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诺贝尔奖的临床应用:转化医学在身边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50836
  • 作      者:
    栗美娜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诺贝尔奖为线索,串联起胰岛素、青霉素等众多医学突破。不仅揭秘科研背后的故事,还清晰阐述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你见证医学智慧如何战胜疾病,感受转化医学为健康带来的奇迹,是医学爱好者和求知者的必读佳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栗美娜,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欧道明大学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编写专著20余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10余项,以第三完成人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于众多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医学成果。书中从胰岛素、维生素B1等常见药物,到DNA双螺旋结构、CT等重要医学发现与技术,详细讲述了这些成果背后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并介绍它们在临床治疗、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转化过程,不仅让读者了解医学发展的历程,也能体会到这些成果对改善人类健康的重大意义,拉近大众与前沿医学科研的距离。
展开
精彩书摘
有关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其中“diabete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指多尿。后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带有甜味,因此添加了“mellitus”一词来描述这种疾病。在胰岛素问世之前,糖尿病被视为无法治愈的疾病,一旦确诊,几乎等同于宣判了死刑。尽管当时已有诸如饥饿疗法等治疗方法,但效果有限,并且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因此,医学界迫切地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而胰岛素的发现,无疑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它不仅彻底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为后续的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胰岛素被发现的背后,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积累、无数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与研究的突破。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在19世纪,科学家们对人体中的神秘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在了解胰脏和胰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让我们回到1869年,一位名叫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的科学家,在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胰脏时,发现了胰岛的身影。不久后,兰格尔翰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胰岛可能分泌了一种与消化有关的物质。
时间快进到19世纪80年代,奥斯卡·闵可夫斯基(Oscar Minkowski)和约瑟夫·冯·梅林(Josephvon Mering)这两位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当犬的胰腺被切除后,它们的尿液中竟然出现了糖分。这是人们首次将胰腺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胰腺在糖代谢中的重要性。
19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对胰腺的兴趣日益浓厚。1892年,法国学者爱德华·赫顿(édouard Hédon)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当切除犬的胰腺后,犬会患上糖尿病,但如果把部分胰腺移植回去,糖尿病的症状就会消失。这暗示了胰腺可能具有调节血糖的神奇功能。同年,法国生理学家马塞尔·欧仁·埃米尔·格莱(Marcel Eugène émile Gley)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他发现切除部分胰腺并不会引发糖尿病,或者只引起短暂的症状。1893年,法国病理学家爱德华·拉盖斯(édouard Laguesse),将兰格尔翰斯发现的“小细胞团”正式命名为“兰格尔翰斯岛”(胰岛),并猜测该细胞团可能会分泌调节血糖代谢的物质。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尤金·林赛·奥佩(Eugene Lindsay Opie)对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功能的损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对胰岛功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用胰腺提取物来治疗糖尿病。虽然胰腺提取物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效果并不稳定,还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为胰岛素的最终发现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胰岛素的发现:多伦多四人组
加拿大的班廷(图1-1)是胰岛素发现的关键人物。他在阅读一篇关于胰腺结石的论文时获得了灵感。这篇论文题为《由一例胰腺结石病例看兰格尔翰斯岛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主要描述了一例罕见的胰腺结石案例,论文作者摩西·巴伦(Moses Barron)发现结石竟然完全阻塞了主胰管,使得所有的腺泡细胞发生了变性(萎缩)并坏死了,但令人惊奇的是,大多数胰岛细胞依然完好地存活着。巴伦结合病例资料,发现这名患者虽然胰腺萎缩,但血糖完全正常,进一步证明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能够分泌调控血糖的物质。另外,论文中还提到这些现象与结扎胰管的实验观察结果类似。这使班廷想到,如果能够通过手术制造类似胰腺结石导致的胰腺萎缩,或许可以从胰腺中提取出治疗糖尿病所需的物质。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班廷找到多伦多大学的糖尿病专家麦克劳德,提出希望借用其实验平台及仪器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麦克劳德听完班廷的想法后,认为当前缺少足够证据证明内部分泌物的存在,并且许多杰出科学家尝试分离这种物质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他对班廷的想法表示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班廷的请求,尽心尽力地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帮助,同时安排了助手(查尔斯·赫伯特·贝斯特)(图1-1)协助。 他们首先选择了犬作为实验对象。将犬分为两组,一组摘除胰腺建立糖尿病犬模型,另一组则通过结扎胰管,使腺泡细胞坏死,仅留下胰岛细胞,作为胰岛素的供体。然后,将这些胰岛细胞剪碎研磨,制成提取液后注射至糖尿病犬体内。若此研磨液能降低糖尿病犬的血糖,即可证明其中含有胰岛素。然而,提纯过程复杂且需要反复验证,稍有差错便需从头再来,直至成功提取胰岛素或证明此路不通。胰腺摘除术是建立糖尿病犬模型的第一步。尽管麦克劳德特地给两人演示了犬的胰腺摘除术,但班廷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因为他们的各种失误,剩余的实验犬都没能达到实验要求。面对困难,班廷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坚持。他自掏腰包,从校外买犬继续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迎来了一次重大的突破。他们成功地得到了一只符合期望的糖尿病犬,并立即展开了实验。他们摘取了结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胰岛素——百年“不治之症”的克星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胰岛素的医学应用
第二章 维生素B1——告别脚气病的里程碑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维生素B1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维生素B1的医学应用
第三章 青霉素——开启抗生素治疗新纪元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青霉素的医学应用
第四章 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链霉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链霉素的医学应用
第五章 DNA双螺旋结构——开启微观世界的新征程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DNA双螺旋结构的医学应用
第六章 CT——影像学上的丰碑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CT设备的构造与成像原理
第三节 CT的医学应用
第七章 朊病毒——可怕的疯牛病病毒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朊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第八章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治疗
第九章 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的元凶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HPV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HPV疫苗的应用
第十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揭开艾滋病的面纱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HIV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艾滋病相关研究的医学应用
第十一章 青蒿素——抗疟“神草”体现的中国智慧
第一节 诺贝尔奖的幕后故事
第二节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青蒿素的医学应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