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 佘正松<br>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最为动荡和斗争激烈的历史阶段,集中表现在邦国之间剧烈而残酷的兼并战争,和中原地区与周边“四夷”的长期军事冲突上。据皇甫《帝王世纪》,夏禹之时有万国,殷初减至三千,周初又减至一千七百七十三。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又云,春秋时代有国一百三十一,至战国后期,仅存齐、楚、韩、赵、秦、魏、燕七国。从夏禹时的万国到战国七雄的巨大变局,无疑是王室和诸侯间长期武力征伐兼并的结果,这种频繁而激烈的征战杀伐,形成先秦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的鲜明社会特征。<br>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上自西周,下迄春秋中叶五百年间诗歌305首。由于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特点,这些诗歌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先秦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理想愿望。而作为这一时代最为普遍和最有代表性的现象——频繁的征战、长期戍守,以及相关的种种社会生活状况,自然也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和记录,这类诗歌,就是后世所称的征戍诗。据笔者粗略统计,《诗经》中与征战行戍密切相关的诗章共40余首,散布于《风》、《雅》、《颂》中,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内容相当丰富,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华厬族内部及其与“四夷”之间的军事冲突及社会各阶层民众在烽火遍野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出一幅幅情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先秦历史社会画卷,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具体来看,其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br> ……<br>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