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革命百里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654413
  • 作      者:
    赵瑜, 胡世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赵瑜自撰写《马家军调查》之后,和宜昌市作家胡世全联手,深入到枝江百里洲采风,历时五载,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一书。此书通过对百里洲农村近百年历史的回顾,对农民和土地以及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此书近日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中青社高度评价此书是“泡沫书海中一块粗砺的真金”。
  民间立场,打造奇诡峡江画卷;
  豪雄血泪,浸染珍稀世纪长篇;
  同室操戈,传统秩序惜颠覆;
  相煎太急,农耕经济叹凋零;
  国民党缘何痛失大陆;
  共产党靠谁最后成功;
  写人性人道,探问长江农人命运;
  评地亩地权,重温乡村土地悲歌;
  任何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多少无稽谈皆有碧血凝;
  独特的阅读快感,深邃的探秘体验;
  著名作家赵瑜、胡世全;
  深入荆楚,五载甘苦,明查暗访,成此奇书;
  在泡沫的书海中淘一块粗砺的真金。
展开
作者简介
  赵瑜,生于山西上党,原籍河北安平。著有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等,参与并推进了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尤以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近年兼做影视纪录片编导,多次获大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胡世全,湖北宜昌人。下过乡,读过大学,在三峡里当过乡村教师。曾在《当代》等杂志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出版有小说集《半条街风暴》,纪实文学《三峡移民行》(与人合作),散文随笔集《一个人的三峡》和《三峡,最后的见证》。撰写过几十集电视专题片,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合作过关于三峡的纪录,是《正大综艺·三峡宜昌篇》的策划人和撰稿。现为文学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描述了国共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重新展示了几十载贫富恩怨与惊涛骇浪,大江孤洲,推演上世纪国共斗争的血雨腥风,写人性,道人道,探问长江农人命运,评地亩地权,重温乡村土地悲歌。
  《革命百里洲》写的主要是民国时期发生在孤洲上的故事。可以说从清末到完成土地改革,是这个岛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阶段,很有代表性。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是自然灾害,水患频仍,另一方面历史冲突又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矛盾里面有国民党、共产党、土匪、日本鬼子、老百姓,还有抗日游侠、新四军、商帮、黑势力……种种势力都在岛上表演。民国是自晚清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历时半个世纪的重要历程,而这段历史对于我国的国情以及长江流域农人的命运,至今尚未研讨清楚,对于近现代史的重新认识和更加真实的开掘是有意义的。
展开
精彩书评
  引子
  从1998年夏天起,我们几番踏上长江中游这孤岛,先是度过了那段严酷的夏季洪荒,后来又度过了一个秋天和一个寒冬。孤岛赐予我们历史与现实的悠长故事,既华美且深重。江风猎猎,红日升沉,舟楫搏浪,农夫雄深,这许多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初始在我们胸中激荡不息,然后渐次沉淀,最终从心底涌溢而出。
  江水西来东去,拍打着堤岸,发出响动,孤岛默然。高出江水三米多,便是肥黑的泥土,翻腾着千百年的腐腥气。鱼鳞牛角,兽骨人尸,残犁断剑,朽木枯枝,农家在耕种时节,对于这一切并无须细辨,深翻下去碾作肥尘,放水插秧好长禾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赤脚人就这样书写着波澜壮阔的田野史诗。
  悠悠,不废江河万古流,重归百里洲。
  这耸立在大江中心的孤岛就叫百里洲。滚滚长江从三峡奔涌而出,挟天下霸王气,辞巴蜀而入荆楚,一过宜昌葛洲坝,渐呈浩荡之势,水面越来越宽阔,如潮似海,向东向东,谁可阻拦谁可挡?正是百里洲,如一艘不沉巨舰,抓牢了江底千年石,力劈大江为南北。江涛自此处枝分为二,发狮吼,抖怒涛,呼啸过岛又合二为一,向着荆州涌去。因而这古老县府,便叫做枝江县。往东,是松滋、江陵、沙市、石首、监利、公安、赤壁、洪湖、嘉鱼、武汉……
