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的,创作诗歌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诗人,他要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真善美。陶先生的学生方明说:“陶行知的诗朗朗上口,一听就懂,但又富有哲理。他生前留下600多首诗。每首诗写好后,都会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她们听不懂,先生就会把它丢到垃圾桶里。”[1]在方先生看来,陶行知在诗歌创作上与唐代诗人杜甫好有一比。
古往今来,人们对“诗”、“歌”、“谣”的界定和理解不同,它们三者即模糊又有区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普遍认为:诗是出自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诗人或文学家之手,其结构和意境是经过创作者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诗更强调文学性;歌则是可以和乐的,结构较诗略自由,风格朴实,即兴性较强;谣则侧重世俗性、口语性,不要求和乐。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尤其在歌和谣之间。梁启超认为:“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最先。歌谣是不会做(作)诗的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讲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他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颂,历几千年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驾专门诗家的诗而上之。,,[2]可见,梁启超是将歌、谣合一来论说的。
在陶行知看来,这些诗歌不仅仅是用于诵读的,如果把它们配以曲调唱出来,则会更加深入人心,其诗教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他的许多诗歌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歌词,如《乡下姑娘两难歌》、《改黄金时代歌》、《好了歌》、《儿童年献歌》等歌曲。陶行知也希望将他的歌词(诗歌)配以音乐曲调而使它们流传更广,使人们在歌唱中接受它们,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比我国传统的诗教更进一步,让诗歌和音乐结合,把诗歌的诵读上升到歌唱的高度,从而使这些教育诗歌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所以,陶行知的部分歌曲(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思想及音乐教育思想,对他创作的部分歌曲分析归纳,会使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更加客观和全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