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活的美与意境的美
散文在西方素有美文之称,是一种“雅”文学、“美”文学。它的读者
面宽广,审美作用也很大,使它在九十年代里能放出独异的绚丽光彩。这种
美文是建筑在真、善的基础上的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散文所谓“托
物寄兴,咏物抒怀”,“物”应是指美的形象,是那种感性直觉形式的美的
形象。好的散文给人的首先是一种美:语言文字的美,精神境界的美。赵丽
宏用美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寄托他的美学理想。
赵丽宏的散文是崇尚美的,追求美的。他曾长期致力于一种“美文”创
作,美是什么?关于这一点,他曾在《爱在人间》序中用明确的语言对美作
过如下的概括:
所有使人高尚,使人动情,所有能激起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热情的事
物,都应该在美的范畴之内的,文学作品当然也是如此,只要真诚,只要善
良,只要对生活充满了热爱,那么不管这文章里表达的情绪是欢悦,是欣喜
,还是忧郁,是痛苦还是悲愤,它一定是美的。
(《爱在人间·序》)
这就是说,赵丽宏所概括的美主要是一种灵魂、精神、品德之美,一种
包含真诚意识在内的生命价值观。散文之美是将这种灵魂、精神品德之美对
象化、文学化。也许他对自己所认知的美经历过由朦胧渐趋明晰的意识过程
,但是这种美贯穿于他整个的创作过程中并且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他对世界、
对人生的看法中,而且支配了他本人的生命意志。他最终明白,“向读者奉
献美,这是散文作者的责任,而美,只能通过真来表现,离开了真诚,离开
了真实,美只能是一个骗人的空躯壳”(《爱在人间·序》)。
在少年时代,赵丽宏就对美,对艺术有着超常的爱好。在幼年时见到普
希金铜像以及对其诗其境产生的神秘美妙的激动和向往,才会使他的精神和
情感变得丰富而充实,才会在蛛网一般的田埂里,在飘曳的微光下写下那些
温馨美妙的诗句。“文化大革命”这场横扫一切的暴风雨,打破了他多少美
妙的梦幻,把整整一代人都卷进了灾难的旋涡。即便是这样,他仍然寻找美
,创造美。《飞鸟集》的获得,更使他坚信:“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忘记
了世界,抛弃了前人创造的文化,抛弃了那些属于全人类的美的事物。”(
《小鸟,你飞向何方》)使他在那个人情淡薄、知识匮乏的年代里坚定对美
好事物的信念。于是,即使是在最寂寞、最枯燥、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坚信
,“美,依然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她在
人间》)他也坚信,“只要世界上还生活着劳动的人群,那么,美总是要战
胜丑的,维纳斯,总是会向我们微笑的……”(《她在人间》)并且他时时“
憧憬那摆脱了一切原始、愚昧和落后的美好未来”(《她在人间》)。
他在散文中经常充满感情地提到他所热爱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普希金的
“优美而又铿锵,带着金属声的诗篇”(《诗魂》)。泰戈尔“充满着光彩和
幻想的诗句”(《小鸟,你飞向何方》)。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乐章中的昂
扬旋律,以及鲁迅那“冷峻而又热情、深沉柔和的目光”和“倔强、高傲,
不屈不挠”的生命姿态。(《我的先生》)他是那样一个对美敏感的人,因此
,也最容易在历史浩劫年月中感到中世纪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而与丑恶抗
衡,就必须从人类文明史的精华中寻找精神的支撑和力量,而那些他所热爱
的艺术家们,便是他的精神支柱。因此,在表现这种美的过程中,他的情感
始终是酣畅饱满的,袒露无遗的,几乎陶醉沉浸于美之中,反复咏叹之。他
的散文随着美的主旋律的流动而波澜起伏,奏出激情的华彩。
纯美使他的散文走向诗。他自己也说,“有时候,我总想使自己的散文
有一点诗意,这种诗意,并不是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上,而是一种内在的表现
……”(《爱在人间·序》)他本来就是个诗人,并且他愿意追求这种散文的
诗化。
四、艺术的个性与个性的艺术
散文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语言的艺术。苏轼云:常行于所当行,常
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散文创作的关键,除了要使真情实感
坦率宣泄,并向高尚的精神情操升华外,还必须善于驾驭文字,应该在对它
的千锤百炼之中达到纯洁、明朗、流畅而运用自如,在无穷、变幻中发挥它
的阳刚或阴柔等千姿百态的美。因此,这种具有散文美质的语言功力,无疑
是散文创作的重要环节。赵丽宏的散文语言决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包
含着他的思想和艺术的涵养,包含着独创性的全部文化背景。
一个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中学生,从小做着当音乐家和画家的梦,识
字起又迷上了文学,对艺术有着超常的爱好,然而一场历史浩劫打碎了他所
有的梦:突然一下子被上山下乡的风刮到一个闭塞贫困的乡村,孤身一人开
始了完全不同的单调无味的日子。“投亲插队”生活在精神上远比知青集体
插队或知青的农场生活更苦闷:孤独无援,没有文化背景相似的伙伴作精神
交流,这样压抑的年代使他无形中面临两种精神生存方式的选择:认同落后
、荒蛮的乡村文化,或者坚执地固守他所曾受到的现代文明教育和知识文化
熏陶,并向这种文化的更高形式靠拢。他当然偏向后一种,同时,那种愚昧
、落后却无时不闪出真善的乡村文化又正是他以后一种文化选择为基点所寻
觅的精华。因此,当他在生活和命运的变迁面前茫然无措时,依然并不气馁
,他大量地找书读,寻找精神上的广阔世界,在灯火毕剥的跳动中,“尽情
地驰骋着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我的目光透过那些破旧的书页,飞出我的小屋
,看得无比遥远”,“我看见了许多人类智慧和文化结晶,看见了许多璀璨
瑰丽的美好事物”。(《旷野的微光》)在这里我们也看见一个自强不息的奋
斗者顽强的信念。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应该是非常自由的,它的写作对象,固然是海阔天空
,无所不谈,但当作者选定一种题材,总得在文章里表述出凝聚在作家内心
所不能不表达的某种思想,这便是一篇作品的主题,“散”是表达这个中心
的特有的形式。赵丽宏的散文对处理题材和突出主题在手法上运用得颇为自
然,他能在多数的篇章中,抓住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核心,紧紧围绕它,联
想深远,能放能收,看《峡谷》一篇:他从“坚忍不屈的大江,冲破大山,
浩浩荡荡流向远方”联想到“生命的峡谷”;由一个传说引出生命战胜顽石
,联想到人生的峡谷,又升发开去想到国家命运的峡谷,最后收笔,点出主
题,“生命啊,永远不要在峡谷里停留,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峡谷,冲
过去,远方有大海在等待着”。(《峡谷》)全篇衔接紧凑,承上启下,峡谷
的寓意深刻。这是因为他对事物观察的精确和感情的真诚丰满,以及对语言
使用的认真,这样,就使得他的大多数篇章做到了行文流畅,意味深远,自
然贴切。显示了新的活力。
当然,赵丽宏还是散文队伍中年青的一员,他的作品也有美中不足的地
方,有个别篇章还稍嫌浮浅、单薄,但是,他还在继续写,继续不满足,我
们期待着他有更完美的作品问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