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开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我们熟知的一种遗传现象。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已描述了这种普遍的遗传现象:“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看来,当时的人们已把植物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后代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了。
我们还知道这样一句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有别。”这里讲的就是遗传变异,也正是有利变异,才使得生物界多样性保持下来,这也是物种进化的动力。
遗传变异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其规律又是什么呢?我们从父母那儿到底遗传得到了什么东西?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古人对这些遗传变异现象早有许多朴素的认识,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非常好笑的。比如曾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卵子中、精子中有父母的缩影。在一幅当时(17世纪末)科学家画的精子图中,精子里面就有一个小人,表示父亲的缩影。这些认识都没有科学的试验依据,仅是一些猜测。直到19世纪中叶后。孟德尔(G.J.Mendel)和摩尔根(T.H.Morgan)才分别利用豌豆和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认识到决定这些性状的是基因,有机体携带并传递给子代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像串在线上的“念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