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北有一座丽江古城,又鎱大研镇,保存着古风遗俗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世代聚居于此。秀丽的门然风光,神秘的茶马古道,悠远的纳西文化,古色古香的高原水乡,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丽江在纳西语称做“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是市集,合起来即“粮仓及交易之地”。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历史上称“磨些蛮”、“麽些”或“摩梭”,他们既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公元680年丽江被吐蕃征服后,纳西族开始吸收藏族文化;794年成为南诏国的领土,从而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然而当时的丽江大体上还是很封闭,真正的民族融合起自宋元时期。1253年忽必烈南征南诏,将丽江纳入元帝国的版图,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宜慰司,始称丽江;明代时纳西土司赐姓“木”,并获得自治权,从此才揭开了系统记载的纳西历史。1616年在大宝积宫完成的白沙壁画,无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融合了藏、汉和纳西族的特色,标志着丽江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已经形成。1723年,清雍正实行改:上归流政策,由中央委派的流官取代木氏土司行使管辖权,纳西人因而在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亡接受了更多汉族文化的浸淫。
丽江虽然地处高原,又偏居一隅,却是块能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西面的狮子山和北面的象山、金虹山,挡住了青藏高原的寒气,接纳来自东南的暖风;加之临河就水,当地人充分利用水泉之利,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整座古城修建依水成街,傍桥为市。清澈的潺潺流水带来了欢愉的生机,故向来有“高原姑苏”之称。
丽江自古就是马帮由蜀人滇,再由滇进藏,或越出国界从缅甸转印度的必经之路。由于茶叶是当年运输的大宗,所以这条大路就称为“茶马古道”,又称南方丝绸之路。当西北的丝绸之路受阻于地理、气候和战乱,且海上交通尚未开辟之时,茶马古道愈显不可取代的功能。丽江古城即因茶马古道带来熙来攘往的如织商旅,因而地处封闭却物流通畅,清幽雅静却朝气蓬勃。
山西银行的始祖——日升昌
从19世纪到20世纪前20年,被西方人称作“山西银行”的票号曾在中国近代的金融界叱咤风云,对经济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平遥、祈县、太谷的晋中一带甚至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而首创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便在乎遥城内。
当年,西裕成颜料铺的东家二少爷李大全偶然发现赌场的伙计雷履泰心算精准,口齿伶俐,便聘到西裕成,先后委任其为汉口分号执事和京城分号领班。到李大全继承父业任号东时,即调雷履泰回总号任大掌柜。雷履泰在汉、京任职时已感到交易银量大,旧有镖局已无法应付,便开始了汇兑的尝试,并建议创建票号。于是,日升昌票号就在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正式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金融史崭新的一页。
日升昌旧址在平遥西大街路南,西侧为李氏另一家票号“日新中”。整座院落除正门为厚重的木板门外,均为高大厚实的砖石墙体所封闭,其防范之严,大大超过一般民居。日升昌兼具晋中民居及商店的特色,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皆备。沿中轴线的三进院落形状不一,房屋对称,用门庭、洞门、过厅和夹道等空间过渡方式,使有限的面积组合成多变的空间,形成幽静的环境。房屋高低错落,构成跌宕起伏的韵律,足以成为中国北方建筑的代表。
正门铺面阔15.45米,进深8米,门前有三级石阶,门洞内是砂岩石坡道,便于银车运行。后门在东郭家巷,为垂花拱券门,可直通南跨院,供马车行驶。南跨院为封闭式狭长通道,正对马厩,两侧墙高10,2米,无窗,便于防火防盗。从南跨院只能通过洞门或设有两道板门的小夹道才能进入主院,可见设防之严。整座建筑群厚重朴实,没有奢华的装饰,既体现了日升昌的经营理念,又符合票号的实用目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