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文学十五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60696
  • 作      者:
    徐葆耕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西方文学十五讲》西方文学不仅是西方人心灵的历史,也是我们心灵的历史。这条文学之河,展现了远比宇宙更为广阔、更深邃、更为神秘的精神世界。每一个用心的读者都能够从中发现你自己。
展开
作者简介
  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著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学术随笔有《紫色清华》、文艺创作有电影剧本《邻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说《同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文学十五讲》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西方文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圣经》的《旧约》里,讲到人是充满了各种罪恶感的,这种想法,其买源于远古的时代,大概在人有了意识以后,就开始有了罪恶感,它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来设想。因为人很弱,经常受到自然界的袭击,本来活得好好的,突然天上闪电大作,雷声隆隆,接着暴雨倾盆,洪水爆发,人受到自然界这样的恐吓、侵袭,他就想,为什么上天要对我这样呢?第一个念头就是因为我犯了罪。远古时的人认为,万物有灵,不仅老虎有灵,就是普通的小老鼠也是有灵的,包括一棵树、一根草。人为了自己要活着,他就不得不去打猎,不得不去把山间的野果拿来吃。既然万物都是有灵的,人把它们杀死了,吃掉了,于是上苍就对人进行报复。面对这种报复怎么办呢?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古埃及有一种替罪羊的仪式:我犯了罪了,上帝要报复我,我怎么办呢,我赶一群羊给上苍,给那些神,让它们来替我赎罪。基督教,比古埃及人进了一步,直接面对自己,自己的罪恶,它提出来这种罪恶是源于自身,人靠自己的忏悔和赎罪在拯救自己。罗素说,基督教认为人是有罪的,这在文明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我们在《圣经·创世记》第一章看到,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了罪过。这就是“原罪说”的源头。因为当时入经常互相仇杀和争斗,耶和华在创造人类以后,就后悔了,他想用洪水把整个人类消灭,除了挪亚一家以外。在《圣经》结尾有一部分叫《启示录》,讲到了世界末日,讲到了末日审判,这也是基督教文化当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思想,就是人不仅是有原罪的,而且任何人都要接受末日审判,没有人能够逃脱。《启示录》里对于末日审判有相当详细的、很具体的、很生动的描述。作为基督教徒,他是应该相信末日审判的。这样,人的罪感就在《圣经》里取得了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当然是虚幻的,非科学的。但是,人类能够构建这样一套符码来约束自己的原欲,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自觉。这种对于罪恶的自省,可以说是真正的基督教徒的基本品质。只有认识到自己是有罪的,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徒,同时也是因为你意识到了你是有罪的,这种意识使你在精神上高于其他人,高于那些浑浑噩噩的人。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你认识到自己有罪并且去赎罪,你就有可能达到或接近上帝,走向十字架。所以当一个基督徒有了这样一个罪感后,他就有了崇高感。因此这种罪恶感带有一种诗意,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时候,讲述自己的罪恶,在基督教徒里成了很时髦的事情。谁能讲得痛快淋漓,就表示他高尚,他就有可能达到一种诗意葱茏的高尚境界。这种观念虽然建立在一种虚幻基础之上,但是它符合人的内心的一种提升自己的需要。人一方面要肯定现实世界,因为他需要享受这个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否定这个现实世界,向着一种非现实的方向前进。有一位德国学者叫卡西尔,写过一本《人论》,他把人的特征定义为:在现实基础上向非现实前进的动物。在这一点上,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他总是追求一些非现实性的东西。这种追求的前提就是否定现实。基督教提出人有原罪,就是要否定自己,在否定自己当中追求新的理想的境界。这样的一种观念对于人的进化,对于人的进步是有意义的。我们前面曾经提到,在4世纪的时候,古罗马的教父圣,奥古斯丁写了一本书,叫《忏悔录》。在这部《忏悔录》里,圣,奥古斯丁非常坦诚地披露了他自己内心的污浊: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放荡的人,和一个女人秘密交往,生了一个孩子。在他当了神父以后,他还常常想起这段罪恶。他对自己的私生子从各个方面加以照顾。书里还讲了他的各种罪恶。比如说,他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里,家里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小的时候,他还要爬过墙去偷邻居家树上的梨。他反省道:我为什么要去偷梨呢?并不是我生理上需要,我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我可以随便吃,但是我居然还要去偷。这就反映了这个罪恶的欲念是天生的,本来就存在于自己的内心。这本书由于带有一种惊人的坦诚,就有了一种很特别的魅力。基督教认为,坦白地讲出自己的罪恶,向上帝坦白,是人得到救赎的最重要的方面。但同时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人要有一种受苦的意识:人的肉体,并不是拿来自身享用的,而是把别人的苦难加在自己身上,用以救赎别人。耶稣就是这样的典范。所以那时候,真正的教徒都渴望受苦,渴望把苦难加在自己身上。
    ……
展开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前言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兴起——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欧洲的启明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思想的闪电——浪漫运动编织的灿烂星空——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小结:两大源头也六大思潮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摘要〕童年何以是美丽的——希腊神话的起源——十二主神——中国何以没有酒神与爱神——斯芬克斯之谜:认识你自己——俄狄浦斯:人和命运——美狄亚:和爱——荷马史诗——阿喀琉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返回神话
第三讲 中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第四讲 但丁和《神曲》
第五讲 文艺复兴概说
第六讲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第七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第八讲 歌德与《浮士德》
第九讲 19世纪的浪漫运动
第十讲 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简·爱》
第十一讲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第十二讲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十三讲 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四讲 现代主义与艾略特、卡夫卡、海明威
第十五讲 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
附录 属下能说话吗?——底层文学与肖洛霍夫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