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26838
  • 作      者:
    张少康,刘三富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5.6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遵循的原则,如刘勰在《文收雕龙·序志》篇中所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科前论者,非苟异也,下自不可同也。"希望藉此能对推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尽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既为专著,亦为教材从教材说,认真吸取了现有批评中的某些研究成果;从专著说,则本书所述与已出诸书的体例安排,内容取去、观点为评价等方面,则本书所述与已出诸书的体例安排、内容取去、观点为评价等方面,颇不相同,注重于对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点部分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与看法,探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对文学家理论批评史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并进而研究一些文不理论批评史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本书遵循的原则,如刘勰在《文收雕龙·序志》篇中所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科前论者,非苟异也,下自不可同也。”希望藉此能对推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尽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对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观念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比上述广义的“文”稍微狭隘一些的文化之“文”。《论语》中记载孔子所说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及“天之将丧斯文也”中的“文”,都是指西周的文化。孔子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的是文化修养。《论语》中说孔子的弟子中“文学:子游、子夏。”此“文学”乃指对西周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左传》中引孔子所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这种对语言的修饰是指能体现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语言,而不是粗野的语言。这些从文化的角度与范围所说的“文”,自然是包括了纯粹的文学在内的,但又不能等同于纯粹的文学。郭绍虞先生说先秦时期的“文”包含了博学与文章两个方面,这就文化之“文”的含义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战国中期以前,实际上其中文章的含意,亦即词章写作的含义,所占比重是很小的,主要是指学术,像《墨子?非命》中说的:“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又《天志》篇说的:“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这里的“文学”都是指学术,几乎没有什么文章的含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先秦时期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信纸批评的萌芽
第一节  先秦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文这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三节  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  孔子以“诗数”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第二节  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
第三节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第二节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三节  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第四节  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五节  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温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第四章  先秦百家争鸣中的其他重要文学思想
第一节  墨家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第二节  商鞅、韩非法的家文学观
第三节  《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第四节  《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
第二编  汉魏六朝时期
第五章  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六章  魏晋玄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第七章  玄佛合流与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第八章  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
第九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第十章  颜之推与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编   唐宋金元时期
第十一章  初感唐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十二章  蛟然、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
第十三章  唐代古文理与刊韩愈、柳宗元的文这思想
第十四章  司空图与晚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