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肾病学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46008
  • 作      者:
    邵朝弟, 王小琴, 巴元明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量著名医家和学术专著,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而予以充实、丰富、完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经验,不断得到创新,让后世医家看到其所处时代的烙印。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变化之际,湖北中医学院附院、湖北省中医院的邵朝弟、王小琴、巴元明教授带领一批有识之士,勤奋努力,夜以继日,终于编成了中医药史上第一部阐述专科专病的以基础为主的学术专著。我认真拜读完该专著后,一方面敬佩其攻读中医药的理论和认真总结临床经验上用功之勤、用力之深外,另一方面也十分欣喜的是他们能严谨地继承、认真地归类中医药理论里有关肾病文献的精辟论述,紧密结合临床,系统地撰写成这部专著,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部极为重要的参考用书。<br>    中医肾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的文献中,都是散见在各家著作中。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不同的科技文化水平,在中医药发展中也是这样的,例如与医学临床发展紧密联系的医院科目设置上,在唐代至清代分科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针灸等,到民国时期分科为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口鼻咽喉科、眼科、针灸推拿,直至20世纪中后期开始,西医学的迅速发展,医院科目分类才逐渐细化,专科开始出现。在大内科里逐步发展出呼吸科、血液科、心内科、肾内科、肝科等,专科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长期实践中,中医药学以其特色和优势在专科疾病里发挥作用,确实解决了不少临床问题,尤其是在肾病领域里。为搞好肾病专科建设,长期以来,邵朝弟教授应用中医药为主,结合西医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她精心化裁,灵活应用而取得的,在她领导的学科里,强调中医特色,坚持中医药为主,为更好地提高中医肾病专科的学术水平,特组织专业人士,继承传统经验,对中医典籍里关于肾病的理论进行整理。全书纲目清楚,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反映了中医药学发展进入2l世纪的特征,开辟了后人学习、研究中医肾病之门径。<br>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故中医药学的发展在新的时代里,在目前医院管理设置里,只有进一步深入到专科专病领域,显示其特色,提高其疗效,才能取得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剧。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呼唤有更多能解决专科的疑难杂症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出现。我相信《中医肾病学基础》一书能指导和帮助专业人员、研究生及大批中医界的后起之秀提高学术水平和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br>    书稿既成,邀吾作序,有感而发,一孔之见,诚与同道探讨,作此抛砖引玉之说,仅供参考而已。<br>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r>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沈庆法<br>    “肾”是人体重要内脏器官之一,肾健康与否甚至关系到人的生命。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肾”及肾病学。中医肾病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书中既介绍了肾病的防治,又提炼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br>    本书为中医肾病学研究的学术专著。以“中医肾病学基础”这一主题,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主线,在系统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融古贯今,突出中医“肾”的特点,提炼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深入探讨、研究、论证了中国几千年中医药学和中国肾病学的理论,对肾病理论研究、临床诊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指导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邵朝弟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科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师带徒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专家,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六省及湖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部省级科研课研题十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肾病学基础》是一本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医肾病基础学专著。