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汉学.第十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737907
  • 作      者:
    任继愈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汉学》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一本综合性学术集刊。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展开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汉学(第12辑)》按照作者文学史、读者文学史、主题文学史、体法文学史、民族文学史、地域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七个专题,对上起20世纪初下至2000年年底中国出版的2885部(其中正目710部,存目、外目、附目2175部)中国文学专史著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依次介绍了每一著作的版本信息、作者情况、主要章节,并就全书内容、特点和得失做了扼要述评。
  《国际汉学(第12辑)》不仅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学专史的重要工具书,可以为文学史研究提供广泛的材料和进深的思路。而且,在目前文学通史数量可观的背景下,对文学史范式的转变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胡教士的疑问》则是一个来自广东的教士胡若望在法国的离奇遭遇。史景迁的资料来源,是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一封随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1663-1740)到欧洲的中国人胡若望(John Hu)的一封汉文信。天主教徒胡若望是广州天主教会的看门人,自愿随研究、翻译《易经》的传教士傅圣泽回法国作他的助手,这样他既可以得到一笔钱赡养老母和儿子,又能实现觐见教皇的梦想。但在中国一直被灌输纯洁的基督教信仰的胡若望所看到的法国社会,远远不是他所想像的天主净土。甫一上岸,他就将傅圣泽买给他的高级西服外套送给了乞丐,被傅斥责;他拒绝教会方面为他安排的舒适食宿,认为这过于浪费,宁愿乞讨;他拒绝帮助傅圣泽为聚集一堂的男女信众同时宣教;他不学习外语,却自制了一面写着“男女有别”四个汉字的小旗,敲着鼓跑到巴黎中心的圣保罗教堂前,以没人能听得懂的广东方言向法国人宣讲男女有别的中国规范,引来如潮的观众。种种怪异行为最终导致他被巴黎当局关进了精神病院,两年半后才被确认没有精神异常的症状而获准出院,回国之后,随即消失了音信。
  在这个离奇的故事中,史景迁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17-18世纪欧洲大陆开始强烈关注中国,要了解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欧洲是如何认识的?他们到欧洲要寻找什么‘?胡若望的个案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典型范例。《胡教士的疑问》一反长期以来以欧美人观察中国、到中国寻梦为题材的“欧美中心观”作品,让欧美读者通过胡若望的眼睛,看到在中国人眼中的欧洲形象。
  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因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和独特的宗教背景,在海内外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界颇受注目。1996年,史景迁推出了他对洪秀全的解读:《上帝的中国之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的研究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史观为分析工具,或要挖掘太平天国之所以发生的阶级矛盾背景,或要证明清王朝的腐败、政权的衰落。而史景迁要探索的是洪秀全的心灵世界是如何受到《圣经》的启示,真诚地相信可以在人间建造天国,这一信念又如何被当时两广地区的社会动荡刺激,从而终于爆发了影响中国十四个省,使两千多万生灵遭涂炭,让清政府费时十年才肃清的民反抗运动。史景迁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些太平大国的天父显灵记录文书。据称这些显灵是由耶稣和天父传达给他们在凡问的太平天国忠实信徒的。“显灵的场合和时间确定得是如此精确,而且是如此详尽地描述了一些太平天国首领及其信徒们的行为举止。”这文书对于擅长心理和细节描写的史景迁来讲是再好不过的素材了,1836年洪秀全乡试落榜而患病,在恍惚中见到天父耶和华、天母以及天兄耶稣,七年后认真研读梁发刻印的《圣经》,从而意识到自己就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⑦。史景迁认为,这种信念的产生,是“洪秀全个人心灵中的某些断裂面与时代的脉搏引导他对新遇到的宗教——基督教的一些成分作了牵强附会的理解”。史景迁进而追问,洪秀全“为什么执著于他的梦想,为什么在他寻求他的梦想时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并为他献身?”史景迁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洪秀全个人的性格与他所发起的那场神圣事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史景迁的洪秀全既有细致人微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又有当时边远的广西山区和受基督教影响的广东、香港的社会信息,还有对《圣经》的介绍及洪秀全所理解的基督教义的偏差。对于已经厌倦了历史学枯燥的材料堆积、幼稚的脸谱化分类的中国读者,信息量和趣味性都是出乎意料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中国历史教授克曼(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说,这是史景迁史学的顶峰之作。
  ……
展开
目录

汉学一家言
汉学研究导论 张西平

汉学家专页
卫礼贤——传教士、翻译家和文化诠释者 [德]吴素乐 著 任仲伟 译
法国汉学家沙畹 蒋向艳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及其汉学学派 [俄]п.H.孟列夫 著 黄玫 译

汉学家访谈录
巴斯蒂教授访谈录(附:巴斯蒂教授在荣获科学院院士佩剑仪式上的答谢词) 顾钧

入华传教士研究
开展清史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戴逸
关于清代人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设想 张西平
关于《卫匡国全集》第三卷《中国新地图集》的几点说明 [意]马西尼

中西文化交流史
关于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实质性接触——访谢和耐教授 钱林森
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美]白诗朗 著彭国翔译
亚洲文会与中西文化交流 王毅
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西文珍本书基本目录 [法]梅谦立
何大化——一位被历史遗忘的耶稣会历史学家 金国平
史景迁的中国历史研究 齐克彬

中国宗教思想研究
佛教与二程思想的发源 [美]克捷博格 著 王志春 译
王尔德对道家思想的心仪与认同 葛桂录
傅圣泽对于《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 [德]弥维礼 著 韦 凌 译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评 吴梓明
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
——以美国及台湾地区为例邢福增
国外关于近现代新疆基督教发展历史的研究概述 木拉提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掌握汉语的金钥匙
——论明清时期国外汉语教材的特点 张美兰
《孽海花》德文版 译者 序 [德]司马涛著李雪涛译
试论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得失朱丁
关于曹植《七哀》及其晋乐所奏本
——并向桀溺(J—P.Dieny)先生请教 顾农
纪念冯至先生百年华诞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
——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 [斯洛伐克]高利克著杨治宜译
卡尔雅斯贝尔斯与诗人冯至[德]顾彬

汉学机构介绍
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其中文系张丹

书介与书评
《亚洲创造的欧洲》第一、二、三卷序言(编译) 杨双杨
珍贵的俄中关系档案史料 [俄]A.C.伊帕托娃 著 柳若梅 译

附录
《国际汉学》第十二辑英文目录
《国际汉学》稿约

编后记
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近事》国际研讨会的通知
德语区汉学史国际研讨会邀请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