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理性哲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90323
  • 作      者:
    唐代兴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致力于在“哲学终结”论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中拓荒,即从对象、视域、方法等方面担负起重建当代人类新哲学的任务。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与“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一此在一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一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存在生态语义场之相向书写进程为视域,探询人与天宇、大地、生命万物之问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唐代兴,男,1956年9月生于四川广安,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教授,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76年参加工作,从教28年。研究生课程主要开设:语文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哲学思维与研究能力;同时开设《当代伦理学前沿》、《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和美与自由:当代生存美学探索》三门院、校选修课。 
  研究专长和主要方向:哲学、美学和伦理学;20多年来一直围绕“21世纪人类如何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而展开多层面的《生存研究》(计划32卷),初步构建出“生态理性”哲学整体思路,提炼出生态化综合(亦称“生态整体”)的哲学方法;共完成书稿、文稿近2000万字;初步发表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等方面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七部:《作家哲学论》(1990);《人类书写伦》(1991);
  《语义场导论:人类行为动力研究》(1998);《生存的智慧》(1998);《当代语义美学论纲:人类行为意义研究》(2001);《利益伦理》(2002);《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2003);另有伦理学志著《优良道德论:新论理学研究》(44万字)即将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这是作者二十多年始终不渝地探讨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作者从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展开了多展次的思考,初步构建起以生态语义场为本体论的生态理性哲学新思想,提炼出生态整体的哲学方法的反思性的整体拓展与超越研究,即融铸成本书。
  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悟性之思与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智慧之西方传统。
  本书所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此在-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万物之间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生态理性哲学以更高远的存在境界和更广阔的生存视域,在生存论分有与解构中谋求存在论的融合与贯通,在配享融合与贯通智慧洗礼的进程中达向更高水平的分有与解构;并在新的分有与解构中开辟更为广阔无限的融合与贯通之路,以此而生生不息。质言之,本书致力于在“哲学终结”论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中拓荒,即从对象、视域、方法等方面担负起重建当代人类新哲学的任务。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悟性之思与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智慧之西方传统。
展开
精彩书摘
  毕达戈拉斯最早提出“哲学”概念,他把“哲学”定位为是生活的旁观者的沉思。但毕达戈拉斯把哲学理解成是旁观者的沉思,只是从哲学家的态度和其思维一认知方式角度来定位哲学,并不标明哲学何以为哲学的来源。在我看来,哲学来源于哲学家对神秘悠悠的天宇和浩瀚无垠的自然的无边想象与幻想(我想这也是科学、宗教、艺术以及人类一切精神想望与探求的最终根源):康德终身都没有走出生养他的故土可尼斯堡,却开创了先验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海德格尔的哲学人生始终与他的林间小路融为一体,而无边的想象与幻想却成就了他的大道大言。哲学始终是哲学家在时代境遇中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心灵化探询,心灵与天宇、大地、生命万物的相交相融,与天籁之音、地籁之音、物籁之音、人籁之音相合乐成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天启般的无限想象与幻想;二是能获得独特体验与领悟向天、地、神、人会际的现实生活甬道:对康德来讲,其生活甬道是那条密植着菩提树的乡间小径;而对海德格尔来讲,则是使其终身以许的“田野道路”;三是一颗平常又平常的心:康德和海德格尔都生于平常之家,前者诞生于一个小手工业家庭,后者的家族世代是普通农民和手艺人。当一个人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并找到一种终身以许的方式去无限地想象和幻想神秘悠悠的天宇和浩瀚无垠的自然,去关怀人的世界性存在命运的时候,哲学就构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进程。
