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汪昂医学全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60035
  • 作      者:
    [(清)汪昂[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8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昂(1615~1695年)字仞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宁西门人氏。其自幼苦读经书,“经史百家,靡不殚究”,为邑之秀才。明朝末年,汪昂寄籍浙江丽水,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每每名落孙山。明亡后,随着其年龄、阅历的增长,汪昂越来越看清科举考场的腐败,厌恶科举制度,又有感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于是,在清。顺治初年,毅然弃儒功医,笃志方书,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著书之说,著有大量医学科学普及书籍,盛行于世。
    其作者有,《黄帝素问灵枢类篡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经络歌诀》。
展开
内容介绍
    《医方集解》书分六卷,列类二十一门,采集正方三划七十余首,附方四百九十有奇,未附《急救良方》、《勿药元诠》。每方先述适应症候,次为方药组成和应用之法,再次为方义方解,及附方加减。有关诸方应用之病原,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历世名家论述及用方已见无不备述。《急救良方》系急救应用方法;《勿药元诠》系列述古来养生之法。近代方书中,以汪氏此编,列述精审,引见切要,学者称便,故应用最多,流传量广。
    《本草备要》,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日食菜物等部。共收常用药物478种,续增日食菜物54种,对各味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禁忌、产地、采集、收贮、畏恶、炮制等均有论述。特别是引述历代名家精论,及验案、奇案、疑案、验方、秘方,及对有关药物之辨误、辨疑、质疑等。通书考校精详,评议肯切,内容完备,应用切要,便于临证应用,自问世而后,为诸家所推许。
    汪氏诸书,因著述严谨,采集精到,论理中肯,便于实用而为医家所认定。其对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均不失为一部意义精深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阳明证能食为中风,风,阳邪,能消谷;不能食为中寒,寒,阴邪,不能消谷。以此为辨。胸闷不食为痞;胸腹膨胀为满;大便枯少为燥;腹满痛不大便为实;按之鞭硬为坚。
    亦治阳明刚痉。
    此太阳兼阳明证。其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挛足齿龄齿而无汗,谓之刚痉。宜下之者,以阳明主润宗筋,风、寒、湿、热伤阳明胃,津液不行,筋失所养,故以此汤下湿热,行津液。
    喻嘉言日:伤寒腹满可下,胸满不可下。谓热邪尚在表也。此证入里之热,极深极重,阳热既极,阴血立至消亡,宜微下之尚不能胜,必大下之以承领其一线之阴。阴气不尽为阳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既有“下多亡阴”之大戒,复有“急下救阴”之活法,学者深造,端在斯矣。
    胃为水谷之海,四旁有病,皆传入胃腑,则不复传他经。如太阳传入胃,则不更传阳明;阳明传入胃,则不传少阳;少阳传入胃,则不传三阴。经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大黄四两,酒洗。王海藏日:邪气居高,非酒不到。大黄若用生者,则遗高分之邪热,病愈后,变生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疾也  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实五枚。
    先煎朴、实将熟,内大黄,煮二、三沸,倾碗内,和芒硝服,得利则止。
    陶节庵日: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发表用麻黄无葱白不发,吐痰用瓜蒂无淡豉不涌,竹沥无姜汁不能行经络,蜜导无皂角不能通秘结。
    此正阳、阳明药也。东垣曰:太阳阳明药。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用芒硝之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之苦寒以泻热去瘀,下燥结,泄胃强;枳实、厚朴之苦降泻痞满、实满。经所谓“土郁夺之”也。
    阳明属土,大黄治大实,芒硝治大燥大坚,二味治有形血药。厚朴治大满,枳实治痞,二味治无形气药。
    然非大实大满,不可轻投,恐有寒中、结胸、痞气之变。
    此大、小陷胸汤之所由作也,承顺也。十剂日:通可去滞,泄可去闭,使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舒,故日“承气”。仲景日:欲行大承气,先与小承气。若腹中转矢气者,有燥屎也,可以大承气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硬后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转矢气,出屁也。又日:阳明病脉迟,汗多出,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断其入阳明之路,仍从外解,则不内攻也。又日:阳明病,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皆仲景慎于攻下之意也。
    喻嘉言曰:阳明以胃实为正,则皆下证也。阳明之邪,其来路则由太阳。凡阳明证见八九,而太阳证有一二未罢,仍从太阳,而不从阳明,可汗而不可下也,其去路则趋少阳。凡阳明证虽见八九,而少阳证略见一二,即从少阳而不从阳明,汗、下两不可用也。惟风寒之邪,已离太阳,未接少阳,恰在阳明界内,亟为攻下,则不再传他经,津液元气,两无亏损矣。庸愚无识,必待七日传经已尽,方敢议下。不知太阳有十余日不解者,若不辨经,而但计日,其误下仍在太阳。至阳明二三日内即显下证,反以计日当面错过。及阳明已入少阳,又以计日妄行攻下,轻者反重,重者死矣。
    ……
展开
目录
素问灵枢类篡约注
医方集解
本草备要
汤头歌诀
经络歌诀
汪昂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附:汪昂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凡例
卷上
脏象第一
经络第二
卷中
病机第三
卷下
脉要第四
脉要第五
运气第六
审治第七
生死第八
杂论第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