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渊明集校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21117
  • 作      者:
    (晋)陶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6.12
收藏
内容介绍
  《陶渊明集校笺》以陶澍注《陶靖节集》为底本以宋绍熙曾集刻本等多种有价值的本子校勘,细审密校,用力甚勤。笺注综合前贤旧说,而又多所匡正、补阙。于陶渊明生平经历、交友、诗作背景、主旨等项创见尤多。书后附有“各本序跋”、“陶氏宗谱节录”、“陶氏宗谱中之问题”、“陶渊明年谱简编”、“陶渊明评论选辑”等栏目,极便研究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自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J(歸園田居其:我們知道,「儒玄燮修乙是東晉普媼流行的學風與士風。這一時代風氣影響了淵明的一生,對他的人格、個性以及詩文虱格的形戊,均有很大關係。
  大約在太元二十一年《三九六》,渊明二十八歲時,初仕江州祭酒。以後歷任桓玄幕僚、劉裕燄軍參軍、劉牧宣建威參軍,最後為彭澤合。在彭澤令任上僅八十餘天,解綬賦歸去來兮辭,時在義熙元年《四。五》。前後十年,渊明數次仕隱.每次長則幾年,短則數月。如此頻繁地忽仕忽隱,其中原因究竟何在?對渊明情有獨鍾的蘇軾以為這是真乙的表現,讒:下淵阴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害李簡夫詩集後.東坡題殴》似乎淵阴的仕隱一任其內心戚情的變化,而舆世事無涉。實際上蘇軾的這種看法並沒有揭示出淵明仕隱的複雜動糢。我們認為,他的忽仕忽隱,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為貧,郎出仕以救家乏;二是舆當時的政治局面有關;三是個性與社會的衝突。
  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與子儼等琉許多作品中,一再說他是為貧而仕。證以顏延之陶徽士諫少而貧病,居無僕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母老子幼,就養勤匱乙等語,淵明的話是可信的。然而他的出仕,還有他未曾明白道出的其他更深刻的原因。如果能深入探究他的數次仕隱與當時各派政治軍事勢力沽長兩者之間的關係,那鏗,就有可能揭示出淵阴仕隱的內在政治動機。
  最值得採究的是淵阴先後入桓玄與劉裕幕府。晉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淵明復出為桓玄僚98。當時把持朝政的司馬道子、王殉、王國寶等人,圖謀削弱方鎮力量,因而舆王恭、股仲堪之間的矛盾日盎加深。佔有西陸地盤的晅隆團乘機而起.舉起討伐同愒隘子女子和剿滅舔阻以勤王的義旗。
展开
目录
前言
例言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井序
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
答庞参军并序
劝农
命子
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井序
九日间居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游斜川并序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乞食
诸人共涟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连雨独饮
卷之三 诗五言
卷之四 诗五言
卷之五 赋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卷之七 疏 祭交
附录一 各本序跋
附录二 陶氏宗谱节录
附录三 陶氏宗谱之问题
附录四 陶渊明年谱简编
附录五 陶渊是评论辑要
我来评论这本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