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332130
  • 作      者:
    王煜[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太多太多人的童年,因为读着这位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的一篇篇童话而变得更具乐趣、更有意义。这一天,已不再仅仅是丹麦人的节日,而是喜欢童话的人们共同的节日。
    本版特地选登了这篇丹麦游记,让我们一起,在文字里徜徉童话王国,追寻安徒生的足迹。
    后记
    送给创造美丽的人 在为《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校对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舒了一口气,随手拿起当天的报纸,头版大标题映入眼帘——世界各国读者共贺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看来,安徒生这个名字要在中国“火”起来了——新京报已经连续用了几个整版来为安氏庆祝生日。其实,无论“火”与不火,无论得到多少喧嚣和荣耀,安徒生童话始终是在人们的心田上开出的一朵洁净的莲花,在恬淡悠远的芬芳里,徐徐展开天籁般的笑靥,弥散出一个圣洁而纯净的世界。
    我与安徒生结缘大约是在二十年前,小时用来识字的读本便是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选》,认识的第一句话就是《海的女儿》里的“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的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来说,花瓣、玻璃这些美丽的意象,已经有了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读小学的时候,我曾被指定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诵课文,篇目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上中学的时候,便开始憧憬着那一片沉静的海和花萼般的太阳。直到现在,一部英文版的《安徒生童话》依然在我的案头。
    然而,纵然和安氏缘分再深,我也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会踏上那片孕育童话的土地,住进一个普通的丹麦家庭,在那里漫步,聊天,交友,向人们介绍中国,并把他们的祝福带在身边。
    写作这本小书的想法,其实在院里告知我入选“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京大学公派交流学生计划”的那一瞬间,就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因为我感觉到,这一次的远行求学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来分享它。
    《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从开头到结尾——部是在丹麦完成的。欧洲的风光很美,但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生活在童话王国的人们,同时拥有着童话的梦幻和生活的现实——他们在心底保持着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无论生活展开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他们都会执着地爱她,含泪爱她,直到永远。
    在这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和任何一个普通留学生一样,我体验过初赴异域的惊喜,经历了种种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调适,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欢喜和悲伤,也亲历了欧盟的扩大化,看到了马德里爆炸在欧洲投下的阴影,在一些历史性的时刻,和欧洲所有的普通人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因此,对于安徒生,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不仅因为他给予了我一个年少时的美丽梦境,让我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更因为,他让我经历和体验过了这个童话世界内外的理想和现实,为我植下了一个有关爱与关的信念。
    我以日记的形式将一百多天里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包括学习、生活、旅行,以及对其文化氛围的感知,包括我的丹麦家庭和来自各常春藤院校的美国同学。这段生活是一个自然如流水的过程,我不愿做任何的修饰。当然,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些粗糙的地方,恳望读者指正。
    我愿意将《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作为一份来自中国普通读者的礼物,送给安徒生——这位创造美丽的人。而且。我也期望这份礼物由更多的人来分享——正如安徒生本人属于世界一样,给他的礼物也应该同时属于大家。
    要感谢我的丹麦妈妈Ehzabeth、妹妹sophie、弟弟Frederik,丹麦交流项目副总监Carsten Pape老师以及所有在丹麦的师长、朋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感谢我的父母、导师、以及北大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与我同赴丹麦进行交流的师弟和师妹,尤其要感谢在主持《实话实说》和《非常接触》等栏目的繁忙工作中抽空为我作序的阿忆老师,感谢在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付诸大量心血的何非编辑、刘桃女士和张文山先生,是你们帮助我、并和我一起完成了这份礼物。最后,我还要感谢这座曾孕育了无数梦想和希望的燕园,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是为跋。
    王煜 2005年4月27日于燕园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煜,女,1981年11月生,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副主任,并代表北京市大学生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信并获回复。在校期间扭任教育部《新闻铸媒素养》教材主笔之一,曾兼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时尚》、《中华新闻报》等媒体撰稿人。于2004年1月至6月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派至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与丹麦一个普通家庭一起生活了127天,其间游历欧洲,遂有此书。
展开
内容介绍
    《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是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127天的丹麦之旅,犹如安徒生的童话,恬淡而美丽。作者以日记的形式将一百多天里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包括学习、生活、旅行,以及对其文化氛围的感知,包括她的丹麦家庭和来自各常春藤院校的美国同学,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一段自然如流水的生活。
    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不在地图上,不在书本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你的脚下;去吧,让我们出发!
