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药歌诀新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5934978
  • 作      者:
    曹四豪,曹时令编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药是先中医的存在而存在的。中药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医学的发展,所以熟悉中药的功效药理是学习中医的第一要务。
    歌诀是帮助学习和记忆的有效方法。中医各科歌诀很多,中药方面比较流行的有《药性赋》,但这些过去的歌诀内容过于简单,与今天的《中药学》的內容更是相差甚远。为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中药学,《中药歌诀新编》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的顺序,把中药编成歌诀(少数不常用的药物没有入编),每一首歌诀基本概括了药物的性味、功效和主治。这样熟读歌诀,于药用便可了然,不失为一种学习中药的捷径。本书的歌诀,力求符合律诗平仄,使之易诵易记,这是本书所刻意追求的。
    本书除介绍药物的传统性味功用外,也简要地介绍了中药的现代药理,使读者在掌握中药传统药性理论的基础上能辩证地结合现代中药药理使用中药,这对临床会很有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1.治风寒感冒,取本品辛温解表祛风的作用。治表虚证可与白芍、甘草、大枣等合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也可以与麻黄、杏仁等合用,如麻黄汤。
    2.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取本品温通经脉、祛寒止痛的作用,可与附子合用,如桂枝附子汤;对气血运行不畅而麻痹者可与黄芪、生姜等合用,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3.治疗寒性痛经,取本品温经通脉的作用,可与当归、香附等合用,如温经汤。
    4.治疗胸痹、胸痛,取本品温通阳气的作用,可与枳实、薤白等合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5.治疗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或水饮凌心引起的水肿证,取本品温阳利水的作用,可与茯苓、白术、甘草等合用,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
    6.有报道本品与白芍、甘草等合用可治疗胃肠道痉挛、胃肠植物神经紊乱;与当归、黄芪、白芥子等合用可治疗雷诺氏病;与吴茱萸、干姜、白芍等合用可治疗疝气痛;与二陈汤合用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耳源性眩晕。桂枝加香薷做成气雾剂防治流感有一定疗效。
    验方选介:用桂枝、甘草、附子煎水代茶治疗低血压,疗效较好。
    使用注意: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阳盛阴虚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理提示:本品有镇静、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常见的致病真菌、流感病毒和孤儿病毒有抑制作用。并有祛痰、止咳、强心、利尿、健胃等作用。
    文献引述:桂枝可作为通达肢节的引经药。《本经疏证》谓之“其用之道有六:日和营、日通阳、日利水、日下气、日行瘀、日补中”。
    1.治感冒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取本品发散风寒、开宣肺气的作用,可与杏仁、陈皮、前胡等合用,如杏苏散。治外感夹湿,肠胃不舒,可与藿香、厚朴、茯苓等合用,如藿香正气散。
    2.治各种原因的呕吐,取本品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的作用。如偏热者可配黄连,气滞痰结者可与厚朴、半夏等合用。
    3.解鱼蟹毒。可单用或加生姜同用。
    4.有报道本品3g和黄连泡水代茶治妊娠呕吐效果很好。
    验方选介:本品鲜用外搽治疗寻常疣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外感温热病邪应慎用。本品有升高血糖作用,故糖尿病人慎用。
    药理提示:本品有解热、抗过敏、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增进肠蠕动,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
展开
目录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附:苏梗)
生姜(附:姜皮)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附:独活)
白芷
藁本
细辛
苍耳子
辛夷
鹅不食草(石胡荽)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附:野菊花)
蔓荆子
葛根
柴胡
升麻
浮萍
木贼
蝉蜕
淡豆豉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附:煅石膏)
知母
芦根(附:竹叶)
天花粉
栀子
夏枯草
青葙子
决明子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苦参
白藓皮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附:青黛、板蓝根)
贯众
蒲公英(附:紫花地丁)
鱼腥草
穿心莲
蚤休
木芙蓉叶(附:毛冬青)
半边莲(附: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败酱草
土茯苓
白头翁
马齿苋
射于
山豆根
马勃
白蔹
金养麦
地锦草
胖大海
肿节风
(四)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五)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附:胡黄连)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
芒硝
芦荟
番泻叶
(二)润下药
火麻仁(附:郁李仁)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附:大戟)
牵牛子
商陆(附:芫花)
巴豆(附: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威灵仙
防己
川乌(附:草乌)
蚕砂
马钱子
秦艽
稀莶草
伸筋草
木瓜
海风藤
徐长卿
桑寄生(附:桑枝)
五加皮
海桐皮(附:千年健)
白花蛇(附:乌梢蛇)
骨碎补(附:狗脊)
补骨脂
五、化湿药
苍术
厚朴
藿香(附:佩兰)砂仁
白豆蔻(附: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二)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车前草)
滑石
川木通(附:通草)
……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活血化瘀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
十四、安神药
十五、平肝熄风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十八、收涩药
十九、涌吐药
二十、杀虫止痒药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