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三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1720132
  • 作      者:
    (美)阿瑟.史密斯, (日)桑原?э藏, 辜鸿铭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人三书: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是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中国人气质》、《东洋史说苑》、《中国人精神》。分别从美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自己看中国人是怎么样的。
展开
作者简介
  [美]阿瑟·史密斯:中文名明恩浦,1845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与妻子来华,在天津做传教士,不久即到山东,从事传教与救灾工作。自1880年后,其久居于恩县之庞家庄,从事农村布道、医药、慈善、教育等事业。史密斯在中国居住长达50多年。
  [日]桑原隲藏:日本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上半叶日本著名汉学家。生前很少出版自己的著作,除了教科书外,逝世前只留下了《东洋史说苑》和《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的事迹》两种学术专著。
  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是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三书: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作者阿瑟·史密斯,美国人看中国人:《中国人气质》是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权威性传世之作。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后,使阿瑟·史密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日本人看中国人:《东洋史说苑》1927年出版后,以其文字清新可读,内容新颖超拔,成为不可多得的史学畅销书。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许多方面仍不失其魅力。
  中国人看中国人:《中国人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或《原华》,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曾被译成德、日、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非常快乐地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气质》,决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虽然错误也多,但较日本人所作者为佳,值得译给中国人一看。
  ——鲁迅
  现在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民情鼎沸,人人似乎都有浮躁之感,适时地看看《东洋史说苑》这类书,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或者能让我们冷静下来。正所谓情绪总能左右人。但是真理才是根本。
  ——puritan
  《中国人精神》只能出自辜鸿铭这样一位非凡人物的手笔,他既饱学中国文化,又充分接受过欧洲教育。一方面,他是孔夫子学说的博学者,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及其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又是理性主义,给予这位中国民族哲学忠实信徒的心以极大的冲击。
  ——德国《民族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始终如一地按照以往的方式行事,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行为。在印度,苦力们习惯用头顶着东西搬运,为修建铁路运土也一样。承包商让他们使用独轮车,又快又省力,想不到的是,苦力们把独轮车也顶在了头上。在巴西,苦力搬运东西的方式与印度苦力一样。有趣的是,曾有位住在巴西的外国绅士,让他的佣人去寄一封信,令他惊奇不已的是,佣人把信放在头顶上,又在上面压了。一块石头。
  思想的僵化导致了行为模式的僵化,中国人做事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厨师每次做布丁的时候,都要把第一个鸡蛋打开后倒掉,很令人费解,原来当初教他做布丁的师傅有这个习惯。拿一件旧衣服给裁缝,让他照样做一件新的,因为旧的上面有补丁,新衣服上也缝了一块补丁。这些事例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只是举例来说,并无意夸大中国人的某种特性。
  中国人因循守旧的例子,每个旅行者都能举出许多。我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我们来说,中国人的因循守旧实在难以理解。在中国北方,有的乡村穿衣戴帽都按照惯例,冬天再冷也不穿皮衣,夏天必须戴草帽,否则才叫奇怪呢!有的地方,只有到了特定的时间才烧炕取暖,如果旅行者碰巧赶上“寒流”,想说服店主烧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还没到烧炕的季节!
  中国的工匠也非常的守旧,他们不愿意采用新工艺。我们以烧砖师傅为例,有一次,外国人开的窑厂接到一批定单,要的是比当地流行的砖更大一点的方砖,这非常容易,只要准备一个尺寸稍大的木模子就可以了。于是,老板下令烧制这种砖。可到时间取砖时,却没有烧制出来询问接受任务的中国烧砖师傅,他说:天下没有这种模子!他拒绝参与任何诸如此类的创新。
  中国人的因循守旧,影响着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关系,不管你是否对中国的未来有兴趣,这都是一个事实。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那时候,大量的新事物不断地涌进,但是,他们陈旧的思想将大部分拒之门外,只接受了一点点。
  对西方各国的态度也是如此,就是一再地拖延。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一是他们不太想要新的,二是他们也不想放弃旧的。就像我们看到的那种早该倒塌的古老的土屋,却用粗糙的泥柱子支撑着、拖延着它的命运。
展开
目录
《中国人气质》
导言
保全面子
节俭持家
勤劳刻苦
讲究礼貌
漠视时间
漠视精确
易于误解
拐弯抹角
顺而不从
思绪含混
不紧不慢
轻视外族
缺乏公心
因循守旧
随遇而安
顽强生存
能忍且韧
知足常乐
孝悌为先
仁爱之心
缺乏同情
社会风波
株连守法
相互猜疑
缺乏诚信
多元信仰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东洋史说苑》
热爱和平
崇尚祖先
忍让妥协
敏感多疑
结语

《中国人精神》
引言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妇女
中国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一个大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