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狄源流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9237570
  • 作      者:
    何光岳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光岳,1959年生,湖南岳阳人,小学毕业。1978年调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年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金牌奖。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楚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职。著有《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已出版的有《炎黄源流史》、《夏源流史》、《商源流史》、《周源流史》、《汉源流史》、《秦赵源流史》、《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东夷源流史》、《楚源流史》、《氏羌源流史》、《东胡源流史》和《女真源流史》,以及《楚灭国考》、《陈姓》、《岳阳楼志》、《三湘掌故》和《舜裔溯源》等29部专著、发表论文560篇,共计1120多万字。主编《中国帝王大全》、《中华姓氏通书》等书。另著有《中国姓氏源流史》、《陈姓源流史》、《张姓源流史》、《钱姓源流史》、《对联妙话》等10部专著,近760万字,尚待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北狄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过着以游牧与狩猎为主的迁移生活,有的后来发展成为半农半牧而渐趋于定居的生活,到春秋时,有的已发展成为小国。他们来源复杂,但皆属炎黄族系,如匈奴乃系夏桀之后,白狄、长狄乃黄帝之裔,赤狄隗姓为炎帝之裔,而允姓则又属于黄帝之裔,突厥则为炎黄的混合种。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属炎黄子孙范畴,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均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应属古代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北狄、丁令、铁勒与匈奴、突厥的众多分支,都有许多融入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这种回归,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人认为乃蛮源于蒙古,因乃蛮乃蒙古语“八”之意,加之清以后内蒙古有奈曼旗,这是蒙古成吉思汗灭乃蛮后,一部分乃蛮人成为蒙古部民,因而设奈曼部以统之,其部长均为成吉思汗的后裔。清代,蒙古皆为清之臣民,清朝于是设蒙古奈曼旗。有人认为乃蛮一词是突厥语“光明”之义,韩儒林也认为其说可从。④日本植村清二《乃蛮小考》说:霍渥斯、山村七郎通过语言学方法研究后指明乃蛮人应属于突厥语民族。《南村辍耕录》把乃蛮列入色目人,与哈刺鲁、钦察、阿速、康里、畏吾儿等部落并举,看成是突厥语族。而伯希和和冯承钧推测乃蛮即《辽史》的西北阻卜也即粘八葛。还有人认为乃蛮来自啥刺鲁,来自吉里吉思,来源于畏兀儿。⑩以上乃系各种推测,乃蛮应是古代北蛮的一支,北迁后加入铁勒中的曷萨亦即可萨部落之中,成为可萨的一部分。始从蒙古西部逐渐西迁阿尔泰山西麓而进入吉尔吉斯地域。“有广大的牧地,有众多的人民,有丰富的牲畜”。则乃蛮部亦融人了其他民族成分,如札刺亦儿、克烈、篾儿乞惕等部的人汇人。乃蛮部公元12、13世纪时勃兴,并逐渐兼并、发展,终于成为强盛大族,乃蛮汗也是兀鲁思中各国名义上的宗主。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册说:“这些乃蛮都落及其君主都受人尊敬而又强大,他们有一支庞大而又精良的军队。”辽道宗寿隆三年(公元1097年),粘八葛首领秃骨撒与阻卜、梅里急部长同来贡方物。但当西辽西征于中亚立国时,乃蛮附属于西辽。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粘拔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长孛古及户三万余求内附,乞纳前大石(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所降牌印,受朝廷牌印。”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编 北狄系
第一章 北狄的来源和分布
第一节 狄人的来源
第二节 狄的名义
第三节 长狄的消亡
第四节 赤狄的分布与迁徙
第五节 白狄的分布与迁徙
第六节 有易氏的分布
第二章 中山国的兴亡
第一节 中山国的来源
第二节 中山国的活动
第三节 中山国的复国与迁徙
第四节 赵灭中山
第五节 中山国的青铜器及文化
第三章 丁令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丁令的来源和名称
第二节 铁勒的北迁
第三节 铁勒的分布
第四节 北魏时期的高车
第五节 中原地区的丁令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铁勒
第七节 铁勒诸部的分布
第八节 铁勒诸姓氏
第四章 鬲昆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鬲昆的来源和名义
第二节 元代的柯尔克孜人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布鲁特
第五章 都播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都播的来源与北迁
第二节 骨利于为乌梁海的先民之
第三节 清代的乌梁海
第六章 可萨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可萨的来源和名义
第二节 可萨的史迹
第三节 突骑施汗国的存亡
第四节 乃蛮的存亡
第五节 哈萨克族的分布
第七章 葛逻禄诸部的分布
第一节 葛逻禄的兴衰
第二节 并入葛逻禄的诸部
第三节 哥疾宁王朝的兴亡
第四节 葛逻禄的姓氏
第八章 回纥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回纥的来源
第二节 回纥的名义
第三节 宋元明清回纥转为维吾尔
第四节 回纥的兴衰
第九章 西州回鹘和甘州回鹘的存亡
第一节 西州回鹘的兴衰
第二节 甘州回鹘的兴衰
……
中编 匈奴系
下编 突厥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