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的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人贸易、行人过往五日晒雨淋之忧。长达1000多米造型古朴的雨廊,当地的称呼叫“廊棚”,一色的黑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绵延不断。
长廊是贴着河沿走的,身侧便是磨砂的水面,踩着的是青石板,以特有的方式排列着,似乎有了很好的消声效应,走的特别沉稳而有力;抬头就可以看见木结构的廊梁,由于结满灰尘而显得灰白陈旧,但似乎也能说明它的久远,那排得整整齐齐的带纹瓦面难道就是明清的产物?
走在廊棚里,两侧有年岁久远的杂货店和专营店,里面光线幽暗,气候凉人,古朴淳厚。
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行人休息。江南多雨的气候使烟雨长廊更显魅力。古河道旁边还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古民居。
在这青石板路上走,快到廊棚的尽头,右手边就是“醉园”了。“醉园”在明代初建,得名原因是这里曾经存在王家宅院“醉经堂”。走进园子,分为三进,里面有一个池塘,池边青石耸立,四周种着竹子,修建着回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座仅容一身过的砖制袖珍小桥,玲珑剔透,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细微处见踏实精神。
后来我才意识到,在西塘,随便找个人问问都能告诉你这里最有名的文化人物:“西塘三把刀”,“醉园”王氏父子的版画艺术就是其中之一。
“醉园”出来,前行几步,便来到“桐村雅居”。古色古香,制作精细又不失大气的明清式建筑“赋修堂”,数百年下来,不偏不倚,风雨不动。“修礼以耕”的中厅门匾折射出房子新老主人“勤奋节俭,知书达礼”的人生境界。
小桥
走出廊棚,看见许多河道纵横交错,西塘的河好几条穿镇而过。有水就该有桥,西塘的桥很多,一座座古桥造型精美,体态轻盈,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桥型分为拱桥、梁桥两类。桥,在水乡天然秀美的图画中联芳济美,拱型者如彩虹飞架,平卧者如长笛横吹。散于水巷上的玲珑小桥,以为拙朴,或跨或卧,娉婷多姿中透出几分灵气。
桥下不时有船家摇着橹经过,船舱里坐着热热闹闹的游客。
漫步走到送子来凤桥,它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有的园林建筑形式复廊,古称晴雨桥,亦称情侣桥,寓意情侣步经此桥,婚后必生贵子。廊上盖着带纹瓦面,地上铺有青砖,有很好的消声效应,木结构的廊梁结满灰尘,灰白陈旧。桥的中间是一饰墙,把这座桥分为两个世界,在墙上镂空有扇面窗口,透过窗,看到的是一幅幅水乡的真实画面。
还有建于清代的卧龙桥,桥边老者为我们细说历史。这里初为木桥,后来有行人不慎落水溺死。一位匠人悲痛之下投寺为僧,募集修桥银两,奔走十余年修成这座全镇最高的石拱桥。桥南北两侧均有桥联,南侧写着:“造千万人来往之桥,修数百年崎岖之路。”北侧是:“愿人常行好事,愿天常生好人。”隐约记载了这段故事。
步过卧龙桥、狮子桥,然后是安境桥,与“永宁桥”垂直相邻的“安境桥”下,空空的黄酒坛子堆砌在岸边。
从“安境桥”右转数十米,我来到了“水阳楼”。主人徐永明是镇上中学的物理老师,平时喜欢收藏和竹刻,后来买了这栋老宅,布置成了一座博物馆。
我慕名前往拜访,进入老徐家,客厅里有明式的床榻,展示柜里放置了老徐的竹刻和他收藏的古玩。打开客厅的正门,还有一个种了竹子、置了假山的袖珍花园。这里有一个摆满了盆景的阳台,阳台下是烧香纸的水道。站在阳台上,水乡的风景尽收眼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