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120120
  • 作      者:
    高建国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古希腊语中,“历史”这个词的原意是:“看见”、“认识”。看不见真实,如何认识世界?倘若看见了真实,又该如何认识这块色彩斑驳、渗透着血汗与热泪的黄土地?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四人帮”横行不法的年代,顾准写在大墙上的“罪行交代”,偏偏只有一张白纸,两个黑字:“读史”!《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中顾准,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这正是一个站在人类文明史高度,进行全方位探索与思考的中国当代思想家,一个热爱人类的无私无畏的时代斗十,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黄金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建国,1951年生于上海。下过乡,当过工作、干部、电视摄像师、编导制片人、文字记者、编辑等,后致力于文化企工作。70年代起,从事人物传记与纪实作品创作,主要作品有《悲剧人物陈布雷》、《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为正义举证》、《感天动地三春晖》等,曾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高建国,中国有顾准:在“四人帮”横行的岁朋里,他行走在纷乱冷酷的风雪人间,不断探索,无畏向前。正是这个被开除党籍的老布尔什维克,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洗刷了蒙受的耻辱,争得了历史的尊严和人民的骄傲,恢复了他们应有光彩。  
  中国的顾准:罕见的苦难催生了他深刻思想的灿料辉煌,智慧和心血凝聚成了他们那传世之作。他说,只要我们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我们祖国不久就会“雄飞世界”!这是何等气概不凡的英雄胆识,这是何等庄晋升豪迈的卓绝预言!在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中国的顾准:普通人可以不做巨人,但是不能不拥有巨人。没有巨人的历史之河是容易干涸的。顾准的骨灰撒在了北京的一条小河里,他认为,小河也可以通向大海。他是一个凡人,唯其他深知凡人的幸与不幸,他的思索更显得亲切与深刻。那条无名的小河将因顾准和它同在而不会寂寞,永远唱着欢快的歌,通向无边的大海……
展开
精彩书评
  序一
  王元化
  今年初我患病住院期间,你用了几天功夫将你的书稿读给我听,你写时满含着自己的感情,使我也受到感染。当时我答应为你的书写几句话,现在书稿已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付排了,准备赶在12月初出版。我答应你写的文字至迟得在20日以前交卷,这个期限没有几天了。你着急,我更着急。现在得抓紧时间赶写这封信,以代你所要的序言。
  我和顾准相识在1939年。那时他是上海地下党文委副书记,我是他领导下的文学小组的一个党员。我对他有较多的认识是多年以后的事。最近读了你的书稿使我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自从顾准对汪璧发动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她便不由自主地靠拢了顾准。顾准智力超群,谈吐风趣,对人一腔真诚,心灵从不设防,而且正在争取入党,富有革命理想,顾准潇洒的形象渐渐占据了她敏感的心灵。她显然更为顾准着迷。于是,她满含歉意地暗示了Z君,也疏远了其他异性追求者。虽然从年龄上讲,顾准比汪璧还小一岁,一个十九,一个二十,但这不妨碍汪璧接受顾准奉献的如火爱情。顾准和汪璧的热恋,使他们俩在漫天黑暗的斗争环境中,忘却了严酷和危险,在革命之余享受着爱情的甜美。他们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着奋斗的力量和信心。
  正如顾准所说:“读历史不是无用的”。今天的人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以工农为主体的队伍,在革命战争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坚定性,也曾最直接地体现工农利益。然而,漫长的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中共取得了政权,也使农民力量及其意识大量进入这支队伍。在必然和偶然性作用下,这支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却在不断消解过程中,变成天平上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小砝码。而高度集中的意志,又使大多数革命者,对这一微小砝码的价值判断,只采取集体的既定标准。久而久之,就连人类数千年共有的知识——“人类智慧”,也被单一的“有色眼镜”,化约成一个铁锈斑斑的砝码,显得几乎毫无价值。于是,盲从之风逐渐流行,简单绝对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倡。顾准面对的正是这样一段历史。
  经过漫长的专制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经过“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许多中国人的怯懦心理已经侵入骨髓。中国有一箩筐的民间俗语:“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
  先烂”,“行高于众人必毁之”,“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都是针对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者而言。谁敢和“朝廷旨意”、主流文化不合,敢向群体意识挑战,谁就是“反叛”和“独异”。这些“反叛”者不仅可以诛戮,而且被视为可耻,遭社会抛弃,受众人诅咒。顾准头上戴着几顶“黑帽子”,却在爱国、爱人类的原动力推动下,一再“敢为天下先”!他以全身心的力量奋然高呼,中国的改革,人类的进步,需要有“像布鲁诺那样宁肯烧死在火刑柱上不愿放弃太阳中心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殉道精神”,“这是一个值得大声疾呼的根本问题”。为此,他本人心甘情愿,挺胸走在改革的前列,以一己之身,去殉真理之道,创造中国知识分子崭新的价值观念。而在充分实现民主的先进国家,人的独立自由意识,却也被如同甜奶酪一般厚重的流行(Popular)风气所淹没,使民主与自由、独立之间缺乏张力。因此,顾准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这种价值观念,同样适用于今天和明天的世界。难怪后世无数学人,景仰地称誉顾准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骄傲与典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顾准在灾难接踵而至的凄苦而漫长的岁月里,堪称最能正确对待噩运的人。无论怎样罹难蒙冤,他始终未对自己早年献身革命,吐露过哪怕半句后悔之言,他总是说,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只是他觉得,他有责任为灾难深重的祖国,思考一条正确合理的发展之路。顾准虽然戴着几顶“黑帽子”,孑然行走在人生最后旅途,天天忍受疾病和迫害的折磨,时时感觉地狱之火的煎熬,却仍然以一颗服膺人民的忠贞之心,庄严地思考着。他在遗传于世的著作中,浩气荡然地指出:只要我们“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客观实际,我们的祖国不久就会在经济上雄飞世界!”①这是何等非凡的胆识与远见啊!正是为了祖国的雄飞,顾准艰难跋涉,无畏前行,虽九死而不悔!
