br>第24章 产前出血<br>第1节 前置胎盘<br>第2节 胎盘早期剥离<br>第3节 前置血管<br><br>第25章 羊水过多及羊水过少<br>第1节 羊水过多<br>第2节 羊水过少<br><br>第26章 多胎妊娠<br>第1节 双胎妊娠<br>第2节 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br><br>第27章 巨大儿<br>第28章 胎儿生长受限<br>第29章 胎儿窘迫<br>第30章 母儿血型不合<br><br>第31章 胎盘、胎膜及脐带疾病<br>第1节 胎盘疾病<br>第2节 胎膜疾病<br>第3节 脐带疾病<br><br>第32章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br>第2节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br>第3节 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br>第4节 妊娠合并肺血栓塞<br><br>第33章 妊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br>第2节 妊娠合并肝硬化<br>第3节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br>第4节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br>第5节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br>第6节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br>第7节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br>第8节 妊娠合并肠梗阻<br><br>第34章 妊娠合并泌尿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br>第2节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br>第3节 妊娠合并尿石症<br>第4节 妊娠合并多囊肾<br>第5节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br>第6节 肾移植后合并妊娠<br>第7节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br><br>第35章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肺炎<br>第2节 妊娠合并肺结核<br>第3节 妊娠合并哮喘<br>第4节 妊娠合并肺囊性纤维化<br><br>第36章 妊娠合并糖尿病<br>第37章 妊娠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br>第2节 妊娠合并甲状旁腺疾病<br>第3节 妊娠合并肾上腺疾病<br>第4节 妊娠合并垂体疾病<br><br>第38章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贫血概述<br>第2节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br>第3节 妊娠合并急性失血性贫血<br>第4节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r>第5节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br>第6节 妊娠合并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br>第7节 妊娠合并海洋性贫血<br>第8节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br>第9节 妊娠合并遗传性凝血缺陷病<br><br>第39章 妊娠合并结缔组织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br>第2节 妊娠合并类风湿性关节 炎<br>第3节 妊娠合并硬皮病<br>第4节 妊娠合并脉管炎<br><br>第40章 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br>第1节 妊娠合并发作性癫痫<br>第2节 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br>第3节 妊娠合并偏头痛<br>第4节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br>第5节 妊娠合并多发性硬化症<br><br>第41章 妊娠合并精神病<br>第1节 妊娠、分娩中的精神卫生问题<br>第2节 产后精神卫生问题及精神障碍<br>第3节 精神病患者的流产、分娩及产后问题<br>第4节 开展孕产期心理卫生宣教与咨询<br><br>第42章 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br>第1节 概论<br>第2节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br>第3节 妊娠合并子宫内膜癌<br>第4节 妊娠合并卵巢癌<br>第5节 妊娠合并女阴癌<br>第6节 妊娠合并输卵管癌<br><br>第43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br>第1节 病毒性感染<br>第2节 细菌性感染<br>第3节 弓形体感染<br>第4节 支原体感染<br><br>第44章 足月妊娠引产和催产<br>第45章 异常分娩<br>第1节 产力异常<br>第2节 产道异常<br>第3节 胎儿异常<br>第4节 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br><br>第46章 软产道损伤<br>第1节 下生殖道裂伤及血肿<br>第2节 子宫破裂<br>第3节 子宫翻出<br><br>第47章 产后出血<br>第1节 产后出血<br>第2节 晚期产后出血<br><br>第48章 羊水栓塞<br>第49章 羊膜感染综合征<br>第50章 产褥期感染<br>第51章 产褥期中暑<br>第52章 产褥期乳腺炎<br><br>第53章 新生儿常见临床问题<br>第1节 低出生体重儿的分类及处理<br>第2节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害<br>第3节 新生儿呼吸系统问题<br>第4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br>第5节 新生儿营养及消化系统问题<br>第6节 新生儿心血管系统问题<br>第7节 新生儿黄疸<br>第8节 新生儿惊厥<br>第9节 新生儿代谢紊乱<br>第10节 