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朋友胡适之……:现代文化名人印象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827667X
  • 作      者:
    温源宁著
  • 出 版 社 :
    辽宁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春秋巴伐的当代中国名人小传,气坏了好多人,同时也有人捧腹绝倒的。我们看过温先生作品的人,那枝生气活虎之笔到处都辨认得出……
  名言隽语,络绎不绝……
  好比信笔撒出的几朵墨花……
  中书信  (钱钟书)
  原文出于温渊宁之手,译文出于南星之手,如果容许用文言的熟语形容,那就真是珠联璧合了。
  ——张中行
  胡适博士——
  脸刮得挺像样,衣服穿得挺像样,他真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头发漆黑不见二毛;前额突出,跟奥古斯大帝相似,一双坦率的大眼,两片灵活的嘴唇,显得能言善辩……
  吴宓先生——
  头项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
  他严守时刻,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
  徐志摩先生——
  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永远不会长成大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觉得清醒的世界与梦寐的世界并无差别……
  丁文江博士——
  矮个子,很结实,双眼放射出来敏捷、果断的光芒,上唇胡子告诉你,搞业务,不许说废话!
  辜鸿铭先生——
  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这就把他整个的为人标志出来了。……以反常态,逆众意为准则。
展开
作者简介
  温源宁,广东陆丰人,出生于1899年,是一名留英归来的法学博士。1925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1927年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和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外国文学系讲师。1928年5月,《中国评论》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为编委之一。1933年温源宁南迁,也成了《中国评论》的编委,这些人物小传就是他这一时期主持专栏的成果。
  1935年,英文月刊《天下》在孙科支持下创刊,温源宁任主编,林语堂、吴经熊、全增嘏、姚莘农(克)等任编辑,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停刊。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入南星翻译的《一知半解》,还收入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温源宁30年代英文评论的中译,其中既有对英美现代诗的赏析,也有对中国画的品评,还有对英国散文集的推介。虽然有些译文较为粗疏,仍足以窥见温源宁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有必要指出的是,温源宁是目前所知最早向国人介绍大诗人T.S.艾略特和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诗作的,功不可没。附录部分收入林语堂所译《吴宓》《胡适之》两篇,以与南星所译对照;还收入钱锺书的书评《不够知已》、张中行作岳麓版《一知半解》序和香港书话家黄俊东的《不完全的了解》,以稍稍展示《一知半解》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胡适博士——
  脸刮得挺像样,衣服穿得挺像样,他真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头发漆
  黑。不见二毛;前额突出,跟奥古斯都大帝相似;一双坦率的大眼;两片灵
  活的嘴唇,显得能言善辩……
  吴宓先生——
  头项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他严守时刻,像一
  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
  徐志摩先生——
  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永远不会长成大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心,觉得清醒的世界与梦寐的世界并无差别……
  丁文江博士——
  矮个子,很结实,双眼放射出来敏捷、果断的光芒,上唇胡子告诉你,
  搞业务,不许说废话!
