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医学大成.第7册,妇科 儿科分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896552
  • 作      者:
    曹炳章原辑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1
收藏
编辑推荐
    曹炳章(1877~1956),字赤电,近代浙江鄞县曹妙乡人,商人曹显卿之子。炳章幼承庭
    训,学习经商,拜师于绍兴方晓安门下。时年尚少,即志在医,料理业务之余,则诵读医经,焚膏继晷,孜孜不倦。其师见其可造,赠以《内经》、《金匮》及历代医书。自此,益刻苦自励,晨夕研求,历七载而妙悟医理,声誉鹊起。年二十余,应聘任春成及致大药栈经理,兼行医。此时,财力稍裕,则广收医药孤本秘籍,揣摩研读,学术益精。光绪癸卯(1903)年,浙江名医何廉臣,创办《绍兴医药月报》,邀请炳章任编辑,遂得以问业于何氏,并钻研叶、薛、吴、王四家温暑治法,医道乃大行。先后应诊于同善、同义药局,并创办“和剂药局”,日治近百人,皆应手奏效,危险大症,无不药到病除,名望日隆,病家争先延致。上海神州医药总会成立,炳章出任绍兴分会评议,首倡改良药品,并创办医药卫生报,订正丸散方及炮制药物法,以身作则,旨在振兴中医,造福病家。1920年废止中医事起,炳章被公举为绍兴医药学会会长,与裘吉生等代表中医界赴南京请愿,并组织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南京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在此期间,他面对海禁开放,西学东渐,中医衰落之情状,应大东书局之请,奋而约集名医,遍览群书,精选中医典籍中的珍本、孤本、抄本,进行整理,共同批校圈注,补阙正谬。历三十年,于万种古籍中,精选出365种,编成巨帙,名曰《中国医学大成》。炳章不仅汇编此书,其自著医书亦甚多,除《霍乱寒热辨证》、《医医病书》、《辨舌指南》刊行外,尚有22种未梓,其手稿仍存。炳章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为中医古籍的保存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在当时倍受中医界的推崇,认为此书是“寿世宝藏,医林观”。原书共计365种,分13类,曰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以及痘疹、推拿、疑难杂症等。每书均写有提要,以明此书之来历、内容之要点;每一类之中均按年代先后次序排列,以便考证。可惜此书刊行未半,日本人侵入,印刷被迫中断,仅有136种问世。199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岳麓书社均将曹氏所刊之书影印出版。之后,岳麓书社又将曹氏已列书目而未刊的医书,稍作调整增补,作“续编”影印刊行,完成了曹氏未完成的大业。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整理保存了大量的中医经典秘籍。是书搜求博采秦汉至清末的海内孤本、珍本、抄本,殆有万余种,约集名医,精校圈点,厘订精选365种。其所选之书,皆医籍中之精华,如医经类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等;本草类有《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雷公炮制药性解》等;伤寒金匮类有《伤寒贯珠集》、《伤寒补例》、《伤寒来苏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温病类有《温热逢源》、《瘟疫论》等;通治类有《医学心悟》、《周慎斋医书》、《医学源流论》等;医案医话类有《柳州医话》、《吴鞠通医案》等;此外尚有临床各科、生理、病理、诊断等重要书籍。其次,系统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曹氏将其所选医籍分为13类,每一类之中则按朝代先 后为序,每一种书之前有提要,简介全书要点,这样,尽管全书博大,但条理清晰、系统连贯,阅一书则遍览历代医论,窥一类则尽知各家学说,中医精论全在此书之中。再次,普及推广了中医学术理论。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一支兴奋剂,使整个中医界振奋起来,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就对提高整体中医素质,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而言,此书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凡治医者,非博览存书,无以阐明医术,医术不精,何谈着手成春?然秦汉至今,医书逾万,即使毕生考校,犹恐不能,况且一般人所购医书,版本不良,校勘不精,错误百出,怎能精通医理?此书一出,实为业医之准绳,医门之法律,而被称为“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即使现在也同样如此!
