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方学人季羡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109504
  • 作      者:
    蔡德贵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这部书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宏观的叙述、流畅的语言,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季羡林由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享誉全球的学术大师、中国东方学科的创始人;他留洋十多年,一点都没沾染洋味却保存着朴厚的农民气象。这使他成为一个“谜”一样的学者。阅读这部传记可以解读“谜”一样的大师,为成功人生树立一个参照系,尤其是对广大渴望成才的青年提供一部形象的励志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季羡林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东方学学科奠基人;季羡林留学德国十载,为中华学术做出杰出贡献;却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一直保持着朴厚的农民气象。这使他成为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学术大师。
展开
精彩书摘
    季羡林在1935年夏天办好出国手续等着办签证的时候,在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天。同屋住的一个老清华大学毕业生,听说季羡林要去德国留学,极力劝他到德国去学保险,学成之后回国有了铁饭碗,就永远不用愁了。但是他丝毫没有动心,他觉得自己从来不是搞经济的料,虽然到德国学什么还不能确定,但肯定不是学保险。到了柏林,他才知道自己在清华大学学的德语根本无法张口。当时上课用的是英语,而课外也不说德语。在这里完全不能说,也听不懂别人说。德国当局只得给这些学了德语却不会说德语的人补课,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这等于给了季羡林他们一个下马威。仅这一点,就使季羡林就对柏林没有好感,他的自尊心好像受到了伤害。这样,季羡林在柏林待了几个月。在这里接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颇多,他发现他们中认真读书者当然有,但终日鬼混者也不乏其人。国民党的大官,自蒋介石起很多官僚都有子女在德国“流学”。这些高级“衙内”看不起季羡林,季羡林更藐视这一群行尸走肉的家伙,羞于与他们为伍。“此地信莫非吾土。”无论如何,他对柏林没有一点好印象。到了深秋,强化训练一结束,他就打算离开柏林,但到哪里去呢?德国学术交换处的女秘书打算把他派到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大学去,那里是大哲学家康德任教过的地方,知名度很高。季羡林嫌那里过于偏僻,表示不愿意去。后来就改派到了小城却是科学名城的哥廷根。从此以后,他在这里一住就是10年,没有离开过。这时,季羡林想起了吴宓的一句诗:“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他觉得这诗真有见地,是参透了人生真谛而吟出来的。如果真到哥尼斯堡大学,季羡林就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了,是什么样子他自己也不可能知道。德国给季羡林的助学金是每月120马克。房租约占百分之四十多,吃饭也差不多,除此外手中就几乎再没有余钱。同官费学生一个月800马克相比,真如小巫见大巫。季羡林在德国住了那么久的时间,从来没有寒暑假休息,从来没有旅游,一则因为“阮囊羞涩”,二则想多念一点书。他不远万里而来,是想学习的。可学习什么呢?最初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打算。有一个决心是他早就下了的,那就是决不学与中国学沾边的学问。在选择的彷徨中,他第一学期选了希腊文,看样子是想念欧洲古典语言文学。但在这方面,他考虑自己无法同德国学生竞争,他们在中学里已经学了八年拉丁文、六年希腊文。他心里更加彷徨犹豫,不知学什么专业是好。
展开
目录
引子  “谜”一样的学术大师
第一章  童年的变故
第二章  中小学的转变
第三章  清华园的岁月
第四章  留德十年
第五章  漫漫回国路
第六章  任教北京大学
第七章  成为“不可接触者”
第八章  学界泰斗
第九章  学人本色
第十章  我有两个母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