  
  书摘1
  1930年,潘序伦再次放飞。顾准以十五岁少年之身,出任立信会计函授学校总负责人。顾准在主持函授学校期间,以上述教科书及配套读物为主要教材,在社会上广泛地开展现代会计学函授工作,教出了许多上海会计界的骨干人才。顾准的名字也渐渐在会计界热热火火地传播开来。
  此时的顾准,已经成为立信会计事务所出类拔萃的业务尖子。他以“年少智高”,“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而被大家称颂。上海滩的工商界人士将他誉为“奇特的天才少年”。潘序伦在欣喜之余,除了每个月支付顾准二十多元工资外,每隔半年,还给他分一次干股红利。这样,顾准每个月的实际收入已将近五十元。据上海地方史料记载,1930年上海的物价是:鸡蛋0.03元/个;猪肉0.31元/斤;豆油0.22元/斤;籼米0.14元/升;肥皂0.05元/块;细布0.11元/尺。少年顾准的月收入确实不低。
  少年顾准宽阔的额头天庭饱满,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出众想法。他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智慧的双目阵阵发亮,坚毅无畏地望着前方的广阔世界。然而,顾准有了地位后仍然不骄不淫,还是一个朴素无华、身穿蓝布长袍的谦谦书生。
  立信夜校当年的教务负责人李鸿寿(解放后曾任上海财经学院副院长),这样描述顾准30年代初期的形象:“他上班时,穿一件布长衫,拿一把洋伞,夹一本书,朴素无华,好学不倦。这个印象最深,至今仍记忆犹新。白天,我们两人的写字台对面,交谈的机会比较多。他不仅专攻会计,而且知识面广,对于国内外大事,侃侃而谈,可敬可佩。他比我小六岁,我却认为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有什么问题,总与他商量……”
  著名经济学家娄尔行,这样讲述少年顾准:“30年代初,我在上海商学院求学,曾于暑期由学校安排到立信事务所实习。实习期间,有几次与顾准一起奔赴客户处查账。他身材颀长,双目炯炯有光,动作敏捷,查账极其熟练……”
  少年顾准,各种知识全凭独立自学。他除了攻读西方会计学,还经常利用晚间休息,到商务印书馆附近的东方图书馆读杂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论语》,《孟子》,《说文解字》,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唐诗、宋词、元曲,沈雁冰、赵景深办的文学刊物,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出版的诗歌、剧本和小说……他都很喜欢读。他还通读了萧一山的《清代通史》、陈寿的《三国志》等。夜深人静之时,他耗费苦功,啃下了德国哲学家康德这一派的经典著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自在之物不可知”的经验主义理论……由于没有老师指导,少年顾准阅读这些书,当然是不求甚解,只抓要义,有时甚至囫囵吞枣。这一阶段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广泛自由地阅读各类中外书籍,使他的思想变得十分开阔与活跃,大大改善了他的知识结构,也明显地提高了他的整体素质。
  那时,顾准正处于弗洛伊德所谓的思春期,里比多(Libido)渐渐增多。他晚间来去于图书馆的路上,总要经过租界里那些外国人开设的灯火辉煌的店铺,一眼瞥见橱窗里那一尊尊美丽丰满的全裸体维纳斯雕像时,青春骚动的心,每每使他禁不住目迷神眩,脉搏加快,他觉得自己实在难以抵挡这个西洋裸体少妇的魅力。然而,他总是在橱窗前逗留一会儿,便立即离去,只在心里留下维纳斯的倩影。
  顾准正沉浸在从业的热情中,他觉得自己这时需要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自从甘绩瑞1929年离沪去福建泉州当教师后,他的周末远足活动便也结束了;随着与小甘的通信逐渐减少,他曾经热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也慢慢变成一朵不结果的奇葩。神奇的革命热情和青春期骚动,都暂时被从业积极性挤压到大幕后面。