    鉴于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重新对此书(仅限于曹炳章厘定刊行的136种)进行点校整理出版,以满足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需 要。
    此次整理,在尽量维护原书风格的同时,进行了必要地调整,以方便当今读者阅读,几点原则,简述如下:
    1.全书以现代简化字,标点符号横排;
    2.由于版式的变更,原方位词“左”、“右”一律径改为“下”、“上”;
    3.出于今人的用字习惯,原书“已上”、“已下”一律径改为“以上”、“以下”,量词“钟”径改为“盅”;
    4.中药名称除将“黄耆”径改为“黄芪”外,一律不作改动;
    5.凡属书名,一律加书名号,不出注;
    6.如明显系由刊刻,抄写等所致的错误,则径予改正。如“灸甘草”改为“炙甘草”等等;
    7.原书眉批内容,移于相应章节中,前加“眉批”二字,不出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在当时倍受中医界的推崇,认为此书是“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原书共计365种,分13类,曰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以及痘疹、推拿、疑难杂症等。每书均写有提要,以明此书之来历、内容之要点;每一类之中均按年代先后次序排列,以便考证。可惜此书刊行未半,日本人侵入,印刷被迫中断,仅有136种问世。199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岳麓书社均将曹氏所刊之书影印出版。之后,岳麓书社又将曹氏已列书目而未刊的医书,稍作调整增补,作“续编”影印刊行,完成了曹氏未完成的大业。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整理保存了大量的中医经典秘籍。是书搜求博采秦汉至清末的海内孤本、珍本、抄本,殆有万余种,约集名医,精校圈点,厘订精选365种。其所选之书,皆医籍中之精华,如医经类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等;本草类有《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雷公炮制药性解》等;伤寒金匮类有《伤寒贯珠集》、《伤寒补例》、《伤寒来苏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温病类有《温热逢源》、《瘟疫论》等;通治类有《医学心悟》、《周慎斋医书》、《医学源流论》等;医案医话类有《柳州医话》、《吴鞠通医案》等;此外尚有临床各科、生理、病理、诊断等重要书籍。其次,系统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曹氏将其所选医籍分为13类,每一类之中则按朝代先后为序,每一种书之前有提要,简介全书要点,这样,尽管全书博大,但条理清晰、系统连贯,阅一书则遍览历代医论,窥一类则尽知各家学说,中医精论全在此书之中。再次,普及推广了中医学术理论。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一支兴奋剂,使整个中医界振奋起来,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就对提高整体中医素质,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而言,此书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凡治医者,非博览存书,无以阐明医术,医术不精,何谈着手成春?然秦汉至今,医书逾万,即使毕生考校,犹恐不能,况且一般人所购医书,版本不良,校勘不精,错误百出,怎能精通医理?此书一出,实为业医之准绳,医门之法律,而被称为“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即使现在也同样如此!
展开
目录
卷上 胎前
恶阻
子烦
子悬
子肿
子满
子气
子喑
子痫
子淋
子嗽
子疟
心腹痛
腰胁痛
下血
尿血
转胞
胎气上逼
脏躁
胎动
胎痛
孤浆
吐血
伤寒
痢疾
泄泻
霍乱
伤食
盅鸣
堕胎
胎不长
鬼胎
伤胎
肠覃石瘕
卷中 产后
难产
胎衣不下
血晕

恶露不下
恶露不绝
血崩不止
头痛
心痛
腹痛
小腹痛
肠疡
腰痛
胁痛
遍身痛
遍身皮赤两腿肉青
臌胀
血块
伤食
呕吐
霍乱
呃逆
喘急
蝉声
浮肿
发热
乍寒乍热

中风
不语
舌出不收
惊悸
发狂谵语
发斑
见鬼
烦渴
咳嗽
口鼻黑衄
疟疾
泻痢
褥劳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便血
遗粪
小便不禁
乳汁不行
乳汁涌出
乳痈
乳悬
玉门不闭
产户痛
阴蚀
阴中湿烂
阴脱
阴突
卷下 列方
补方六十三
散方三十一
攻方十六
涩方三十三
热方八
和方四十四
泻方五
胎前备用良方三十五
产后备用良方十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