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7818
  • 作      者:
    龚幼龙,严非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社会医学(第2版)》是提供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龚幼龙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社会医学教学及卫生服务研究,主持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如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研究、妇幼卫生服务与经费研究、卫生人力开发及结核病社会评价等。主编了《卫生服务研究》、《社会医学》等10余部教材及参考书,其中卫生部规划教材《社会医学》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严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校任教。1991年获硕士学位,现在读博士。1994-1995年、1997-1998年分别赴美国EMORY大学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从事社会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卫生服务公平性、社区卫生、老年临终关怀、结核病控制、卫生人力和医疗保健制度研究等多项卫生部及与美、英、德、瑞典等国合作的研究项目。参加编写与翻译著作10部,其中主编2部,发表论文近3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医学(第2版)》是提供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使用。全书共分4个部分15章:第一部分介绍社会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为绪论、医学模式、国际卫生保健和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分为社会卫生状况、生命质量评价和弱势人群健康状况;第三部分介绍影响社会卫生状况的因素,分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社会文化与健康和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第四部分介绍改善社会卫生的策略与措施,分为社会卫生策略、卫生服务研究、社区卫生服务、自我保健与健康促进以及社会病防治。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medical sociology)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与社会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门学科。医学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变动及社会行为等与医学的关系,研究医学职业、医疗组织以及医疗卫生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医学则从医学角度探索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它们均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学科,在许多方面相互补充,基本目的均是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护并提高人群健康,进而促进社会发展。虽然它们均以社会人群为对象,但重点有所不同。社会医学的重点是研究社会与人群健康及疾病间的关系,而医学社会学则着重研究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调查与统计、心理与经济分析等则是这两门学科都要应用的方法。
  三、卫生管理学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同时提出了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两门密切联系的学科已分别发展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分别成立了社会医学会及卫生管理学会。这两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即根据社会卫生服务需求,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科学组织卫生服务,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与卫生事业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社会卫生措施,为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与合理组织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卫生管理学(health care management)则应用管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的计划、组织与管理,以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的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这两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学科的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四、预防医学
  以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人群的健康为内容的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由来已久。19世纪后半叶生物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为预防医学提供了医学技术基础。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社会卫生水平,但人类的疾病谱已起了很大改变。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及精神病、性传播疾病等社会病成了危害人群健康及生命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不是生物病原,而是社会因素。我国社会医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是人类疾病谱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变的结果,也是预防医学深化发展的产物。社会医学以保护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为基本任务,这是与预防医学一致的。但是,这两门学科是有区别的。社会医学强调医学社会化,提倡采取综合性社会卫生策略的理念,研究对象更加丰富,并发展了预防医学的传统内容。因此,社会医学是一门源出于预防医学,但在研究内容及对象方面超出了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
  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model)是指从事物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模式最初是一个数理逻辑概念,即从系统中存在逻辑关系用公式来表达事物内在的联系。哲学学科引用模式的概念,分析和阐明事物的关联与本质,并且适用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成为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这种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的思维观念既表达了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认识水平,又是指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归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与方法去分析、观察和处理人类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形成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它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医学模式的概念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医学模式的哲学概念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是医学科学思想的概括,也是医学科学发展历史的总结。
  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如人类健康是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维角度综合地研究;对于疾病的防治,是单纯从生物技术角度采取对策,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科学角度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这种观念、认识与方法上的差别,起因于在不同医学观指导下形成的不同医学模式的影响,实质上也是不同医学观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形成的差别。医学理论是通过医学实践而产生的,而医学实践又是在特定的医学理论指导下付诸的行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医学理论以及医学观,可以用医学模式这个概念加以概括,进一步应用于实践,对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肪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总结当代最新的医学科学成就并形成正确的医学观,是进一步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推动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以及发展卫生事业的哲学思想基础。
  2.医学模式的综台概念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社会化进程加速,医学模式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变。当前对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由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多元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角度综合观察和处
  理医学问题的现代医学模式。认清医学模式转变的深远意义对于认识和解决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的关系、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的关系、微观医学与宏观医学的关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防治疾病与增进健康的关系以及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作用。
  3.医学模式的科学发展概念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医学发展的动力,又是形成医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考察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医学模式,既反映出当代最新医学科学的成就,同样免不了留下时代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历史的演变,形成新的科学成就才能弥补它的历史局限性。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同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模式。适合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医学模式反映出该阶段最新科学成就的认识论与方法学,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又将以新型的医学模式代替相对陈旧的医学模式。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是伴随医学起源时期形成的对医学的一种总体认知方式。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局限,不熊解释风雨、雷电、山洪、地震等自然现象。对人体发生的疾病与健康问题同样无法解释,臆测存在_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认为疾病是天谴神罚,鬼神作祟,健康乃神灵赐予,死亡是天神召回灵魂。
  为了免除疾病的困扰,人们通过求神问卜来祈求神灵的保佑。虽然也采用一些自然界中有效的植物和矿物作为药物使用,但其观念仍属于神灵主宰,巫术和医术交织在一起。“医学(medical)”一词在原始社会里是指咒术和魔术,为人治病者被称为巫医(medicine man)。由此形成早期的疾病观与健康观,产生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尽管这种古老、落后、不科学的医学模式是科学极不发达时期的产物,但是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一定影响。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是应用自然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探索。大约在公元前400年,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不是神灵的惩罚而是由自身原因引起。他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出了“四体液”学说,认为自然界万物之源的水、火、土、气元素和人体的黏液、血液、黑胆汁和黄胆汁相对应,人的健康、疾病和性格是由4种体液的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所决定的(表2-1),并且认为引起体液失衡的原因与先天、环境与营养失调有关。还认为人体内有一种“自然痊愈力”能帮助体液恢复平衡。因此疾病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症状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医生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体内的“自然痊愈力”发挥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医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章 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第三节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五节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及其对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影响
第六节 现代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第三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
第三节 问卷设计
第四节 定性研究
第五节 评价

第四章 生命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量表
第四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第五章 卫生服务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第三节 卫生服务资源
第四节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第六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健康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健康
第三节 人口与健康

第七章 社会文化与健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行为与行为医学
第四节 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八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三节 社会支持与健康
第三节 情绪与健康

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与方法
第三节 世界卫生状况
第四节 我国卫生状况

第十章 社会卫生策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球卫生策略
第三节 中国卫生政策
第四节 健康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 社区卫生服务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和任务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组织
第六节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第十二章 自我保健和健康促进
第一节 自我保健
第二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第十三章 弱势人群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一节 妇女儿童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二节 老年人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四节 流动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十四章 社会病防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杀
第三节 吸毒
第四节 青少年妊娠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
第六节 车祸

第十五章 国际卫生与保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卫生与保健的教学和研究
第三节 国际卫生组织
第四节 国际卫生保健制度
第五节 国际卫生保健热点问题

附录一 生活事件量表及使用方法
附录二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附录三 BECK抑郁问卷表
附录四 BECK焦虑量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