  处于职业上升期的顾准,马不停蹄地奋进着。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个明白的妇人,思想也十分开通。她知道上海正在大发展,便经常拿出钱来,鼓励顾准去买书,读书,尽可能多了解世界上的新鲜事物。母亲并尽量为顾准节省时间,不让种种杂事去干扰他,为他腾出房间,让他可以集中精力工作、读书与休息。有时,顾准看到母亲正在洗衣,跑去帮她拎一桶水,母亲也忙着阻拦;她用满含关怀和期待的目光,望着顾准说:“我不要你拎水,我要的是你上进。你如果真有空。就去休息休息吧。你实在太劳累了。”
  具有妇人智慧与美德的母亲,并尽力为顾准和其他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她成功地当着一个让人敬重的主妇。家中缺钱时。她从不叫苦,怕孩子们听了沮丧。家中有了钱,她又从不吝啬,过日子、待客,都安排得体体面面。遇到灾难,她很有担当的沉稳与勇气,处理问题,必定公正而果断……在母亲这棵大树的荫庇下,大家庭的大部分成员,重又聚拢起来。那一边的陈怀德、陈怀良,已经成为这一边固定的家庭成员,并对她一口一声地喊妈妈了。母亲平日总是鼓励所有的孩子互相爱护,互相照顾。在母亲的赞许下,顾准把自己考取的持志大学国学系工读生名额,让给了在花行当学徒的三哥怀德,而自己集中精力赚钱养家。怀良在联义善会跟父亲学中医,也经常来这边住宿,听顾准讲世界时事,解说人生哲理。他们兄弟几个在思想上都很合拍,往往交谈到深夜,还觉谈兴未尽。而外祖母的慈爱,小姐姐的关心,更增加了家庭中的温馨。石库门的楼房虽然有些阴森,然而,温暖和谐的、焕发出希望之光的家庭气氛,使顾准十分满意。
  已经独立生活的二哥陈怀圃,那时却正处在失业的难关。顾准获知后,为了让父亲更好地帮助二哥,和母亲商量妥当,主动去找父亲表示:父亲每月贴补他们这一边的十五元钱,以后不再要了。顾准和母亲这番实实在在的心意,使曾经与他们大闹矛盾的二哥深受感动,从此改善了彼此的关系。
  这样,这边一大家人的日常生活,便完完全全由年仅十五岁的顾准独力挑担子了。母亲很为她的小双五骄傲。
  临近1931年元旦,顾准特向读小学的六弟陈敏之,赠送了一本商务印书馆的精制硬面抄写簿,一套《活页文选》合订本,作为新年礼物。顾准在《活页文选》的扉页上,端端正正题写了四个大字,这正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奋发有为!”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上海滩一家新移民
第二章  惊涛骇浪中的小舟
第三章  爱多亚路无政府主义小学徒
第四章  无师自通的天才少年
第五章  立信会计的台柱子
第六章  初恋与初次流亡
第七章  扬起人生的风帆
第八章    理想主义理想国
第九章  神出鬼没的隐形人
第十章  大学教授的双重生活
第十一章  金字塔顶的上层人物
第十二章  不做“潘序伦第二”
第十三章  在“少家浜”当专员
第十四章  终身的光荣与耻辱
第十五章  被罚徒步赴延安
第十六章  承认自己是个“假知识分子”
第十七章  延安窑洞岁月
第十八章  苏中第一号大老板
第十九章  地下供应线建奇功
第二十章  逐渐产生“自由”思想
第二十一章  群英荟萃丹阳城
第二十二章  风雨中挺进大上海
第二十三章  新上海道任财税局长
第二十四章  天天都是十万火急
第二十五章  显赫的副市长候选人
第二十六章  木秀于林,堆出于岸
第二十七章  加急密电中的焦点人物
第二十八章  倒在“三反”运动中
第三十九章  灾难开冰就停下住脚
第三十章  第一次思想高峰
第三十一章  勇闯理论禁区
第三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
第三十三章  苏联炮舰上发生冲突
第三十四章  “顾准不是右派谁是右派”
第三十五章  劳改是一本大书
第三十六章  乌托邦越美丽就残忍
第三十七章  这段历史如何能不重写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