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澳大利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6666306
  • 作      者:
    於杭, 梁再冰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于杭,山东烟台人,1928年7月出生,1946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55-1958年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习。他曾做过国内报纸与新华社的编辑和记者,先后担任过机关报华社伦敦分社首席记者、堪培拉分社首席记者、香港分社副总编辑等职,并在新华总社国际部负责过欧美地区和亚太地区的报道,访问过许多国家。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常开车深入澳内陆偏远地区采访农牧业和矿业的发展情况。
展开
内容介绍

  地 理
  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小的洲,同时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岛屿,它是世界第六大国家,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及巴西之后。面积约7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35公里。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
  气 候
  澳大利亚的北部(约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在热带位置,中部是在干旱地带,而南部是在温带。澳大利亚的四季和北半球完全相反,夏季由十二月开始,六月份则是冬天的开始。北部的气温较高,全年气温维持20度以上,南部的气温较低,冬天平均约14度,夏天平均约26度。
  人 口
  澳大利亚人口超过一千八百万。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生活在东岸85公里的海岸线上。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澳洲人是在海外出生,而另有五分之一的人的父或母是在海外出生。近十多年来,亚裔移民数目增加,华裔居民人数已超过三十万,大部分聚居于雪梨(Sydney)或墨尔本(Melbourne)等大城市。
  澳洲人比较随和和友好,由于它的人口是来自世界百多个国家,加上政府奉行多元文化政策,不同的民族都能和平相处。
  经 济
  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系,它的发展速度也很高。它有非常好的天然资源,矿产也极丰富,但它最主要的出口依然是羊毛、谷类、肉类、糖和水果。
  宗 教
  基督教是澳大利亚最多人信仰的宗教,但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宗教。澳洲是宗教自由的国家,因此无论你信奉的是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您都可以在澳洲找到您的宗教团体。
  货 币
  澳大利亚的货币是用十进制和用元(Dollar $)为单位。100仙(Cents)为一元。纸币的质料是用合成聚脂为材料。有5元(紫色)、10元(蓝色)、20元(红色)、50元(黄色)和100元(绿色)。硬币有两种颜色,银色的是用铜镍合金做成,而金色的是用铝青铜做成。银色的硬币有5仙、10仙、20仙和50仙,而金色的硬币有1元和2元。澳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大约为1澳元=5至6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约为1澳元=0.6至0.7美元。
  社会福利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事业是从1910年设立养老金的伤残抚恤金以及1912年的产妇补贴而开始的。当时这样的社会保障被认为是激进的做法,从而为澳大利亚赢得了社会福利事业先驱的声誉。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制度向因年老、丧失工作能力、失业或单亲家庭而没有足够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它也向有能力参加工作的人提供寻找职业的渠道。目前,大约有五百万澳大利亚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待遇. 1994-95年度,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的开支为351.9 亿澳元。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淘金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
    淘金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新的财富。据统计,从1851到1865年,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殖民区共出口黄金1 075吨,约相当于世界同期黄金产量的40%。此外,淘金还对经济产生了其他更为深远的影响。首先,淘金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从1851年到1961年,全澳人口从44万上升到117万,维多利亚殖民区的人口从7.5万猛增到50万以上。墨尔本和吉朗都发展成了繁华的都市。墨尔本成了澳洲的金融中心。其次,淘金促进了农牧业的全面发展。在淘金时期以前,澳洲的经济十分单一,主要产业是羊毛的生产和出口,种植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淘金开始后,由于产金地人口高度集中,对食物的需求增大,出现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粮食、肉类和奶制品的本地消费市场,结果不仅使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也促进了其他农业生产,并且使畜产品的商品生产多样化了——在生产羊毛以供应海外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市场生产肉类和奶制品。第三,资金流入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淘金时代,大量英国资本流入,加快了澳洲大陆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和电报等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建设。
    七、经济稳定增卷
