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礼学之得以兴起,有着社会和学术两方面的原因。就社会方面的原因而言,明清更迭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动荡,迫使社会各阶层不得不对未来社会走向加以关注和探讨。统治者面对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及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间的不适应,为寻求社会的稳固,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统治举措,以弥缝因朝代更迭所形成的动荡局势。在艰难的抉择中,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向汉文化趋于认同,以调整文化政策为基始,逐渐确立起“崇儒重道”的统治思想。而作为长久以来受统治者重视的礼思想,正适合了他们寻求传统文化当然继承者的需要,亦为其统治合法性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就当时饱受家国之痛的士人来说,鉴于时局的大变动,以及晚明以来阳明后学的空疏学风,他们在寻求社会出路的取向时,为扭转传统学术的困境,遂致力于“以经学济理学之穷”为学路向,且将目光投注到传统礼学方面。这一取向,一方面蕴含了他们的民族文化情结,想以此来体现自己文化的正统性;另一方面亦体现出他们对新政权的不满和敌视,以礼来抗衡异族政权的统治。尽管统治者与士人在选取礼以为治的出发点上有很大差距,但他们在思想方面亦有一致之处,即都想以礼作为寻求社会稳固、使之由无序趋于有序。如此一来,统治者的经营不期然与知识界的倡礼之风相契合,遂为三礼学的兴起提供了相当的客观学术发展空间。再就三礼学本身的发展而言,经过汉唐的兴盛,由宋以降渐趋衰微。虽有一些礼学家颇致力于三礼学的研究,然歧义之纷纭,古解之繁复,确有待于后儒为之精研细讨,阐幽发微。此一趋势,在清初学术转向、关注经学元典的氛围下,三礼学再度成为经学家注目的对象。这一为学路向的确立,无疑为三礼学的氤氲兴起奠定了基调。所有这些即为清初三礼学之所以兴起的时代、学术因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