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本病所发,是燥伤阴津,机体失于濡润所致。诊断时应掌握以下要点:
(1)有禀赋不足,阴液失充,或外燥侵袭,或津伤化燥,或燥烈药物毒害等病史。
(2)有津伤干燥的表现,如口、咽、鼻腔、干燥无津或少津,跟干无泪,皮肤或大便干燥等症状。
(3)有五脏及与之互为表里的六腑津干液燥各自不同的生理、病理的特殊表现。
(4)有关节、筋膜、肌肉失于津液濡润的临床表现。
(5)有津亏血燥如:肌肤枯涩、瘙痒、五心烦热、盗汗,肌肉消瘦或麻木不仁等症状。
(6)有津亏血瘀如:瘀斑、红斑结节或肢端阵发性青紫等表现。
(7)有燥核痹结如:皮下筋膜结节、皮脂腺囊肿或瘿瘤等症。
(8)舌质红或绛,或有裂痕,无苔或少苔,或花剥,或镜面舌。脉细数或弦而细数或细涩等表现。
上述具备三条或以上者,可确诊为燥痹。
辨证论治
本病涉及多脏腑整个机体失调所致,但临床表现不同,多相煎为患。
1.燥伤肺阴,肺卫痹阻证
临床表现:胸闷短气,口鼻咽燥,喉痒干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量少色暗;或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日渐消瘦;皮肤干燥、毛发不泽,或肢体麻木不仁,舌质红或光剥,苔少津乏,脉细数式沉涩。
治法:生津润燥,轻清宣肺。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之。[《医门法律》生石膏、霜桑叶、人参、胡麻仁、麦门冬、阿胶烊化、枇杷叶、甘草]
2.燥伤心阴,心脉痹阻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烦不宁,惊惕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疼痛,或痛而灼热,或痛引肩背及手臂内侧,时作时止;口干舌燥,渴不多饮;手足心热,盗汗,便于尿少,舌红少津或边有瘀点、瘀斑,无苔或有苔;脉细数,或细涩兼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方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合加减一贯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火证治法》生地、芍药、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炙甘草)。临证变通,增减。
3.燥伤胃阴,脾虚肌痹证
临床表现:饥不饮食,吞咽干涩,或食入痞胀,胃脘嘈杂,隐隐作痛,或呃逆干呕,咽燥口干,大便秘结;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甚或肌肉僵硬、萎缩;舌质红暗或龟裂,苔薄丽黄,或唾少乏津,光而无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养脾益胃,生津润燥。方用养脾润胃汤[《路志正经验方》沙参、麦冬、炒扁豆、生山药、杏仁(炒)、玫瑰花、火麻仁、白芍药、生谷麦芽、甘草],临证加减。
4.燥伤肝阴,筋脉痹阻证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两目干涩,少泪或无,口干咽燥;唇赤颧红,筋惕肉瞤,关节疼痛,拘急麻木,屈伸不利;烦躁易怒,两胁隐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女子月事提前,量少或闭经;舌质暗红,爪甲薄脆失荣;少苔或无,脉弦细数或细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