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参与庚子两广“勤王”计划丘逢甲之参与庚子两广“勤王”计划,如前所述,系出于康有为的盛情邀请,但是就丘逢甲本人来说,也是有着一定思想基础的。除了具有维新改良思想、不满慈禧和后党势力的统治外,对光绪皇帝命运的关心、强烈的“勤王”意识也是重要的思想因素。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遭到迫害.被囚禁于瀛台,丘逢甲深为关切。他在自己的《感事》诗二十首里,就已表露出了对光绪的这种惦念之情。己亥(1899)春节,他在《元夕无月感赋》诗里又曾写下“天为至尊忧社稷,不教华月照瀛台”、“万里潜郎祝圣安,金吾此夜禁应宽”等充满感情的诗句。己亥夏秋之际,有关慈禧准备废立帝位的传闻日盛,丘菽园、康有为等人在海外发动各地华侨发电恭请圣安、恳请归政,丘逢甲对此举深表赞赏。他在致丘菽园、丘果园的书信里写道:“恭请圣安之举.内地闻之,人心为之一震。”“旅外洋各埠绅商纷纷电请圣安、请还政,海外人心如此,亦属难得。”其后,在同康有为等保皇会人士直接交往中,丘逢甲更是在其诗作中明确呼唤“勤王”,盼望着能够“横海出雄师”、“收京扶圣主”.以改变光绪被囚的悲惨现状。丘逢甲的这种“勤王”意识,固然有传统的忠君思想成分存在,但更多的则是把光绪视为维新事业的领袖与象征的缘故。正如丘逢甲当时在南洋进行演说时所讲的:“我皇上……于戊戌行新政之日,先变科举,特下广开学堂谕旨,准民间自行建设,并谕海外华民,一体建设学堂,加之奖劝,是我皇上欲兴起孔教以学强国也。今新政已不行矣,然我华民有此圣主,当永永奉之,其谕旨尤当永永不忘也。”这种“勤王”意识,与当时康有为等人的思想大致相类似。丘逢甲之参与庚子两广“勤王”计划,还有一个思想因素,就是施展自己军政才干的强烈愿望。丘逢甲对治军素有兴趣和抱负,甲午战争和保台之役中,他在台组建义军、抗击日军侵略,已初步显示出其军事才干,并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回到粤东之后,丘逢甲虽蛰居乡间,寄情于诗文、教读,但他对军事、政治始终不曾忘怀。戊戌变法期间,他为朝廷新政出谋划策,专门写作了有关治军的《经武十书》,并准备亲自投身于这项工作。这件事因变法迅速失败而未能进行,使他甚感遗憾。直到去世前两年,他还在一篇文章中感叹道:“秦汉以来,文人不甘于弱而以武自振者,皆有所表见。……予亦思以武自振者,而世犹文人目之。”造成丘逢甲这种郁郁不能得志的原因,很重要的方面是由于他作为曾经“违旨”在台坚持抗日的内渡官绅,为清廷所猜疑、排挤而不受任用。因此武装“勤王”之举对于丘逢甲来说,未始不是一次施展才干的机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