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2346368
  • 作      者:
    黄跃生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黄跃生,医学博士,曾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军烧伤与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烧伤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重庆市烧伤与整形学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青年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第三军医大学第九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烧伤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人民军医》、《重庆医学编委》,《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临床康复》、《中华实用医药杂志》、《野战外科通讯》常务编委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烧伤临床治疗和烧伤早期损害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创伤项目课题及军队“十五”指令性课题等国家和军队15项课题研究。提出了烧伤早期缺血缺氧防治研究的新思路;发现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损害是烧伤休克的重要诱因之一,首次提出“休克心”概念并深入探讨了其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有关研究论文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Journal of Trauma》和《Burns》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发表,为烧伤抗休克治疗中加强心功能扶持和早期脏器损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率先提出通过开展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以减轻失控性炎症反应,进而防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新思路,研究成果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首先提出烧伤后呼吸衰竭的三种类型,提出血栓素引起吸入性损伤肺水肿的新观点,前国际烧伤学会主席、美国《Journal of Trauma》杂志主编Pruitt教授在其撰写的综述和外科教科书中均引用了这一结果;提出和改进了一系列临床救治方案,提出了烧伤延迟复苏补液公式、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休克心的防治,提出烧伤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模式等,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和治疗质量。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20篇,参编专著12部,主编和副主编专著各1部。招收培养研究生25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黎鳌烧伤医学奖。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全国首届医学中青年科技之星”,总后勤部首批“科技之星”,国家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被总后、重庆市和学校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6月,烧伤研究所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军事医学烧伤科”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名院名医: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内容共18章,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烧伤外科专业,广泛开展和应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涉及烧伤的早期处理、烧伤休克的防治、烧伤创面处理,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及其防治、烧伤感染、特殊原因烧伤、吸入性损伤、烧伤复合伤、小儿烧伤、烧伤营养代谢、烧伤病人的麻醉、自体皮肤及其他组织移植、皮肤替代物及其应用、烧伤后期整形、烧伤的康复治疗、烧伤护理、常用烧(烫)伤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等。全书在内容上,既力荐介绍和反映我国烧伤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进展和新趋向,又注重临床技术的应用。
    《名院名医: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作者是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颇有建树的中青年专家和教授,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融会贯穿于所述内容之中,使《名院名医: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很具临床实用价值。
    《名院名医: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内容详尽而全面,极具操作性,是值得从事烧伤外科专业医师精读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第二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一、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二、估计烧伤严重程度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烧伤的临床过程
一、体液渗出期
二、急性感染期
三、修复与康复期
第四节 烧伤的预后与转归
一、治愈率
二、死亡原因
三、后遗症
第二章 烧伤的早期处理
第一节 院前救治
一、现场急救
二、就地救治与后送
三、阶段输液
四、成批烧伤伤员的现场急救与后送
第二节 入院后早期一般处理
一、处理程序
二、早期清创
三、焦痂切开减压术
第三章 烧伤休克的防治
第一节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烧伤休克病理生理变化的机制
第二节 烧伤休克的诊断
一、诊断和监测烧伤休克常用指标
二、其他监测指标
第三节 烧伤休克的治疗
一、液体治疗
二、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治疗
三、烧伤休克的辅助治疗
第四章 烧伤创面处理
第一节 创面早期处理
一、早期清创
二、冷疗
第二节 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
一、包扎疗法
二、暴露疗法
三、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的选择
第三节 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一、浅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第四节 感染创面的处理
一、创面感染的处理原则
二、创面特殊感染
第五节 湿敷、半暴露、浸浴(浸泡)
一、湿敷
二、半暴露
三、浸浴或浸泡
第六节 创面用药
一、结痂的药物
二、喷膜疗法
三、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四、促进脱痂的药物