  百里洲上,沃土纵横,当是大江肆意打造,千百年冲积泥沙所致。苍天怜惜缺田少地的农人,赐给荆楚祖孙一块通灵宝地,是无私的大自然与勤奋的华夏民族和谐共建的结晶。
  数年前,赵瑜和胡世全首次渡江登岛,对这里的一切都极陌生。恕我眼界狭窄,此前在湖北省有关江防史料中,在朋友们的言谈交流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百里洲”这个地名。胡世全先生是湖北本土作家,久居宜昌,他也只是在知青插队时代,听说此地知青的工分高于湖北所有农村,每个全工可在一块钱以上,其余事则一概不详。早年间学大寨运动席卷全国,大寨已成全国农村典范,而大寨人的工分也勉强达到每工一元钱以上。可见百里洲曾经是一个富庶的好去处。人民公社集体化时节,北方农民们知青们,隐隐约约听说长江中游地区某社队的工分可达一块多钱,一年竟可收入三四百元,天天吃大米,便如同梦里天堂,感叹自家命不好,生在了贫瘠的苦寒地方,这辈子也赶不上幸福的湖广人了。
  百里洲的人民幸福吗?登岛后第一件事,便和当地乡官上堤走动。我们沿大堤行进。这堤坝围绕全岛一圈,达70公里有余。驻足堤上,望四面惊涛骇浪,始知这堤坝实在是岛上近10万百姓世世代代的保命堤,一旦决口,无路脱逃。每年夏季秋季,大江涨水不止.江道河床逐年升高,浊浪扑堤湿脚,堤内一如平底锅盆,长江水位明显高于全岛,决堤没顶,人必如蝼蚁,如鱼鳖,如败叶,如片瓦……
  历史上,百里洲原是个被江河切成块的洲滩,有99小洲之说。只因沃土丰饶,太诱惑官民,故屡建城郭,又因江流肆意,城基屡建屡溃。至明初,大洲小洲渐渐淤连成巨洲。这时有一位叫龚春台的人,他首倡洲民开始了筑堤永固的壮举,最终把百里洲的历史物化成一个沧海桑田的整体。龚春台就是百里洲人万代景仰的先爷。
  ……
展开
精彩书摘
  虽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协会,都暂时还不能跟农民们谈什么马克思或者苏维埃,这些洋说法主要由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等人说给精英们去听。毛泽东一头扎在农民堆里,擅长于一听就懂的极富煽动性的大白话。陈德华从毛泽东的讲习所毕业,深得其要领。他采用或歌谣或对联的形式发动农民,立即被接受并流传至今:
  清早起,拖个犁,下田去耕地。
  耕了好白米,指望自己吃。
  可恨那地主,要把粮抢去。
  咱们苦滴滴,他们享安逸,还把咱们欺。
  要除这口气,就要结团体。
  结了团体打倒压迫,咱们吃白米。
  弟兄们,争口气,夺回咱们的好天地!
  这个“好天地”,在口头传播中也可以理解为“好田地”,诱惑力大得很。陈德华还在农民们常常光顾的土地庙大门上改写对联:
  土豪劣绅日不久
  地主贪官月勿长
  横批是“耕者要田”。过春节时他给农民们送对联,时机好,传播快意在启蒙:
  受压迫由退让起
  得平等从奋斗来
  陈德华在农民集会的道教九龙观撰写张贴了对联    陈德华以其出色的才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组建了县农会,拉起农会成员200余众,凡参加活动者,秘密发一条四尺长的红布巾为凭,揣入怀中,颇有些传统帮会的意思。
  到次年即1928年的春天,发展枝江第一批党员40多人,为不久后的饥民暴动打下了基础。这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陈德华身份暴露被追杀,党指示他躲避回武汉去了。紧接着中共鄂西特委派来一员更能干的武将,携带三条真枪继任。他就是后来杀出了威名的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段德昌。
  段德昌与陈德华工作作风迥异,他一到枝江,当即率农会骨干行动,深夜夺袭官方设在江岸的关税厘金局,胜利夺取崭新手枪一把。
  切不可小看这仅仅缴获了一支手枪的第一仗。这是共产党人带领饥民在这片沉睡的江岸,在长夜漫漫的黎明前,向合法政府悍然开火的首次突破。枪声回荡在暗夜里,也长久地回荡在农民们的心头,以枪夺枪,扛枪吃粮,对于无比饥饿的灾民来说,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更现实
  更豪迈更过瘾更富有教育意义呢?
  耐人寻味的是,在革命的处女地,共产党人拉扯着农民们打的第一仗,却不是冲着乡村地主豪绅开的枪,而是选择了国民政府机构设在地方上的“派出所”,所夺取的第一支武器,也不是地主武装或者什么私有装备,而是官方配给官员的执政枪弹。关税厘金局,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设内海关或者地方税务机构吧。而打杀地主豪绅却是靠后一些的事。我们在后一章里还有详尽的报告。
  时逢乱世。陈德华头年在枝江建立党小组,国民革命政府尚在武汉。段德昌次年率众夺枪,进一步发展党组织,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已经破裂了。国民党一边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一边要把国民政府迁到南京去。毛泽东、彭湃等共产党人也毫不含糊,在地方上反其道而行之,大搞农民运动。毛泽东创建性地拉起人马上了井冈山,像传统小说里的好汉那样,以根据地为轴心同各派势力较量。
