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3315502
  • 作      者:
    杜贵晨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杜贵晨,1950年生,山东宁阳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史》、《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明诗选》(评注)等1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各篇论题与写作多与前集有关,而如书名所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的“数理批评”,基本上是“杜撰”;二是以古典作品为主的“小说考论”,或质疑旧说,或提出并尝试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尽管二者都主要是就小说著论,但前者偏于说文学普遍之理,后者重在论小说具体之事,故分为上、下两编。<br>    上编诸文关于文学“数理批评”的研究,接续前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任教时对“三复”情节等文学数理问题的思考,在先调河北大学、后又调山东师范大学至今的期间写成,包括“文学数理批评”的立论与阐发和主要是以《西游记》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的尝试。<br>    下编诸文大都与上编各篇在同期写在,内容则侧重在古代小说作家、作品具体问题的考论。内容往好处说是涉及较广,但专家看来可能是杂,却也有若干思考的重点。
展开
目录
序<br>自序<br>上编:数理批评<br>理论篇<br>中国古代文学的“倚数”传统与数理美<br>——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br>“文学数理批评”论纲<br>——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为中心的思考<br>中国古代文学的“三事”话语<br>“天人合一”与古代小说的三点式布局<br>——以《三国演义》为例<br>应用篇<br>《西游记》的“倚数”意图及其与邵雍之学的关系<br>《西游记》数理机制论要<br>——从神秘数字出发的文学批评<br>《西游记》“悟空”论<br>《西游记》的“七子”模式<br>《西游记》的“七复”模式<br>《西游记》中的“七七”与“九九”<br>“孙悟空”名义解<br>说“如意金箍棒”<br>说“一藏之数”<br>说“十万八千里”<br>唐僧的“紫金钵盂”<br>“三而一成”与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br>——兼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数理批评<br>鲁迅文学与古典传统——以《狂人日记》为例<br>下编:小说考论<br>三国演义<br>关于罗贯中《三国演义》著作权问题<br>——与张志和先生商榷<br>《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br>——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外证与内证<br>近百年《三国演义》研究学术失范的一个显例<br>——论《录鬼簿续编》“罗贯中”条资料当先悬置或存疑<br>《三国演义》成书年代新考<br>《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br>——兼论话本与变文的关系以及“三国学”的视野与方法<br>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br>“刘备摔阿斗”论<br>《三国演义》与山东<br>从“木船借箭”到“草船借箭”<br>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之我见<br>儒林外史<br>《儒林外史》新议<br>吴敬梓“设帐”与周进“坐馆”<br>——从古典文学的“问题意识”说到名著研究的立场与方法<br>评《由(儒林外史)引起的一场风波》<br>——与孟醒仁、孟凡经先生商榷<br>歧路灯<br>《歧路灯》的十大长处<br>值得一读的教育小说——《歧路灯》<br>《歧路灯》的结构<br>从《歧路灯》和《红楼梦》看它们的时代<br>赞海上两吴女士的《歧路灯》研究<br>——从我国大陆的《歧路灯》研究说起<br>其他<br>略论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br>宋元志怪传奇略说<br>宋元话本略说<br>“三言”述论<br>《醒世姻缘传》浅论<br>《豆棚闲话》本事三则<br>武松的籍贯和打虎处<br>任明华《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