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4501X
  • 作      者:
    龙泉明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诗人在新诗的建设与发展中,是始终注意把握它在中外古今融合中的现代化转换的方向的;一方面是把外国的资源充分内化,成为我们的资源,使得中国诗歌能够冲破传统的枷锁,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现代性中的传统是不可消解的,现代化又有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每一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又和它各自不同的传统有着深厚的密切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新诗的建构,形成于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与优化,对西方诗歌的借鉴与归化之间的张力。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古今中外文学思潮的交汇中,在不断撞击、对流、互渗中实现其自身的调整与重构的。<br>    这部论著对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错综复杂的现象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梳理,同时结合个案分析与诗学理论批评,对中国新诗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论证材料翔实,观点鲜明独到而具有启发性,深刻揭示了新诗的发展规律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
精彩书评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束——这正是自然底方法。<br>    引自闻一多的《红烛·序诗》
展开
目录
综论<br>一、中国新诗对传统的承传与变异<br>二、中国新诗“发展论”概评<br>三、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br>四、现代诗歌审美价值标准论<br>五、中国新诗成就估价<br>诗学论<br>一、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br>二、中国现代诗学主客体观<br>三、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br>四、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调整与转化<br>20世纪20、30年代诗歌论<br>一、五四白话新诗的“非诗化”倾向与历史局限<br>二、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论<br>三、郭沫若与闻一多:在自由地追求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新整合<br>四、中国新诗第一个伟大的综合者——论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成就<br>五、中国新诗第二次整合的界碑——戴望舒诗歌创作综论<br>20世纪40年代诗歌论<br>一、七月诗派与九叶诗人: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br>二、论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历史发展<br>三、艾青40年代诗歌创作论<br>四、40年代“新生代”诗歌综论<br>后新诗潮论<br>我看“后新诗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