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3351299
  • 作      者:
    (美)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摄影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第2版)》所收集的照片,属于20世纪中叶特别风行的一种黑白文献照片的流派。在当时的《生活》杂志里,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展开
作者简介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在中国内战的1947年被派往上海进行战时报道,后来辗转于中国各地,目睹了20世纪40年代末那场政治革命风暴的各个侧面。
展开
内容介绍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在中国内战的1947年被派往上海进行战时报道,后来辗转于中国各地,目睹了20世纪40年代末那场政治革命风暴的各个侧面。伯恩斯不顾杂志出版人的反对,将相机聚焦在战乱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上:年轻姑娘在外侨区摆摊刺绣,童尸在停尸房等待火化,身着旗袍或长袍的市民散布街头,一具具尸体堆在野狗出没的河边,一捆捆贬值的钞票散发给工人,警察把棍棒挥向老妇,学生们在游行,女招待在抗议,囚犯在示众,政客在微笑,士兵们在撤退、等待、理发、烤火取暖……那个苦难岁月的种种生活场景,一一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战争可以过去,但这些日常的温暖和损伤却永留在伯恩斯的影像之中。<br>这些照片静静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当时在美国许多都未获准发表,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得以结集出版。
展开
精彩书评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两年间,竟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在本书中,杰克·伯恩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镜头,将当时的许多场景聚焦在我们面前:都市贫民不同程度的窘境;种种天下太平假象的崩溃;对所谓“疑匪”进行残酷镇压,恣意滥杀的暴行;外国人的特权与中国人毫无人权可言的强烈反差,等等。对于当时那个苦难的岁月来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br>史景迁  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br>作为一名在中国内战时期被派驻当地的新闻记者,我报道过共产党军队对奉天(沈阳)的包围,1949年南京和上海的“沦陷”。我证实,杰克·伯恩斯的这些照片,具有毋庸置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它们如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动乱给中国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并揭示了这场大劫难的本质。对于这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革命,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真实记载其焦点事件、有振聋发聩之效的图片。<br>西摩·托平  《纽约时报》前总编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新闻学圣保罗荣誉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刚开始的时候,《生活》杂志纽约编辑部还密切关注着他们所派出的这支毫无经验的“中国采访小分队”,每个星期都要给他们发好几封电报。在一次采访中,伯恩斯向我们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于采访什么、写些什么,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后来对我们就完全听之任之了。”“他们所做的,只是告诉我们:‘也许该到台湾去看看了。’但他们从不干涉我们怎么去拍摄。”伯恩斯和罗恩将采访的范围扩大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为了追寻新闻事件,他们去了东南亚,从马尼拉一直跑到孟买一带。为了报道发生在马来亚、泰国、菲律宾、印度、缅甸、中国澳门和香港等地的叛乱、海盗行为、走私和金钱丑闻,他们常常在最后一分钟,冒险登上运输机赶赴各个现场。《生活》杂志在显要的版面上刊登了他们发回的报道。1948年7月,为了在马来亚现场拍摄到一次英国人领导的“剿共”搜索行动,在双方激烈的交火中,伯恩斯被困在一条排水沟里。诸如此类勇往直前的事迹,使他们这支《生活》杂志采访小分队不但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及时、灵活的报道赢得了声誉,而且,还以他们的勇敢赢得了尊敬。<br>在十七个多月的时间里,伯恩斯总共飞行了九万多英里,采访了五场战争,用掉了将近三千个胶卷。两年多来,他向《生活》杂志发回的照片,比其他三十七位同事中任何一位所发回的照片都多。而他对于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则经常成为极具震撼力的头条。有时候,还能配上一些非常精彩的图片,反映远在另一个世界正在发展着的事件。由于他在完成《生活》杂志交给他的亚洲采访任务中出色的表现,他赢得了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1948年的年度奖,奖励他“从国外发回了最优秀的照片,这些照片对国际事务具有高质量的阐释性”。《生活》杂志编辑部连续给他发了好几份褒奖的电报,并且还在杂志上刊登了贺信,表彰他。
展开
目录
    序言<br>作者前言<br>导言<br>上海的街道<br>偷棉花者<br>穷人的冬天<br>奉天“防守”战<br>共产党军队的一次袭击<br>一边是贫困,一边是特权<br>抗争<br>大撤军<br>夜生活<br>街头行刑<br>一个时代的终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