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当一些1932年曾经驾机参加那次演习的美国飞行员,读到了偷袭珍珠港的详情时,他们惊呼道:“这一步,那一步,完全跟我们9年前的演习一模一样。”他们的心情十分沉痛,因为,这毕竟“不是演习”,而且自己通过演习得出的经验,竞成了敌人打击自己的指南。难怪有的史学家认为: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这项计划不是东京先想出来的,而是由美国海军委员会在华盛顿拟定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事,在二战中并非绝无仅有。
1932年,法国的戴高乐所著的《未来的军队》一书问世了。在书中,他建议成立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精锐部队,分六个完全机械化的师团。他还强调,正像数量上的优势和压倒性的防御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上风一样,机动性与进攻的打击力量,将会在下一次战争中占上风。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戴高乐的见解在法国并不受欢迎。贝当上将把这本书贬为“俏皮话”,魏刚将军则称之为“邪恶的批评”。
《未来的军队》销售不到1500本。但其中有200本销到了德国。与法国相反,戴高乐的这本书,受到格外重视。两年后的1934年,法国记者菲?巴勒见到了希特勒和德国摩托化部队司令阿?珲赫林。在谈到机械化战争时,珲赫林问巴勒:“那位伟大的法国同僚打算怎样发展这种战术呢?”巴勒从未听说过戴高乐其人,不禁愣住了。那位德国将军立即说明:“我指的是贵国伟大的摩托专家戴高乐上校。”
德国人为戴高乐的告诫所启发,而法国人却没有。结果,1940年6月14日,德国的摩托化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阿登山区,转眼间占领了巴黎。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陆军强国不得不宣布投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