它的内容包括对中医肾病学若干重要名词概念的诠释、肾藏象学说、四诊方法、辩证、防治原则及方药研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br>    全书围绕“中医肾病基础”这个主题,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主线,融古贯今,整个内容突出中医“肾”的特点,在系统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澄清概念的混乱,既有古代医家治疗肾病的经验和理论,又有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和成果,将中医肾病学的创新置于对中医学理论正确、科学继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着力解决中医肾病学科基础理论构架和临床诊疗方法等重要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千百年来,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量著名医家和学术专著,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而予以充实、丰富、完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经验,不断得到创新,让后世医家看到其所处时代的烙印。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变化之际,湖北中医学院附院、湖北省中医院的邵朝弟、王小琴、巴元明教授带领一批有识之士,勤奋努力,夜以继日,终于编成了中医药史上第一部阐述专科专病的以基础为主的学术专著。我认真拜读完该专著后,一方面敬佩其攻读中医药的理论和认真总结临床经验上用功之勤、用力之深外,另一方面也十分欣喜的是他们能严谨地继承、认真地归类中医药理论里有关肾病文献的精辟论述,紧密结合临床,系统地撰写成这部专著,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部极为重要的参考用书。 中医肾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的文献中,都是散见在各家著作中。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不同的科技文化水平,在中医药发展中也是这样的,例如与医学临床发展紧密联系的医院科目设置上,在唐代至清代分科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针灸等,到民国时期分科为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口鼻咽喉科、眼科、针灸推拿,直至20世纪中后期开始,西医学的迅速发展,医院科目分类才逐渐细化,专科开始出现。在大内科里逐步发展出呼吸科、血液科、心内科、肾内科、肝科等,专科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长期实践中,中医药学以其特色和优势在专科疾病里发挥作用,确实解决了不少临床问题,尤其是在肾病领域里。为搞好肾病专科建设,长期以来,邵朝弟教授应用中医药为主,结合西医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她精心化裁,灵活应用而取得的,在她领导的学科里,强调中医特色,坚持中医药为主,为更好地提高中医肾病专科的学术水平,特组织专业人士,继承传统经验,对中医典籍里关于肾病的理论进行整理。全书纲目清楚,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反映了中医药学发展进入2l世纪的特征,开辟了后人学习、研究中医肾病之门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故中医药学的发展在新的时代里,在目前医院管理设置里,只有进一步深入到专科专病领域,显示其特色,提高其疗效,才能取得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剧。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呼唤有更多能解决专科的疑难杂症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出现。我相信《中医肾病学基础》一书能指导和帮助专业人员、研究生及大批中医界的后起之秀提高学术水平和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 书稿既成,邀吾作序,有感而发,一孔之见,诚与同道探讨,作此抛砖引玉之说,仅供参考而已。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沈庆法
展开
目录
目录<br>第一章  绪论<br>第一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br>第二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的现代研究<br>第三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体系的特点<br>第四节  中医肾病学理论与西医肾脏病学理论的关系<br>第五节  《中医肾病学基础》的基本内容及意义<br><br>第二章  肾与其相关的组织<br>第一节  肾的位置、形态、无行属性<br>第二节  肾经、膀胱经、冲脉、任脉及其相互关系<br>第三节  肾与神、形、窍<br>第四节  肾与液、气、声、音、色、臭、味<br>第五节  肾与方位、季节、时间、阴阳属性<br>第六节  肾之喜恶及生、成数<br><br>第三章  肾藏象学说<br>第一节  肾藏象的解剖基础及含义<br>第二节  肾藏精<br>第三节  肾主水液<br>第四节  肾主纳气<br>第五节  肾主生骨、生髓、其华在发<br>第六节  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br>第七节  肾与其他脏腑组织的关系<br>第八节  肾与脑<br>第九节  肾与运气<br><br>第四章  肾病诊断方法<br>第一节  望诊<br>第二节  闻诊<br>第三节  问诊<br>第四节  切诊<br>第五节  现代体格检查<br>第六节  现代理化检查<br><br>第五章  肾病病因、病理<br>第一节  病因<br>第二节  病理<br><br>第六章  肾病辨证<br>第一节  八纲辨证<br>第二节  脏腑辨证<br>第三节  三焦辨证<br>第四节  经络辨证<br><br>第五节  气、血、津液、精、神辨证<br>第七章  治则治法<br>第一节  治疗原则<br>第二节  治疗方法<br><br>第八章  肾病常用药物、方剂<br>第一节  常用药物<br>第二节  常用方剂<br><br>第九章  肾病常用针灸疗法<br>第一节  针法<br>第二节  灸法<br>第三节  拔罐法<br><br>第十章  肾病调摄<br>第一节  未病先防<br>第二节  已病调养<br><br>第十一章  肾病预后<br>第十二章  肾病学词语分类<br>第一节  生理类词语<br>第二节  病理类词语<br>第三节  病症类词语<br>第四节  治疗类词语<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