五、以抗菌作用为主的药物
第五章 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烧伤后“休克心”
一、心肌正常结构、代谢与收缩原理
二、烧伤后“休克心”的发病机制
三、烧伤后“休克心”的病理生理变化
四、烧伤后“休克心”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五、烧伤后“休克心”的防治
第二节 烧伤后肺脏损害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肺部感染
三、肺水肿
四、肺栓塞
五、肺不张
第三节 烧伤后肾脏损害
一、病理变化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并发症与预后
五、防治
第四节 烧伤后肝脏损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防治
第五节 烧伤后胃肠道损害
一、急性胃扩张
二、应激性溃疡
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第六节 烧伤后脑水肿
一、烧伤早期脑水肿的变化特征
二、烧伤早期脑水肿变化的机制
三、烧伤早期脑水肿的病因
四、烧伤早期脑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第七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二、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
三、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
第八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防治
第六章 烧伤感染
第一节 烧伤后感染的来源
一、创面感染
二、静脉感染
三、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烧伤肠源性感染
一、问题的提出与证明
二、肠源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三、烧伤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第三节 病原菌感染
一、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感染
二、革兰氏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
三、烧伤真菌感染
四、烧伤厌氧菌感染
第四节 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一、积极处理创面
二、抗生素的应用
三、避免医源性感染
四、烧伤感染的细菌学监测
五、连续肾替代疗法用于治疗脓毒症
第五节 烧伤感染的免疫疗法
一、主动免疫
二、被动免疫
第六节 烧伤感染的细菌学检测
一、送检注意事项
二、需氧菌培养
三、真菌培养
四、厌氧菌的细菌学检查
第七章 特殊原因烧伤
第一节 电烧伤
一、电损伤机制
二、临床特点
三、电烧伤的治疗
四、电烧伤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二节 化学烧伤
一、化学烧伤的特点及致伤机制
二、一般处理原则
三、常见的化学烧伤
第三节 瓦斯爆炸烧伤
一、致病因素
二、临床特点
三、现场救治
四、治疗
第八章 吸入性损伤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病因素
一、热力损伤
二、烟雾损伤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
一、中毒与缺氧
二、呼吸功能紊乱
三、气道与肺的感染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一、临床征象
二、辅助检查
三、吸入性损伤的程度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一、氧气治疗
二、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
三、机械通气
四、气道湿化和灌洗
五、补液治疗
六、防治感染
七、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八、体外氧合治疗
九、其他治疗
第九章 烧伤复合伤
第一节 烧伤复合伤处理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
第三节 烧伤合并颅脑外伤
一、诊断
二、治疗
第四节 烧伤复合胸腹部及内脏损伤
一、诊断
二、治疗
第五节 烧伤复合骨关节伤
一、诊断
二、治疗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 烧伤复合放射损伤
一、发生情况
二、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三、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十章 小儿烧伤
第一节 小儿生理和病理生理特点
一、生长
二、营养代谢
三、皮肤
四、主要系统、器官
第二节 致伤因素和预防
一、致伤原因
二、预防
第三节 小儿烧伤伤情的估计
一、面积的估计
二、小儿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第四节 小儿烧伤休克
一、小儿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
二、防治
第五节 小儿烧伤创面处理
第六节 小儿烧伤感染
一、脓毒症的发生时期
二、脓毒症的来源
三、小儿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四、脓毒症的防治
第七节 常见并发症
一、低渗性脑水肿
二、高热
三、惊厥
四、消化不良
五、猩红热样葡萄球菌感染
六、脓皮病和创面溃疡
第十一章 烧伤营养代谢
第一节 烧伤后高代谢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营养监测
一、目前应用的营养检测方法
二、目前尚未普及或尚待完善的营养监测方法
第三节 烧伤病人热卡需要量
一、能量消耗的概念
二、常用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
三、其他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
第四节 糖代谢及其需要量
一、高糖血症
二、糖异生作用
三、胰岛素抵抗
四、低糖血症
五、葡萄糖需要量
第五节 蛋白质代谢及其需要量
一、负氮平衡
二、蛋白质需求量及高蛋白营养
三、氨基酸代谢及其需要量
第六节 脂肪代谢及其需要量
一、脂肪酸代谢
二、酮体代谢
三、血浆脂蛋白变化
四、脂肪的作用
五、补充脂肪的种类及数量
六、脂肪乳剂
七、脂肪乳剂代谢
八、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
第七节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及其需要量
一、微量元素及其需要量
二、维生素及其需要量
第八节 烧伤后营养代谢的调理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炎症介质的调理
二、特殊营养素的调理作用
三、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和生长因子
第九节 烧伤后营养支持原则、途径、时机与方法
一、周围静脉营养
二、中心静脉营养
三、胃肠内营养与早期肠道营养
四、烧伤营养支持原则
第十二章 烧伤病人的麻醉
第一节 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烧伤的临床过程与分期
二、烧伤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烧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烧伤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烧伤麻醉管理
一、麻醉前准备
二、常用麻醉药物与方法
三、烧伤麻醉管理
四、其他注意事项
五、特殊病人的麻醉
第三节 烧伤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三、其他并发症
第十三章 自体皮肤及其他组织移植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皮肤移植
