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仍是写当年的香山之游,何等浪漫;下阕笔锋一转,写眼前情景,又是何等现实!说“人老矣”,其实人并未老,只是心境苍凉,直如陆放翁“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之慨!当时“四害”横行,万马齐喑,文章如土,芳林寥落,大批文艺工作者处境艰难,多有甚于我辈者,牢骚不发也罢。但他是血性男儿,在沉闷抑郁之中也难掩真情,“梦中忽忆丹青事,彻夜难平少壮心!”剑鸣匣中,厩马长嘶,这是他生命的呐喊,闻之使我心灵战栗!而我所能奉献于他的,惟有一颗爱心。在漫漫长夜,我们对坐灯前,互相抚慰,听冷雨敲窗,杜鹃啼血,等待天明。
我体弱多病,频繁就医,每次都由他陪伴。车站离医院太远,他便背着我去,那男子汉的肩背,给予我的岂止是力量!归来煎药,照例是他的事。他于烹调半窍不通,惟独练就了煎药的本领,为了我。而一边煎药,一边还借此对句自娱:“家常便饭三餐药,海外奇谈两寸针。”夜间照顾孩子,也偏劳他了。“最怕夜半娃娃醒,慢拍轻歌总不眠。”“梦里踢翻花被,醒哭几声无泪。夜半闹灯前,搅得爹娘如醉。如醉,如醉,奶罢呼呼酣睡。”夫妻之情,亲子之爱,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也引发了他无穷的诗思,这个积习不改的人哪!
“四人帮”一朝覆灭,强加于知识分子的精神禁锢土崩瓦解。积压太久的情感像决堤洪水汹涌奔泻,我们各自的创作都繁忙起来。书房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我们各据一案,倾吐胸中的“丝”,向祖国,向民族,向我们自己。有时,各自的奋战又交错扭结,我静静地立在他的身后,看他那酣畅淋漓的泼墨;或者是,他掷笔于案,静听我酝酿之中的文学构思。
……
前言
自序
第一辑 屐齿苔痕
君心似我心,两情长依依
携手人生路
明月在天
燕雀之志
野草
第二辑 文史杂俎
老祖母的嫁衣
江上月魂
诗人情怀
寂寞之道与道之寂寞
从《凤求凰》到《白头吟》
漫说张子房
秦俑作者姓“宫”吗
楚汉相争中的道德力量
荐书五种
难忘《木木》
第三辑 书斋独语
以命相托
我为什么而写作
《补天裂》:从小说到剧本
史学家的终点是小说家的起点
直面血与火讴歌民族魂
大雅若俗
直面《红尘》
万家忧乐上心头
《国殇》作者致读者
我和《海魂》
我和报告文学
路在脚下
中国女性和中国文学
我书被盗
历史毕竟不能重写
——关于《秦皇父子》的创作
咀嚼悲剧
梦断蒙太奇
第四辑 域外游踪
赤道风
梨园酣梦
美洲月
游子情
漫步撒哈拉
天涯倦客
会见水上勉
徜徉梵蒂冈
雅丐
走向金字塔
悠悠尼罗河
匆匆一瞥俄罗斯
第五辑 家国山水
渔家傲
水乡魂
喀什河畔“姑娘追”
第六辑 台岛纪事
四十春秋两岸情
……
第七辑 香江逝水
第八辑 旧时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