新生儿血液系统问题<br>第11节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br>第12节 新生儿筛查<br><br>第54章 妊娠期用药<br>第1节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及变化<br>第2节 妊娠期药物吸收、转运及代谢<br>第3节 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及其他不良作用<br><br>第55章 产科手术和产科技术<br>第1节 会阴切开缝合术<br>第2节 产钳术<br>第3节 胎头吸引术<br>第4节 臀位牵引术<br>第5节 内倒转术<br>第6节 阴道助产术的并发症和防治<br>第7节 剖宫产术<br>第8节 人工剥离胎盘术<br>第9节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br>第10节 宫颈环扎术<br>第11节 髂内动脉结扎术<br><br>第三篇 妇科学<br>第56章 外阴炎症<br>第1节 非特异性外阴炎<br>第2节 念珠菌性外阴炎<br>第3节 婴、幼儿外阴炎<br>第4节 前庭大腺炎<br>第5节 外阴溃疡<br>第6节 外阴象皮病<br>第7节 外阴前庭炎综合征<br>第8节 外阴接触性皮炎<br>第9节 外阴结核<br><br>第57章 阴道炎症<br>第1节 念珠菌性阴道炎<br>第2节 滴虫性阴道炎<br>第3节 细菌性阴道病<br>第4节 老年性阴道炎<br>第5节 婴、幼儿阴道炎<br>第6节 阿米巴性阴道炎<br><br>第58章 子宫颈炎症<br>第1节 急性子宫颈炎<br>第2节 慢性子宫颈炎<br><br>第59章 盆腔炎症<br>第1节 概论<br>第2节 子宫内膜炎<br>第3节 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br>第4节 盆腔结缔组织炎<br>第5节 盆腔脓肿<br>第6节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br>第7节 盆腔其它炎症<br><br>第60章 女性生殖器官结核<br>第61章 女性性传播疾病<br>第1节 淋病<br>第2节 梅毒<br>第3节 尖锐湿疣<br>第4节 生殖器疱疹<br>第5节 沙眼衣原体<br>第6节 艾滋病<br>第7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br>第8节 软下疳<br><br>第62章 盆腔瘀血综合征<br>第63章 外阴皮肤病<br>第1节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br>第2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br>第3节 其他外阴病变<br><br>第64章 外阴肿瘤<br>第1节 外阴良性肿瘤<br>第2节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br>第3节 外阴鳞形细胞癌<br>第4节 外阴湿疹样癌<br>第5节 外阴前庭大腺癌<br>第6节 外阴肉瘤<br>第7节 外阴基底细胞癌<br>第8节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br><br>第65章 阴道肿瘤<br>第1节 阴道良性肿瘤<br>第2节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br>第3节 原发性阴道鳞状细胞癌<br>第4节 阴道腺癌<br>第5节 阴道透明细胞腺癌<br>第6节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br>第7节 阴道肉瘤<br><br>第66章 子宫颈肿瘤<br>第1节 子宫颈良性肿瘤<br>第2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br>第3节 子宫颈鳞形细胞癌<br>第67章 子宫体肿瘤<br>第68章 卵巢瘤样病变<br>第69章 卵巢肿瘤<br>第70章 输卵管肿瘤<br>第71章 子宫韧带肿瘤<br>第72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br>第73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br>第74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br>第75章 女性生殖器官变位<br>第76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br>第77章 性分化和发育异常<br>第78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r>第79章 闭经<br>第80章 高催乳素血症<br>第81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br>第82章 痛经<br>第83章 经前期综合征<br>第84章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有关内分泌疾病<br>第85章 女性不孕症<br>第86章 辅助生育技术<br>第87章 女性性功能失调<br>第88章 乳房疾病<br>第89章 女性犀利尿系统疾病<br><br>第四篇 妇女保健<br>第90章 概论<br>第91章 女童保健<br>第92章 少女保健<br>第93章 婚前保健<br>第94章 围生保健<br>第95章 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br>第96章 更年期保健<br>第97章 环境保护与妇女健康<br>第98章 妇科病防治的历史经验<br><br>第五篇 计划生育<br>第99章 计划生育的意义和重要性<br>第100章 宫内节育器<br>第101章 甾体(类固醇)激素避孕药<br>第102章 缓释系统避孕方法<br>第103章 外用避避孕工具<br>第104章 其他避孕方法<br>第105章 女性绝育术<br>第106章 人工终止妊娠<br>第107章 人工流产并发症及其防治<br><br>第六篇 妇产科常用的检查及治疗<br>第108章 妇科特殊检查<br>第109章 内镜的临床应用<br>第110章 常用激素测定<br>第111章 妇产科常用超声检查<br>第112章 妇产科常用放射线检查<br>第113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及其临床应用<br>第114章 磁共振成像检查及其临床应用<br>第115章 胎儿成熟度检查<br>第116章 肿瘤樗物与妇科肿瘤<br>第117章 妇产科的介入治疗<br>第118章 妇科肿瘤的特殊治疗<br>第119章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领域的选择与应用<br>附录<br>索引 中英文对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