    1860~1890年,是淘金时期结束后,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30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净增4.7%。人口增加是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861~1891年,六个殖民区(新南威尔士、塔斯马尼亚、西澳、南澳、维多利亚和昆士兰)的欧裔人口,从117万上升到了318万。这一时期,农牧业和淘金带动的采矿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铁路、电报和电话线路的建设以及轮船运输不仅促进了澳洲各地同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也使整个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农牧业的新发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金矿场衰落,淘金者大多转而务农。但这些种植作物的农业劳动者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当时几乎全部可耕地都已被大牧场主所占有。在蓝山以西的“羊带”上,贫苦的农业劳动者开始同富有的大牧场主争夺比较好的土地。殖民当局对“麦羊争地”的反应是,采取鼓励粗放的大牧场分解为较集约的农牧场的政策,允许麦农在大牧场中“选择”小块土地种植作物,种植农因而被人们叫做“选择者”。大牧场主使出了各种手段来对抗“选择”,贫苦的小农场主依然缺乏足够的可耕地并走向破产,所以,种植农业的建立远非一帆风顺。一些破产小农甚至沦为盗匪(大陆东南部名噪一时的劫富济贫的“凯利帮”就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沦为盗匪的破产小农场主)。
    经过长期曲折的斗争后,小麦种植和其他种植农业终于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了起来。此后,在蓝山以西的“羊带”上出现了种植小麦和养羊并重的农牧场,粗放的大牧场逐渐分解为相对集约的农牧场,“羊带”逐渐变成了“麦羊带”,为澳洲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时澳大利亚已开始向英国出口小麦,国外市场的需求,使小麦种植业在澳洲东南部的内陆地区以及南澳和西澳冬雨夏旱的沿海地区,有了更大发展,各殖民区纷纷修建从麦区到港口的铁路,以促进小麦出口。
    淘金时代结束后,黄金出口下降,但羊毛价格上扬再度刺激了羊毛生产。1860~1890年的30年中,各牧场纷纷投资建设围栏、蓄水池和洗毛池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羊毛质量,仅从1860~1875年的15年中,澳洲羊群总数就从两千万只增加到五千万只,1890年前后,还曾一度上升到一亿只左右,这时全澳人口只有315万,澳大利亚因而获得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称号。
    同时,人们开始利用半干旱地区的本地生草场养牛,因为当时国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很旺,而19世纪80年代,轮船上已可以安装冷藏设备,冷冻肉类和奶制品也可以向欧洲出口。
    在大规模养牛方面,此时出现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牛大王”西德尼·基德曼。他出生于南澳,年仅13岁(1870年)就独自骑一匹半瞎瘦马离开了家,前往布罗肯希尔一带去寻找替入赶牛的兄长,后来他从食不果腹的牧童发展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大贾。他放过羊、赶过牛,长期从事贩运牛马的生意,毕生奔波于内陆荒野之中,足迹遍及全澳,最后建立起一个包括上百个牧场,总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的“牛王国”。基德曼使这些牧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产网络,使肉牛养殖变成一个同市场紧密联系的产业,他本人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基德曼的“牛王国”位于三条河(库珀河、迪亚曼蒂纳河和乔治娜河)地区,这里是东部高原同大陆中部沙漠之间的半干旱地区。这些河实际上是古代河流遗留下来的干枯河道,大多数年份都没有水。但是,当大陆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下雨时,这个不下雨的地区便会神秘地泛滥起来。因为东部高原西面的小河,这时会流入这里的古代河渠,并从河道中溢出。水退后,这里就成了欣欣向荣的草原,可以牧放牛马,低洼处就成了水塘,可供牲畜饮用。基德曼在掌握了这一奥秘后,就在这一带建立了他的“牛王国”。但养牛产业的建立使澳大利亚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因为载畜率过高,使这里的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现在这一地区已经因水土流失而完全荒漠化。
    (一)采矿业的新发展
    19世纪最后二十几年,在澳大利亚各地又发现了不少矿藏,如1878年在南澳的斯潘塞海湾西岸发现了富铁矿; 1883年在布罗肯希尔(Broken Hill新南威尔士西部)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银一铅一锌矿,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开采;1897年在西澳的卡尔古利附近(珀斯以东约600公里)又发现了黄金,从而在19、20世纪之交引发了一次新的“寻金热潮”。1891年,澳洲的黄金出口量价值570万英镑,到1901年已增加到1430万英镑。新矿藏的发现,吸引了新的投资,也是澳大利亚采矿业更大发展的新开端。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遥远的大陆
一、南方大陆之谜
二、欧洲人来到南方大陆
三、土著人早已定居于澳洲

第二章 大洋中 的“骆驼”
一、四十亿的沧桑
二、澳洲地形
三、气候·季节·土壤

第三章 澳洲的开发
一、开发初期
二、巴斯海峡的发现
三、跨过蓝山
四、羊毛产业的建立
五、拓荒者的艰辛
六、淘金时代
七、经济稳定增长

第四章  联邦的建立
一、19世纪末的经济危机
二、澳大利亚联邦的建立
三、新国家的建设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二、战时和战后的经济
三、经济危机的风暴袭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六章  战后的澳大利亚
一、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时期
二、采矿业的崛起·卷入越战
三、澳大利亚工党重新执政
四、 在经济起伏中前进
第七章  民族·人口·宗教·语言
第八章  政体和政府
第九章  对外关系
第十章  经济
第十一章  衣食住行
第十二章  动植物·自然景观·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  教育·科学与技术
第十四章  文化艺术·体育
第十五章  新闻与媒体
第十六章  主要城市·州和地区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