  我之所以敏感和好奇人的世界性存在境遇,之所以与当代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对其生存困境的追问结下不解之缘,主要不是哲学家们的哲学智慧的开启,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为早年的生活经验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所激励。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失学,与放牛割草为伴,可以引以为美好回忆的外在东西并不多。生养我的故乡,是位于四川东北地区的广安县杨坪乡,这是一个浅丘陵地带,既没有大江大河也没有高山深壑,举目一望,塞满眼底的只有光秃秃的连绵不断的小山包,冬天北风呼啸,夏天干旱绵绵,灾荒不断。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把人的生存完全暴露在贫困挣扎线上的地方。但正是这样一个贫乏的地方,却使我童年的心灵孕育出自然与人、大地与生命相共生的原始关联性的断裂意识,并潜滋暗长地扎根在我无知的生命中。
  童年的生活是贫困和单调的,然而童年的幻想与神秘却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幻想与神秘几乎构成了我时时为饥饿所困扰的生命的全部神圣之源:我家住在一个拥有十几户人家的三合院里,院前是一座小山丘,脚下一片沟田顺势由西而东向远方铺开,离家向东大约三百米之外的狭窄处,有一座小石桥,架通南北通往县城的石铺大道。这座没有水的田沟小桥,却有一个非常令人遐想不已的好名字:仙鱼桥。听父辈们讲,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条流水清澈的大河,有一天一位神仙由北而来,从这里经过,疲乏了,就在石桥(桥的北头是一块大石坝)旁边坐下来在河水里洗脚。清澈的河水加上头顶的暖阳把神仙催进了梦乡,当他醒来的时候,身边鼓鼓囊囊的包袱和酒葫芦不见了,神仙一跺脚,不幸踹入河中,化成一条鱼游走了。神仙走了,从此,清澈的河水干枯了,昔日的河流变成了干枯的沟田。沿着小石桥再往下约200米处,是一条乱石散漫的大沟,被人们称作“石牛沟”。乱石沟中有一条身首分离的青石牛,身首异处的牛头怒目圆睁,望着分离的牛身,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儿时伙伴们三五成群,总喜欢在牛背、牛头上玩耍,但若是一个人时,只能远而望之,恐怖至极。相传很久以前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头大青牛,到处乱吃庄稼,无人敢近,无人能治,四周的庄稼人叫苦不迭,长此以往,震怒天庭,一天大青牛正在沟边一块地里疯吃庄稼,突然天空中一声炸雷,把大青牛炸得身首异处,变成了青石牛,从此,这里的一乡农人重新获得了安宁。代代人相传的传说故事,给予我蒙昧的心灵注入悠悠的遐想与敬畏:天人相通、人神相融;天人相通则生,人神相逆则死。P2-3
展开
目录
序汤一介(1)
理性生存的执著追问
——读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高  楠(1)
前言:存在的当代之需与哲学的生态之路(1)
一哲学之源:天人相通的遐想与人神相融的敬畏(2)
二哲学家:边缘域中的心灵一精神和智慧一真理的拓荒者(4)
三形而上学:哲学道路开辟的必须方式(6)
四人类精神全景:哲学探询的自身领域蓝图(9)
五生态整体:生态理性哲学的方法论视域(15)
六从经验理性到科学理性:生态理性道路开辟的认知背景(18)
七共生与互生:生态理性哲学的基本精神(22)
八生态智慧:以生命为中心的整体动力学智慧(25)
九限度生存:生态理性哲学的实践方向(32)
第一章经验·观念·科学:理性的历史之思(1)
一理性之思的精神本质(3)
二经验理性:人类哲学的童年精神(11)
三观念理性:人类哲学的成长方向(22)
四科学理性:人类哲学的认识论荒原(44)
五无限度观念的源流:观念理性向科学理性的泛滥(63)
六强权主义:科学理性哲学的自我终结方向(77)
第二章人的世界性存在展布:生态理性之思的对象视域(92)
一哲学:人的世界性存在展布的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92)
二哲学激情和哲学对象:哲学消亡论的虚幻依据(97)
三生态反思:哲学对象的源头错位(107)
四人的世界性存在:重探人类哲学的当代对象(111)
五哲学:人的时代性存在的精神奠基(123)
六书写与被书写:原发存在与创生存在的本与源(143)
七生存:原发存在向创生存在敞开之路(147)
八生态场域:哲学探询的当代视域(154)
第三章  生态化综合:生态理性之思的哲学方法(158)
一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哲学意韵与认知视野(159)
二生态化综合方法生成的人类精神背景(188)
三生态化综合生成的存在论境遇(205)
四生态化综合方法的思想源泉(213)
五生态化综合的认知方向(219)
六生态化综合的生存构架(224)
七生态化综合方法的哲学精神(228)
八生态化综合的美学境界(230)
九生态化综合的伦理品质(234)
十生态化综合的教育理想(237)
第四章生态理性之思的整体道路(243)
一语言·存在·世界之于人(244)
二生态语义场:世界本体论(255)
三书写:生命存在论(271)
四形式化:存在的生存论展开(285)
五语言权力:存在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形式化指向(292)
六历史化的此在文化生态语义场:在场表演与
不在场表演之场(299)
七生态修辞:生存表演的技艺智慧与存在表达的
诗意智慧(311)
后记(3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