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概论
这类疾病从我临床见过的病例来看:①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由杆菌引起,发生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热毒和阴虚,因此在治疗上均宜采用麦冬、生地、元参、沙参和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并需配合止咳化痰的桔梗、百部、瓜蒌等。②沙门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发生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且多兼积滞与秽浊,在治疗上均宜采用燥湿清热的黄连、黄芩、黄柏和燥湿的厚朴、木香、苍术,导滞的大黄、神曲、焦山楂等。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流杆菌脑膜炎、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葡萄球菌脑膜炎、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等发生于中枢神经的细菌性脑膜炎,其主要病因是热毒入于气营,且多逆犯心包,因此治疗上均宜采用清气凉营的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丹皮、生地、元参、全蝎等,以及清热开窍的牛黄、冰片、麝香、郁金等。④链球菌感染中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链球菌脓皮病、链球菌蜂窝织炎等,其主要病因为热毒,且多伤阴,因此在治疗上均宜采用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黄连,养阴清热的元参、麦冬、生地;若出现于胸膜内的链球菌感染,则病主要为湿、热、毒,在治疗上则宜采用黄芩、黄连、知母、大黄、枳实、厚朴、木香。⑤葡萄球菌感染中的疖、痈、毛囊炎、脓疱、脓疱疮、外耳炎、伤口感染,肛周脓肿、肺炎等,其主要病因为热毒,因此治疗上宜采用银花、连翘、蒲公英、紫地丁、鱼腥草;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则因热毒人于营血分,必须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加入清气凉营的生石膏、赤芍、生地、丹皮、元参;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因其邪热扰乱肠胃、治宜柴平汤中加大黄;肝脓肿、肾脓肿、脾脓肿则因其邪入少阳、阳明,不但要注意解毒,而且尤宜和解少阳枢机与通腑泄热佐入白芥子透脓消痈。⑥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中的大肠杆菌感染,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感染、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等,常因其发生于尿路、腹腔、胆道、肠道、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物。⑦绿脓杆菌感染多为气血俱虚与热毒、瘀血共存,因此补气养血的黄芪、当归、银花、连翘均不可缺。至于其他细菌感染,则尤重正气中的气血不足,因此黄芪、当归的应用尤应注视。
同时,在临床中处理以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扁桃体炎、伤寒、副伤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猩红热、丹毒等)时,应注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三焦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六淫辨证论治等大法,常用治法有清气热法、清营凉血法、化湿法、开窍法、滋阴法、回阳固脱法(以上均可参见第一章第一节)。
在处理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沙门菌感染等)时,应注意运用运气辨证论治、时令辨证论治、六淫辨证论治、三焦辨证论治、八纲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等大法(可参见第一章第一节),常用治法有:①解表散寒,化湿和中法:适用于外有表寒,内有湿浊,症见恶寒发热,头重头痛,腹痛吐泻者。解表药如香薷、藿香、苏叶、白芷,化湿药如苍术、厚朴等。②和解少阳,燥湿化浊法:适用于少阳枢机不利,湿浊伤脾,症见寒热往来,头晕头胀,吐泻并作或泄泻干呕,脘腹胀满,脉弦紧者。药如柴平汤加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