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史学.第四辑,新文化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73827X
  • 作      者:
    陈恒,耿相新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新文化史家看来,“文化”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因素,文化既不是社会或经济的产物,也不是脱离社会诸因素独立发展的,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个人是历史的主体,而非客体,他们至少在日常生活或长时段里影响历史的发展;研究历史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新文化史家不追求“大历史”(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抱负,而是注重“小历史”(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意义,即历史研究从社会角度的文化史学转向文化角度的社会史学。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恒,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耿相新,男,1964年6月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大象出版社支部书记。自1988年以来,耿相新同志策划、责编、主编的图书9次获得国家级大奖,11次获得省级奖。获国家级大奖的9种分别为:2004年责编的《邓小平手迹选》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特别奖;2004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3年责编的《朱仙镇木板年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二等奖;2003年策划的《中国边疆通史丛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2年策划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2002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社科重点期刊奖;1994年责编的《安阳殷墟青铜器》获1992-1993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史书目提要》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儒学史》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此外,2005年责编的《天边的彩虹》获“中国最美图书奖”。耿相新总编是河南省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级三大奖的出版工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二战以后的西方史学界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一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史学”(又称“社会史”)挑战了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社会史逐渐取代了政治史,从而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流。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学流派有:法国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或称“新社会史学派”)、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或称“克莱奥学派”[Cliometri-cians])等,其中年鉴学派影响最大。到了70年代后期,肇始于法国的“新文化史”(又称“社会文化史”)取代“新史学”成为西方史学界的新宠。为了区别以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哈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 )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史,1989年美国杰出的女历史学家林·亨特(卿nn Hunt,1945-)在《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al History)中首次将这种史学流派称为“新文化史”。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新史学(政治史一社会史一新文化史)成为主流以后,传统史学并未寿终正寝,而是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与新史学相抗衡,只是大势已去而已。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史与叙事性的挑战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一书尚未完成的小说《过往的感受》中,刻画了一位年轻生学家罗夫·潘德罗(Ralph Pendrel),他生命最大的渴望就在于达到那种过往的感受。他说:“相较于已经非常热衷于感受过往的人通常可能满足的程度,并且非常自鸣得意的……提出答案渴望寻求更好的过往感受,驱使着我所有的生命。”痛惜于:“重新发现过去在任何情况下……几乎像是进入敌人的边界将阵亡者带回安葬”的情况,他渴望发现“想像不到的意外事件,关于真相的些许记录”,“这种证据从来没有成为足以满足需要的文献”潘德罗的远亲堂兄弟阅读过并且赞赏他所写的《论阅读历史的辅助工具》,于1910年遗嘱留赠一栋在伦敦的18世纪的房子给他,这时他的愿望实现了。潘德罗旅游到伦敦去接收他获得的遗产.“用大门锁钥打开房门进入过去”,进入属于1820年的房子内部。
  如果潘德罗的时间机器发生故障.将他丢到20世纪晚期的学术世界,他会发现麻烦才刚开始。这里会碰到比他所关心的历史文献的质量限制还要更根本的挑战:后现代理论针对历史学科所提出的叙事再现(narrative representation)问题。海登·怀特(Hayden White)问道:“世界是否真的姒完好创作的故事形式来表现以获得认识,有主要的角色、适当的开场、中间过程与结局,以及让我们在每次故事开始时可以预知会有·结局,的连贯性?”他把世界“可以表达自身并且以故事的形式表现”的信念归类为虚构。然而历史学家努力在混乱流动的过去经验之中寻找连贯性,并确认意义,大量地依赖讲故事的论述方式我们像小说家一样积极运用相同的叙事惯例(特别是像创作出潘德罗的写实派小说家):创造性的建立包含开始、中间过程、结束的时间框架、组织顺序传达因果关系,突出角色,安排场景,构想情节.精巧地制作“真实效果”——所有这些都是以全知的叙事者从单一的、统一的视角来表达的。无论我们多么想从我们的研究发现来叙述,还是如路易·明克( Louis Mink)所观察的,“过去不是尚未诉说的故事”。②和任何其他的意识形态论述一样.历史叙事的作用不是透明的再现.而是包含道德寓意与政治判断的。可怜的潘德罗特别会为体验到历史是“浮动的意符”(signifier)而感到幻想破灭。
  那么我们必须做什么?叙事理论倾向于诊断特性而非约定俗成,而且历史学家——至少那些谨慎思考过的——大都自行构思(或其他方式)解除语言牢笼之道。我们必须放弃全部的历史叙事写作吗?这样将任何“虚构的”内容拒斥为不适当的,则只是从于实证主义者天真的真理观,即使迈克尔·福柯也拒绝这样的提议:当承认说“我确实意识到除了虚构的作品之外,我从没有写过任何其他的内容”时.他这样解释:“我没有意思要说虚构作品是在真实以外的。”怀特只要我们了解不要与物理科学相比较.他同样没有全然放弃历史叙事的真实价值(科学史学者会强调这个基准点的有效性)。仅仅是指塑造或是精心巧构,虚构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从事欺骗: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Natalie Zemon Davis)这样下注脚“虚构的技巧不必然使得事件的记述违反真实的情况:虚构的技巧可能会带来很好的逼真效果或是确实的真实感”。如同大卫-罗温索(David Lowenthal)观察到的.“过去不确定又不连续的事实只有交织成为故事才能被理解。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新文化史
历史叙述的复兴:对一种新的老历史的反省
文化史与叙事性的挑战
历史中的故事:晚近欧洲史作品中的文化叙事
论心态史的历史解释——以布洛克《国王神迹》为中心探讨
阅读的历史
西方儿童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阿利斯及其批评者
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
文化史的奠基者——雅各布·布克哈特
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思考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学生时代:通往文化史之路
雅各布·布克哈特:超越历史
书评
“文化转向”的转向或超越?——介绍四本论欧美新文化史的著作
访谈
关于母亲、政治文化、身体政治:林·享特访谈录
书目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