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序 20世纪俄国文学理论概观
译序 乌斯宾斯基的学术思想和《结论诗学》
各章内容概要
引言:作为结构问题的“视点”
文献引用略语表
1 意识形态层面的“视点”
作为意识形态视点可能的载体的作者、讲述者和主人公。作品中意识形态视点载体——主人公的功能
意识形态视点的表达方法
意识形态层面与话语层面的相互关系
2 话语层面的“视点”
作为视点问题的命名
文本中作者话语与人物话语的相互关系
他者话语对作者话语的影响
作者话语对他者话语的影响
3 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层面的“视点”
空间
时间
空间——时间视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种类艺术中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层面
4 心理层面的“视点”
基于心理层面对行为进行描写的方法
心理层面上不同视点结构运用的类型学
作为作者知识问题的心理视点问题
心理层面上视点区别的特性
5 作品不同层次视点的相互关系。复杂的视点
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作品中被分解的视点的不相一致
同一层次上的视点重合
6 艺术文本结构的几个专门性问题
视点对描写对象的依赖关系
语用学方面的“视点”
7 不同种类艺术的结构共性。绘画与文学中作品组织的一般原则
外部的和内部的观点
艺术文本的边框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内容摘要
《结构诗学》是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叙事学名著。《结构诗学》出版于1970年,出版后立刻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影响,并被译成多种语言。《结构诗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文本的结构。结构--符号方法是与20世纪俄语语文学大师们的成果有着有机联系的,诸如M.M.巴赫金等、B.H.沃洛申、B.B.维诺格拉多夫,由此这一方法由“视点”这一概念表现出来——“视点”成为文学和其他艺术的作品结构的基本结构构成因素。《结构诗学》从意识形态层面、话语层面、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层面以及心理层面就艺术文本的视点表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作品不同层次视点的相互关系、不同种类的结构共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作品不同层次视点的相互关系、不同种类艺术的结构共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构诗学》供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