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49中国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07787
  • 作      者:
    张仁善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战场内外的较量,看不见的战线,去意徘徊的文化人,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芸芸众生的心态,生活方式的变革……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仁善,男,1964年生,江苏东台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法律史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法律社会史、司法传统与司法现代化、法律与社会、当代中国有组织犯罪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有:《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当代中国黑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内地及香港地区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WTO与土地立法”课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科研课题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1949中国社会》以贴近民众、贴近社会的视角,具体生动地阐述了战场内外的较量、看不见的战线、去意徘徊的文化人、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芸芸众生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再现了风云激荡的1949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这一年进行综合研究并推向民众的第一部读物。
    新旧之际,世事难料。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再现历史原貌;大众心态和价值取向,反映历史变迁。有了政治、军事骨架的支撑,加上社会诸多要素的充实,这一年的历史图卷才得以饱满鲜活,历史的层面才呈现立体态势。
    鉴于以往学界对这一年的政治、军事等领域研究着墨颇多,笔者尝试从社会史的理论视野,另辟一径,通过正反对照的形式,对新旧转型期的1949年中国社会作精细描述,深入分析,深刻反思,并配以一系列反映当时社会现场实景的插图,试图向读者揭示风起云涌的波澜,民众关注的热点,社会风尚的嬗变,不同阶层的动向,社会结构的演变,以此凸显山雨欲来时的社会风貌,展现治乱兴替间的大众心态,揭示历史变迁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
精彩书评
    1949年是中国社会大变化的一年。作者确实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从大量报刊上收集材料,加以整理,生动而细致地把这一年中国社会的大变化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可以重温旧梦,而更多的年轻读者也许已无从想象当年那种情景,读读这本书是有益的。
    --金冲及
    战场内外的较量,看不见的战线,去意徘徊的文化人,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芸芸众生的心态,生活方式的变革……本书再现了风云激荡的1949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这一年进行综合研究并推向民众的第一部读物。
    ——刘志琴
展开
目录
序  言
开场话:收拾人心?丢掉人心
一  和与战——和战声中众生相
1.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2.幻想、理想与期望
3.醉生梦死的富豪,紧张对立的官民
4.枵腹从公的公职人员
5.南迁狂潮

二  消与长——经济崩溃、恢复与民众生计
1.经济走入死胡同
2.“打虎”英雄败走麦城
3.金融失控
4.币改与民生
5.经济恢复和民生改善

三  衰与盛——城市风貌与市民心态
1.战火笼罩
2.“心脏”受迫
3.战略后方
4.今非昔比
5.艺人生活与市民娱乐

四  憎与爱——农民的灾星与救星
1.诸灾缠身
2.不能兑现的农村改革
3.全新感受

五  去与留——知识分子的悲喜人生
1.四分五裂的“智囊团”
2.去意徘徊
3.“小我”与“大众”

六  动与静——校园环境与师生追求
1.动中有静的校园
2.教书难为稻粱谋
3.流亡学生的坎坷遭遇
4.学潮新概念
5.共产党的好帮手

七  疑与信——工商界的尽头与盼头
1.工商业的困境
2.工商业者的呼声
3.工商界的新生
4.归去来兮

八  放与收——媒体处境与舆论导向
1.处境艰难的媒体
2.黑白颠倒
3.统一口径
4.报风转向

九  乱与治——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1.从失业到就业
2.灾荒频仍与克服,难民产生与赈济
3.风化败坏与整饬
4.会匪肆虐与荡灭
结束语:成与败——得民心者得天下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