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含秀轩
凝望含秀轩。
这里曾经是一代伟人居住的地方。1997年2月19日他走了,带着对祖国的眷恋和对人民的热爱走了,走向宽阔无垠的大海。人民怀念他、祭奠他,祝福他在大海中永生。
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我们走进中南海,去了却一桩心愿,一桩自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去世之后一直萦绕心中的夙愿——凝望含秀轩,缅怀邓小平。他曾经在这里居住了15个年头,许多故事也就留在了含秀轩。
那是1952年,他披着未及掸尽的战火硝烟、带着西南战场胜利的喜悦、迈着坚毅而自信的步伐,走进中南海含秀轩。微微飘动的雨帘,轻轻拂动海面的柳丝,向人们讲述着他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建立的赫赫战功。
他自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便立志“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党,交给本阶级。”在长达20几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他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危局,他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右江、左江革命根据地;长征路上、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很大打击。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至解放战争期间,他与刘伯承同志一起领导的上党战役、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攻占南京、解放上海等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些战役和战斗,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而且有的还是世界战争史中的不朽篇章。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刘邓大军”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化身。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当之无愧地作为开国元勋登上天安门。看到万众欢腾,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到来,他开心地笑了。他的心总是和人民的喜怒哀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的邓小平,此时此刻,想到的是无数为今天的胜利抛洒热血的烈士和英雄,因此他挥笔题词:永远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绝不能让自己率领的部队因胜利而居功自傲。他亲自起草《第二野战军首长率全体同志致各战略区感谢支援电》。电文充满对人民的感激之情:“二野是在华北生长起来的一支队伍。多年以来一直是在华北党、政府和人民的抚育下,逐步壮大坚强起来的。”电文还对其他战区对二野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他看来,“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人民的军队忘记人民就意味着变质和背叛。此时此刻,邓小平想到的是即将挥戈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党还有上百万的军队,蒋介石仍在西南筹划反攻,叫嚣“今日之重庆要成为反共产主义之中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发出了进军西南的命令,并把这一重任交给了邓小平。他和刘伯承立即率部出发,横扫蒋介石的残兵败将,消灭了盘踞在云、贵、川三省的90多万国民党反动武装。身陷绝境的蒋介石,吼叫着下令部队死守成都,而自己却逃往孤岛台湾。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一生干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最后把他撵到那么几个孤岛上去了。邓小平是辅佐他完成这件大事的开国元勋之一。毛泽东赞赏他“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1952年7月,邓小平调到中央,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从此,人住中南海含秀轩,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探索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呕心沥血。
含秀轩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录着人民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也记录着邓小平的伟大业绩。凝望含秀轩,我们寻觅到了心中的那块丰碑。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他的品格如同这座住所的名字一样:外严内秀,蕴涵灵慧;同时,又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因此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毛泽东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在历史的转折时期,起用、委派邓小平到重要的岗位上。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正当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党内出现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他们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发难,借批判薄一波,企图打倒刘少奇、周恩来。毛泽东果断地对周恩来说:“搬兵陈云和邓小平。”
透过微微飘动的雨帘,凝望含秀轩,我们仿佛看到邓小平正在伏案疾书,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作发言准备。邓小平在发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骄傲自满“如果不注意克服,就会发展到一种可怕的危险的地步”。“只要党内出现了个人主义的骄傲的人们,只要这种人的个人主义情绪不受到党的坚决的制止,他们就会一步一步地在党内计较地位,争权夺利,拉拉扯扯,发展小集团的活动,直至走上帮助敌人来破坏党分裂党的罪恶道路。”邓小平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再次称赞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56年9月的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毛泽东在推荐邓小平当总书记时赞扬说,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有才干,比较周到和公道,是个厚道人。”
做人要有道,从政也要有道。
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长达十年,这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他工作最繁忙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为了勾画新中国的蓝图,他熬过多少不眠之夜;为了纠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失误,他走过多少地方调研;为了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他主持制定了多少文件;为了纠正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多少卓有见地的意见。《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一文曾这样写道:在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1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他积极贯彻八大的路线,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起来以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接着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他到农村调查,在公共食堂、供给制等问题上提出了纠正错误的意见。他主持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这个条例对恢复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及正常的生产秩序,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起了重大作用。他还主持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2年2月,为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的民主生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62年,许多农村的干部和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1962年7月提出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哪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