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汉学.第十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73505X
  • 作      者:
    任继愈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汉学》是一部研究汉学的文集,文章涉及汉学专家的理论研究,汉学家访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本书是第十一辑,分为“汉学一家言”、“汉学家专页”、“西方早期汉学”、“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哲学研究”等十一个部分,共近30篇论文。
展开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汉学(第11辑)》是综合性学术集刊。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是世界各族人民文化大交流的时代;21世纪,交流的大潮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局面。如雨后春笋丛生崛起一般,世界各国大学纷纷开设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汉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显学。
  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由于地缘关系和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政治的多元化。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这总归是事实。在多元化的世界交流中,只有善于利用,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方才能从中受益。
  学术研究与经济交流不同,在近期看不出显着的效果,但是事实证明它的影响和效果将远远超出学术研究的范围,甚至产生当时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得好,将造福于后代;做得不好,也会造成不可补救的遗憾。
  文化现象研究,是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社会的总钥匙。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特色反映了民族的特色。一切文化都有两个层面,一是生活文化,二是观念文化。生活文化,包括饮食、服饰、住房及音乐、舞蹈等生活表层现象。生活文化是每个民族都具备的。至于观念文化,则只有拥有完善的文字和先进的科学的那些相当发达的民族才具备,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旅游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发现这个地区的文化特点。至于观念文化,它处在思想的深层,它是一个民族抽象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精神产品。观念文化的出现,至少要有完备的文字、一定发达的科学,有丰富的文学、哲学精神产品。可见,观念文化不是每一个民族都具备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大体说来,观念文化形成于文化发达地区,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
  我们现在只说中国。中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贯串古今的文明大国,它既古老又年轻。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明古国中少不了中国,与中国并肩的几个文明古国后来被侵略者征服变成殖民地,他们的古老文化被迫中断了。只有中国连绵不断地持续发展了五千年之久,不但未衰败,反倒更焕发出无限生机。
  中华民族生活、栖息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此两大流域为基础,它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直到今天,仍生气蓬勃地走着自己的路。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当前汉学研究的切入点。今天的中国是从古代中国演变过来的,研究汉学,必须从中国的生活文化人手,这是第一步。生活文化、衣食住行这些表层文化容易看到,也容易理解。但是观念文化方面却是另一回事,比如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观、家庭观、宗教观诸多方面,以及世界普遍关注的对于自由、平等、民主的理解,中国人与西方社会认识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如果不经过深入交流,很难做到真正了解。如何开展有效的沟通,也是我们从事文化交流的学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品格,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失个性的兼容性;与时俱进的应变性;取之有节的建设性;刚柔相济的进取性;和而不同的自主性。除了这些民族文化的性格,中华民族的民族智能——思想方法的生生不已的发展观和大不遗细的全局观,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当有待于汉学家们深入发掘,使它走出国门,为全世界做奉献。
  汉学家首先是语文桥梁建筑师,疏通语文交流的桥梁。这方面,经过我们前辈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已成绩显着。随着汉学研究的深入,自然会进入观念文化领域,接触到中华文化的核心,必然涉及哲学、文学、宗教、史学方面,这是21世纪汉学研究从语文文字到理论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天的汉学家与前一代汉学家显着不同之处。
  ……
展开
目录

汉学一家言
21世纪汉学展望
我国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汉学家专页
阿瑟·魏理年谱简编
马伯乐和戴密微
汉学与国学:高本汉和钱穆的《左传》研究(瑞)马悦然
论桑原的中国学
纪念徐梵澄先生诞辰95周年
《易经》西行
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
叶飞还有叶 人去更无人
钱钟书先生的《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钱钟书的《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简介
论17、18世纪英国对中国之接受
西方早期汉字
上帝创造了中国
作者的话
中西文化交流史
汤若望和明清之际的变迁
明朝士大夫与利玛窦的《畸人十篇》
纪理安——维尔茨堡与中国的使者
唐诗在20世纪的波希米亚与斯洛伐克
中国哲学研究
老子和李弘:早期道教救世论中的真君形象
朱熹的“理一分殊”对21世纪人类普遍
伦理的意义
道家的专气致柔的赤子本性与海德格尔的最本已的能在
汉学史研究
训读:日本翻译古典汉籍的独特方法
琉球国第四批派遣留学生北京学习生活调查
清代中后期澳门汉学研究钩沉
汉学机构介绍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及其汉学研究
汉学家访谈录
半个世纪的汉学历程——罗马尼亚汉学家罗明夫妇访谈录
书评与书介
入而能出 疑而求新——简析宇文所安研究中国研讨的四篇论文
略谈《书于竹帛》一书中的几个问题——向钱存训先生请益
附录
《国际汉学》第十一辑英文目录
《通报》第89卷要目
《华裔学志》第51卷要目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