一、自体皮片移植
二、皮瓣移植术
第三节 其他组织移植及羊膜、人工皮的应用
第四节 皮肤撕脱伤与象皮肿的外科治疗
一、皮肤撕脱伤
二、象皮肿
第十四章 皮肤替代物及其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异体皮移植术
一、异体皮的制取方法
二、异体皮排斥反应
三、异体皮的移植方法
第三节 异种皮移植术
第四节 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
一、表皮细胞的培养
二、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的移植
第五节 组织工程皮肤
一、单纯培养表皮与组织工程皮肤移植的比较
二、培养表皮细胞与“真皮”的复合移植
第六节 机械性皮肤替代物
第七节 皮库的建立与皮肤储存
一、皮库
二、皮肤的储存
三、皮肤活力测定
第十五章 烧伤后期整形
第一节 烧伤后瘢痕的特点及与早期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 烧伤后瘢痕畸形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烧伤后瘢痕的分类
二、烧伤瘢痕的诊断
三、各类烧伤瘢痕畸形的特征及治疗原则
四、烧伤瘢痕手术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技术
五、常规手术方法
第三节 烧伤后瘢痕性秃发的修复
第四节 颜面部瘢痕畸形的修复
一、概述
二、颜面烧伤瘢痕的修复
三、眼部烧伤瘢痕畸形的修复
四、鼻部烧伤瘢痕畸形与缺损的修复
五、耳廓烧伤后畸形缺损的修复
六、口腔周围瘢痕畸形的修复
第五节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一、颈部瘢痕挛缩的分度
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
第六节 上肢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一、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二、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三、肘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第七节 下肢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一、下肢瘢痕挛缩畸形概述
二、腹股沟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三、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四、小腿瘢痕的修复
五、跟腱挛缩足下垂的修复
六、足部瘢痕的修复
第八节 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一、概述
二、会阴周围型瘢痕挛缩的修复
三、烧伤瘢痕性肛门狭窄
第九节 躯干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一、概述
二、常用的修复方法
第十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一、发展史
二、种类、型号与工作原理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临床应用
五、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六章 烧伤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 烧伤康复概述
一、康复
二、康复治疗的意义
三、康复治疗的作用与时机
第二节 烧伤的康复评定
一、肥厚性瘢痕的评定
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三、肌力的评定
四、行走能力评定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六、心理状态的评定
七、职业能力的评定
第三节 影响烧伤病人功能的常见并发症
一、肌肉系统
二、关节周围软组织
三、骨骼系统
四、静脉血栓形成
五、呼吸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皮肤
第四节 烧伤康复治疗的方法
一、物理治疗
二、运动疗法
三、作业疗法
四、心理治疗
五、职业康复
第五节 烧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一、挛缩
二、肥厚性瘢痕
第十七章 烧伤护理
第一节 病区管理
一、病区设置与设备
二、病区管理要求
第二节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及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一、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二、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第三节 入院急诊护理
一、入院前准备
二、入院时的护理
第四节 休克期护理
一、一般护理
二、正确输液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五、做好休克期护理记录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二、吸氧
三、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创面护理
一、包扎疗法的护理
二、暴露疗法的护理
三、浸浴疗法的护理
第七节 特殊部位烧伤的护理
一、头面颈部烧伤的护理
二、会阴部烧伤的护理
第八节 翻身护理
一、小儿翻身护理
二、翻身床翻身
第九节 上悬浮床病人的护理
一、悬浮床的准备
二、病员的准备
三、适应证
四、使用
五、注意事项
第十节 营养护理
一、护理目的
二、护理措施
三、营养效果观察
第十一节 烧伤的康复护理
一、康复护理目的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四、注意点
第十二节 手术前后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第十三节 严重烧伤病人有创血压监测的准备、操作及管理
第四节 血气分析及呼吸机的使用
一、血气分析
二、呼吸机的使用
第五节 烧伤整体护理
一、实施整体护理
二、烧伤病人的护理诊断
三、健康教育
第十八章 常用烧(烫)伤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第一节 烧伤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实验动物
二、根据动物的种类、品系特点选择实验动物
三、实验动物健康条件的选择
四、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的选择
第二节 烧伤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二、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
三、实验动物备毛的方法
四、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
五、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六、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七、实验动物的急救与处死方法
第三节 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及裸鼠
一、无菌动物
二、无菌动物在烧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四、裸鼠
第四节 实验动物体表烧伤模型的研制
一、5kW溴钨灯光辐射致大白鼠皮肤烧伤
二、溴钨灯光辐射致狗皮肤烧伤
三、闪光粉致狗体表烧伤实验模型
四、凝固汽油烧伤动物(狗)模型
五、凝固汽油烧伤豚鼠模型的复制
六、凝固汽油烧伤家兔模型的制作
七、凝固汽油烧伤大白鼠的动物模型
八、凝固汽油烧伤小香猪的模型
九、狗烫伤模型
十、家兔烫伤模型制作
十一、小猪Ⅱ度烫伤模型
十二、豚鼠烫伤模型
十三、大白鼠烫伤模型
十四、小鼠烫伤模型
十五、小鼠蒸汽烫伤模型
附录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