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理论专著。它立足中国创作实践,对电视纪录片进行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学理探索。
全书考察了电视纪录片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阐释了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主要类型、审美特征,分析了纪录片与社会的关系、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作者还针对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诸多富有争议和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多角度深入剖析了纪录片与纪实主义美学、中西纪录片创作影响、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阐明了纪录片管理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创作与交易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纪录片的创新理念,探讨了有效的经营运作方式。
该书建立了一个机对完整的电视纪录片理论体生活费,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前瞻性特征,既为广播电视学者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参考资料,也有助于产践者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打开思路。
展开
欧阳宏生
新千年伊始,对于地球村的现籍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从跨世纪豪情的抒发到千年虫困扰的解除,村民们的世纪情结和千年之禧正化作与时俱进的动力,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和民主政治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特征,均与广播电视传播息息相关。作为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我们的心田里涌动着回顾既往、前瞻未来,以图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与时俱进,首先得识“时”,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既离不开继往,更必须开来。
继往,就需要总结上个世纪广播电视的实践经验,继承广播电视理论的已有成果。作为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广播电视学是相当年轻的;作为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又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回顾既往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将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同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相互结合,借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回顾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的全部历程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可以并且应当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有益镜鉴。
开来,则需要认清当前之大势。经济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不光是WT0的游戏规则,而且有数字化的传播技术和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更有市场化的运行理念和多元化的操作形态,其中不免利弊兼有、瑕瑜互见。行业集团化的趋势,在整合广播电视资源的过程中,既起着优化配置的正面效应,又难免产生制约竞争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许多大大小小或不大不小的问题,都有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索答案。
与时俱进,关键在于一个“进”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大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除了开拓前进,广播电视工作者别无选择。
开拓前进的动力,则在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都亟待广播电视工作者全面开拓。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由浅人深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不断从其自然属性到其社会属性,研究探索其物理特性、事业发展特点、传播艺术特点,总结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科学的认识。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有直接的联系,它是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兼容了这两门学科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同时又融合了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新闻学、传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来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这三门学科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新世纪广播电视研究任重道远。创新,是广播电视学科建设的关键词。有学者指出,W凹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将自己基本的前进方式从“实践探索一理论跟进一政策规范”转变为“建构式发展”的模式,注重从理论上进行目标、途径、手段等问题的结构性探讨,为实践发展描绘理性发展的蓝图。要成功地实现广播电视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一系列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为之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出版广播电视系列丛书,正是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为广播电视学科建设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实现成功转型而提供关键性支撑因素所作的一种实际努力。
四川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广播电视学科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是国内最早办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专业的六所院校之一。现有50多位从事这一领域教学和科研的专
业技术人员,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两个硕士点及文化与传媒、广播电视文艺学博士点。二十多年来,先后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部、省人民政府重点科研课题和一般课题,出版40多部新闻传播学术著作及教材,有20多项成果获国家、部、省人民政府社科奖,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学者。21世纪初,我们正迈向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