  具体到百里洲上.中共情况如何?这是一段很复杂多义的历史。眼下的青年也许不会想到,枝江地面上有柴燔、陈德华、段德昌等共产党员组建了最早的党组织,而百里洲上的农民革命却不是首先由共产党员发动的,并且比共产党员们的动作还要来得早一些。历史,推出了两
  位热衷于革命的进步青年。
  1926年冬,国共合作中的北伐军攻克宜昌。两位百里洲青年正在宜昌读书,一位叫张子明,一位叫胡伯温。革命军一到,“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的口号惊天动地,张胡二人在学校坐不住了。他们怀里揣着由湖北省临时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惩治土劣的条例》,分明就是揣着一团火,放下书本,返回了故乡百里洲。他们此时尚且没有加入共产党,技江县的第一个党小组尚未诞生。他们的行动特色很学生化,在百里洲串联发动的对象也都是青年学生。他们组织过乡村游行和多种集会,还在寺庙里举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不忘扫盲。有40多位百里洲上的学生大受鼓舞,一时间纷纷响应国民革命。张胡二人的宣传鼓动颇有成效,不但没收了地主周体泉的家产,而且还押着周地主在百里洲上游了一回街。两位非党青年豪迈地在家乡播下了革命火种。在当时来讲足够前卫了。
  难以预料的是,张胡二人的自发革命刚刚火了半年多,形势便急转直下。到第二年夏季,远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近处夏斗寅镇压工农革命,其同党在枝江全县和百里洲以“堤田共产、剪发共妻”的罪名,大肆捕杀革命者。青年学生张子明、胡伯温肯定少不了干系,紧急间渡过长江,逃往外地。
  过了好几个月,看看局势稍缓,张胡二人颇不甘心,复又潜回百里洲。
  事有凑巧,张胡二人有难在身,正苦闷间,竞有三位宜昌进步学生因参加起义失败,躲难躲到了孤岛百里洲。其中两位是兄弟俩,弟弟名周济,哥哥周小溪,还有一位姓张。此三位学生都不是共产党员。时在革命低潮,青年前程难料,这五六位同路人聚首,自是感慨万千,一拍即合,重燃信念之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下,众人决定留守孤岛,等候时机,就地革命。百里洲张胡二人乡情较熟,自是主人,遂出资办起一间土特产收购站做掩护,又办起一所小学校.安排周济在校内教书。他们相互支撑着,度过了先是意气风发,迅即又充满了血腥气息的1927年。
  年轻的革命者正在百咀洲。上尝试坚强。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堤畔碎尸
乙亥大水史册赫然,长叹天灾亦恨人祸。江南世代多鱼米,沙洲一年两洪荒。七月首淹洲民忍耐,贪堤绅留下性命,新垸虚筑再毁秋水,二茬粮尽没汪洋;腐败涤灾难,绝望伴凶杀。彪形大汉头里走,愤怒灾民提刀来。朱翼芝自投牢狱保残命,杨亚洲不舍田契刀下亡。鄂省堤防巨款.八次掠夺惊心。大火映南天,碎尸染碧水;自然灾害叠加贫富冲突,农民暴力推演革命初澜。
第二章沧海桑田百里洲
悠悠古代史,深深恋土情。文化厚重农耕成熟,良田肥灌斯民根本;千年富庶亩产水稻四百斤,最早颁布中国标准度量衡。天赐沃土,豪绅率众夺滩头,撒豆成金,连年械斗保囤垦;冀豫争晋水.炸断红旗渠。田抵江心晚清协议,宗族热血铸出章法。垸土定大户出、农民情愿思安求稳,不破产不革命、江南罕有起义风云。
第三章金导银码头
世纪初兴抗战前,农商繁荣红半天。古来富庶地,渔港万舟发;刘巷人多,冯口钱多,陈老板银洋用秤称,佳肴丰盛.码头兴隆,朱师傅高唱素菜歌;民国初年创建汽轮航运,二十年代推出电灯汽车。八大行帮通四海,商会信誉达三江。资本积累工人上万,宝岛城乡日进斗金。掌柜伙计皆和睦,共绘《清明上河图》。旧岁荣华今再忆,竟叹萧条不如昔。
第四章一支手枪与四个叛徒
辛亥革命颠覆帝制,谁来填补权力真空?王天培驻军留训令,国民党基层建组织。王昌麟知难而退,共产党乡村扎根。段德昌首战夺枪拉农会,百里洲杀出前卫非党人;先革命,后入党,张子明夫妇勇献身,力量殊,风云变,困境中战友多叛徒。理想高于天,现实险如狱;革命开端势凶险,农工启蒙路正长;从来历史演荒唐,江洲上下叹悲伤,国共两党真忙。
第五章丛吃大户到杀士豪
灾荒瘟疫万户哀,北土南国福同来。神灵官府皆罢废,专吃大户骚乱开。饥民如匪,匪即饥民;地下党乘势促运动.徐国炎率众吃太公;警账党员违纪,当场枪毙不饶。传统吃大户不杀不抢,如今闹革命生死冲突;沈民骨干加入红军.阶级斗争烈焰升腾。血缘宗族撕毁面纱,乡村秩序从此破坏;苏维埃政权战火中建立,游击队武装江岸上出征。暴动旷日持久,敌我阵线分明。
第六章苏维埃失败
热衷农民暴动,依赖内体杀伤,注重打击破坏。一味攻占城邦。苏维埃社会基础薄弱,共产党民众支援日稀;江洲传统牢固,乡里体制顽强。毛泽东力主节制渐进,蒋介石强调保甲忠诚。江岸处处成焦土,骡马驮夫亦恐慌。极“左”引发农民仇怨,铲共竟至爆炒心肝;土地革命流产,头颅热血城头溅,中共新政失败,先躯含恨大逃亡。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