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言
前言
诗集卷一 乙未至壬寅
咏史五首
里胥
岁暮杂感十首
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杂诗九首
送淩九歸
送吴榮楷之官浙江三首
题钱岑仙同年慈竹平安图二首
送杨春皆歸
题毛西垣诗集后即送之歸巴陵五首
题顧南雅先生画梅應何子贞
三十二初度日书懐
憶弟二首
寄懐劉孟容
早起憶九弟二首
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律
傲奴
题周小邨前辈塞外课经图
……
诗集卷二 癸卯至乙已
诗集卷三 丙午至戊申
诗集卷四 已酉至辛未
文集卷一
文集卷二
文集卷三
文集卷四
附录一 诗文拾遗
附录二 各家评论摘要
附录三 诸家傅记资料摘要
附录四 曾国藩年谱简编
内容摘要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鄉縣荷塘(今屬雙峰縣)人。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经翰林院侍讲、侍读,遷内阁学士、禮部侍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丁母夏回籍。年末,因广西太平军所向披靡,奉旨帮办本省圑练。次年,招募湘勇,增援湖北,与太平军角逐于江西、安徽之间,咸丰十年(一八六0)升任两江终督。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受封一等侯爵。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隸终督。同治九年(一八七0),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同年回任两江。两年后卒於位。
文臣封侯,谥号文正,二者萃於一身,實有清三百年所僅见。然而,曾国藩一生成就,并不僅止於此。通籍之初,他照例專注於词章;稍后,则沉迷於心性修养之学。短短六七年,曾国藩便以理学新锐与文章新秀的身份,在京城士大夫中声名鹊起,而道光帝晚年又习用務虚人才,曾国藩很快便以时譽幸邀聖眷,竟至超升四级,位居二品,从此崛起於道光末年的政壇之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