  辜鸿铭先生——
  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这就把他整个的为人标志出来了。……以反常
  态、逆众意为准则。
展开
精彩书摘
  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有些人,非给
  你介绍一百回不可,而且,到一百零一次相逢的时候,还得重新介绍。这些
  人,面貌实在平平常常,没有任何特色,“什么”也没有,无非是一般的张
  三、李四。吴先生的面貌呢,却是千金难买,特殊又特殊,跟一张漫画丝毫
  不差。他的头又瘦削,又苍白,形如炸弹,而且似乎就要爆炸。头发好像要
  披散下来,罩住眼睛鼻子,幸而每天早晨把脸刮干净,总算有所修整了。他
  脸上七褶八皱,颧骨高高突起,双腮深深陷人,两眼盯着你,跟烧红了的小
  煤块一样——这一切,都高踞在比常人长半倍的脖颈之上;那清瘦的身躯,
  硬邦邦,直挺挺,恰似一条钢棍。
  吴先生头项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他以学者自
  豪,他的朋友们也因这位天生的名士而得意。他绝不小气,老是热心给别人
  帮忙,而又经常受到某些友人和敌人的误解;对别人的良好品质和能力,他
  有点过于深信不疑;外界对他有意见,他也过于敏感。这样,对自己也罢,
  对外界也罢,吴先生都不能心平气和。工作起来,虽非奋不顾身,也是狂热
  之至,他对哥德极为钦佩,却远远达不到哥德所说的“不忙也不闲”的境界
  ,正如拼命自讨苦吃的人远远达不到受上帝恩宠的境界一样。
  有些人不懂得年轻的滋味,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实际不到五十岁,
  从外表上看,你说他多大年岁都可以,只要不超过一百,不小于三十。他品
  评别人总是从宽,对自己则从严,而且严格得要命。他信奉孔子,在人们眼
  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孔门学者。他严肃认真,对人间一切事物都过于一丝不
  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然而,在众人中间,他是最容易相处的。
  作为老师,除了缺乏感染力之外,吴先生可说是十全十美。他严守时刻
  ,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别人有所引证,总是打开书本念原
  文,他呢,不管引文多么长,老是背诵。无论讲解什么问题,他跟练兵中士
  一样,讲得有条有理,第一点这样,第二点那样。枯燥,容或有之,但绝非
  不得要领。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发任何议论,吴先生则直抒己见,言之
  有物,也可能说错了,然而,至少并非虚夸。他概不模棱两可,总是斩钉截
  铁。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在事实根椐方面,尤其是见
  于各种百科全书和参考书的事实,他是无可指摘的,只在解释和鉴赏的问题
  上你还可以跟他争论。这方面,他有缺点,并非出于糊涂或不老实,而是他
  的观点所固有的,即人道主义者的缺点,而且是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者。很
  可惜,吴先生为那种人道主义所迷惑,以致他的一切观点都带有相应的色彩
  。他把道德和艺术混合在一起,乌烟瘴气,常常谁也摸不清他发表言论所谈
  的是文学问题还是道德品质问题。
  作为编辑,吴先生对胡适博士所反对的一律拥护。他几年前创办了《学
  衡》,公开承认其目的在于与白话运动作战,尽力维护陈旧的文言。那是没
  有胜利希望的斗争,不过那种苦斗是勇壮的。吴先生编辑《大公报》文学版
  期间也是勇往直前,努力使中国文学界关心西方文学的实际,而不是关心它
  的皮毛。是啊,除了极少数以外,中国的青年作家,的确都下了决心要抓西
  方文学的皮毛,对它的实际不闻不问。实际,时代,学识:全都太枯燥,太
  难掌握。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
  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
  哈克斯里,等等,等等。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像吴先生那样不识时务,认为
  研读荷马、维琪尔、但丁和密尔敦的著作总有些好处,只有招人嘲笑罢了。
  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尤其可悲的是,吴先生对他自己完全不了解。他
  承认自己是热心的人道主义者、古典主义者;不过,从气质上看,他是个彻
  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这一点,因为吴先生那么真挚,那么表里如一,昕以
  谁都看得出来,除了他本人!他赞赏拜伦,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仿照《哈
  罗尔德公子》要写了一篇中文长诗,自相矛盾,然而,谁也不觉得这是个闷
  葫芦,除了他自己!
  一想起吴先生来,我总是想到他那十分痛苦的微笑和清华园里他那干净
  整齐的、空空落落的几个房间,那些窗子帘幕低垂,对着一片美好的野景。
  我有一个想法,也许是幻想:他要是把所有的窗帘都拉开,多看看屋外的景
  色,他常有的苦闷之感和微笑时的痛苦之感就会少一点,或者,他要是一心
  无挂,尽情享受美丽的户外田野风光,那就越发畅快了。
展开
目录
本书说明
一知半解
小引
吴宓先生
胡适博士
徐志摩先生
周作人先生
梁遇春先生
王文显先生
朱兆莘先生
顾维钧博士
丁文江博士
辜鸿铭先生
吴赉熙先生
杨丙辰先生
周廷旭先生
陈通伯先生
梁宗岱先生
盛成先生
程锡庚博士
集外
现代英美四大诗人
A.E的诗
高剑父的画
二十四年我爱读的书
《前世纪的回忆》
《林达小品文集》
附录
吴宓
胡适之
不够知已
《一知半解》
不完全的了解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