    这本书——从开头到结尾——部是在丹麦完成的。欧洲的风光很美,但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生活在童话王国的人们,同时拥有着童话的梦幻和生活的现实——他们在心底保持着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无论生活展开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他们都会执着地爱她,含泪爱她,直到永远。
    塞纳河边的旧书市一度是体现老巴黎文化的地方。当我远远看见那些小摊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是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这些熟悉的名字,然而走近了才发现,今日的摊主们都有着相当敏锐的商业嗅觉:为了吸引游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书摊变成了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店,书籍反倒成了次要的点缀。走过这些所谓的书摊,我真的在怀疑:这是不是那个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是不是雨果、莫泊桑们的巴黎?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午和前排的美国女孩聊了会天。她来自密苏里大学,这里有很多她的同学。其实在昨天的开学典礼上我就发现,这里的绝大多数都是美国学生——我们这个交流项目一共才三百来号人,美国人就占了两百六十多,大都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其余则有莫斯科大学的两个女孩和一些从欧洲各个大学选来的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仅仅一天,对“中国”二字就有了一些体会。
    美国学生上课喜欢扎堆,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可恨不得一秒钟就可以称兄道弟呼朋唤友。中国学生则比较矜持,我有个同学想趁此机会练练英语口语,于是去找他们说话。谁知道碰到个美国女孩说话快得像绕口令,我的同学听完上句还没回过神来呢,人家后边好几句早又出来了,弄得我们这位同学一头雾水,根本插不上话。看来,我们尽管经过了国内英语口语选拔考试的那番拼杀,可依然难逃语言关。
    在这些美国同学中间,有不少“香蕉人”。他们是华裔,但是从小在美国长大,汉语完全不会说,行为也完全美国化了。他们对我们很热情,我们和他们也很融洽。SusanTang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祖籍广东,香港出生,美国长大,对于汉语的记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几个简单的音节。也许是因为血缘相通吧,她和我们格外亲热,问了好多有关中国的问题。她说小的时候去过广东的亲戚家,那里的房子很小很窄,听说现在变化很大,很想回去看看,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都没有时间。看着她那双纯净的黑眼睛,我们的交流几乎要进行不下去了,这一回的原因,却和英语无关。
展开
目录
第一个月 初来乍到
离别的滋味
开学典礼
“香蕉同学”
嘉士伯啤酒厂
哥本哈根随处都是安徒生
哥本哈根圆塔(Round Tower)
步行丽小时去“串门儿”
麻烦的一天
沉重的书包
愧对中华美食
在哥本哈根做买卖
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盛大聚会
西方历史和丹麦邻居
丹麦城堡Frederiksborg Castle
在丹麦学语言
在丹麦的一日三餐
我家附近有树林
好客的老师和贪吃的学生
公寓人民大聚会
丹中血统老人李安迪
欧美人性格之我见
一日得二卡
再遇莫扎特
傍海而居的老人
从丹麦海军到体校学生
“小野鸭子”的可爱之处
古朴可爱的边境小城
回家了,下雪了
第二个月 学习生活
温书
第一次随堂考试
丹麦国会辩论
在哥本哈根大学蹭课
从容的灯光
这里的“宜家”和北京的不一样
夜深美食伴历史
可爱的教授们
中国学生未必得高分
国会里的童话
自助游的第一步——预定旅馆
在哥本哈根逛书店
丹麦人不喜欢安徒生
“舍不得”和“舍得”
考试允许带字典
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人的随意
中国驻丹使馆
“Susan,生日快乐!”
谒见中国大使
欧洲人喜欢尼斯
“我们是我们自己”
梦境的打破
丹麦人在记录中国
欧洲火车通票
“走出非洲”的女作家Karen Blixen
只有孩子参加的国际儿童夏令营
爱是什么?
嘉的丹麦家庭
哥本哈根大学行前指导会
老师请我们吃皮萨
行前准备
第三个月 游历欧洲
柏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长在城市中心的自然和艺术
犹太人博物馆
买下柏林墙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挤满了艺术和文化
布拉格边境的历“险”
维也纳——移步换景
纯美的萨尔斯堡
昂贵的威尼斯
罗马的废墟
相机罢工了
从绚烂到平淡
佛罗伦萨——一首悠扬的田园奏鸣曲
令人疲惫的夜车
游遍“金三角”
巴黎——优雅从容的现代帝都
奥赛的光与影
篷皮杜的“展”,卢浮宫的“人”
“思想者”和圣母院
走进巴黎批发市场
一天跨越四个国家
巴黎究竟剩下了什么?
第四个月 无尽牵挂
隔不断的牵挂
穷学生的嗜好——泡书店
哥本哈根半日步行游
Mette老师的家里是“男主内”
一个典型的欧洲知识分子
丹麦的毕加索
CNN的主播们
逝者如斯夫
繁重的课业
路过丹麦难民营
在丹麦淘旧书
我的丹麦妈妈
丹麦国家博物馆里有个“布娃娃之家”
欧洲芭蕾的情感
今天我们搬家!
“五·四”的心情
熟悉而陌生的:Karerl Blixen
丹麦城堡——Rosenborg slot castle
芭蕾也可以这样朴实
去丹麦姥姥家
能干的丹麦弟弟
丹麦人的家庭烧烤
露天咖啡座
王子和锡兵差点儿耽误我考试
下一站旅行去挪威
丹麦王储的婚礼
小家碧玉奥斯陆
路遇“雷锋姐姐”
北京是根
“黑珍珠”的书香
诡异的地区
在Luisana博物馆里看建筑
乡愁让书来平复
庞大的丹麦王室
“奢侈的环境”,朴素的生活
归期已近
图书馆——丹麦最让人留恋的地方
对英国人的印象
在丹瑞边境遇到了同胞
毕业典礼和告别Party
丹麦的超市
临行前的复杂心情
跟李安迪说“再见”
再会!哥本哈根!
丹麦的古代农庄
微笑着,向身后这片土地挥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