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智本论:精神生产方式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600485
  • 作      者:
    相晓冬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相晓冬,一个自以为掌握并运用系统辩证法不断寻求智慧的自由思想者。肉体爹生娘养,精神天生地养。苟活世间卅六年,仍是“三无”人员——无学位、无名气、无头衔。终生就读于“社会大学”,师法宇宙天地、往圣先贤、芸芸众生及万物生灵,求学难博学、求知得无知、求智总弱智,只好永做小学生,写书上交作业,敬请众师批阅。
展开
内容介绍
    工业文明已是亢龙有悔,智慧文明时代已经来临。看智本运营如何使精神变成物质,让所有劳动者都富起求——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智慧的生产车间每个人的名字都足自己的品牌每个人都吖以创造出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公司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智慧驾驶资本而成为智本家。叫停过度工业化——智慧文明时代已经来临。以创业促进就业——脑力劳动者不是劳动力。人人都可以出名——名声是个人的品牌价值。人人都是有产者——知识产权正是权益资产。用智慧反控资本——智本运营取代资本运营。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在每一页上都留下较大的空白作为批注栏,并希望我的每一个读者能像在网上发帖顶贴一样,拿起你的笔,批判我的书!批判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它不但继承,更产生创造!任何人的观点和思想都不是什么神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它是为你的大脑,为你的思维机器服务的,不要怕出错误,错误是在连续不断地批判中纠正的,当你们都自觉地这样做的时候,书才会展现出它的存在本质——一种启发思想的工具而已。
    如果你能够把这样的读书方式保持下来并养成一种习惯,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水平会飞速提高,你不会再人云亦云、六神无主,而是总想言人所未言、发人之不发,你的创造力会突飞猛进。人脑的思维水平只有在这样的锤炼中才能日益精进,因为能够让人脑智慧的只能是人脑本身,而不是健脑药!
    书是精神的矿藏,于是读书就应该成为采矿,而独立思考的思维机器不仅是唯一的开采工具,也是加工这些精神资源以生产智慧的工具,你会开采精神的宝藏么?你会利用这些原材料去生产智慧么?多少人在读书,又有多少人在浪费?信息的材料输入到我们的人脑,而我们的人脑却又产生了什么呢?
    本书所论述的以脑力劳动为主导的精神生产恰恰就表现为这样一种“以智取利”的崭新生产方式——用你的人脑开采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并加工生产出智慧,再将智慧变成财富。每个人都拥有精神生产的车间,那便是我们的大脑;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价值无限的无形资产,那便是被你的尊姓大名所承载着的品牌价值;每个人的脑力劳动都可以创造出稀缺性远远超过资本的财产,那便是表现为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内容的知识产权。
    二、智本运营理论——无形资产可以变成有形资产
    如果我们把日常的脑力劳动变成了自觉的精神生产,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所生产的精神产品进行价值实现了。
展开
目录
导言迎接智慧文明时代
一、读书的方法论——把脑力劳动变成自觉的精神生产
二、智本运营理论——无形资产可以变成有形资产
三、用智慧反控资本——只有精神生产方式才能根治金融危机
四、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人类已经迎来智慧文明时代
附:《智本论》解决的21个时代问题

第一篇 哲学的革命
第一章 系统辩证法
智慧的内核是思维,系统辩证法是所有人类智慧共同的思维方法,是智慧产生的系统程序,每个人脑都需要安装上这种智慧驱动系统,才能进行智慧的思考,以生产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智慧.而系统辩证法的思维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
一、系统思想起源
二、哲学的系统观
三、系统辩证法
四、系统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 心物合一论
意识也是一种物质,而信息是意识的传播形式,是传播着的意识,认识到这点,人类才会发现信息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能被任何人所独占的,只要传播,它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这种共有共享的生产资料从事个性化的精神生产。
一、名实辩证法
二、心物统一论
三、心物合一,同归于理

第三章 互动认识论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使得间接认识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普遍形式,这就要求人类相互尊重、重视并采集他人的认识成果,用以丰富自己的认识,从而以群体的互动的形式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使得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变成现实。
一、注意力的主体和客体
二、注意力效应与群体认识
三、互动认识论
四、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协作

第二篇 精神生产方式的构,成
第一章 精神生产力
在脑力劳动的时代,人类的意识、思维、意志、美德和情感等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生产力,但由于思维方式的落后,人类并没有普遍把自己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生产力来对待,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停留在懵懂的自发状态,这最终导致人类智力资源的巨大闲置和浪费,而精神生产力的提出则可以把自发质变为自觉。

第二章 精神生产力的要素
在精神生产力中,人脑本身成为精神生产的车间,电脑和互联网成为人脑的辅助工具,信息成为精神生产的资料,而各种思想、智慧、理论、创意、点子以及文学艺术等作品成为认识世界并反映世界的精神产品,人的精神力量在作用于信息的同时,也作用于客观世界,脑力劳动终于以精神生产的方式独立成业。
一、精神生产者——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脑力劳动者.
二、生产工具——以人脑为主,以电脑和互联网为辅.
三、生产资料——知识和信息宝库成为新的不能被独占的生产资料。
四、劳动对象——自然、宇宙以及人类社会都是脑力劳动的对象即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五、劳动产品——各种认识、反映并能改变世界的精神产品.
六、精神生产方式的社会条件。
七、精神生产的社会分工。

第三章 精神生产的生产关系。
在精神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信息和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有制,私有制因此而丧失用武之地,而人脑这种脑力劳动的器官则是人人都有的,脑力劳动者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分工协作关系,其产品分配在个人生产的条件下遵从个人所有制,在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则以个人品牌价值即身价为基础并受市场供需矛盾的调节。
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有制
二、人们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三、精神产品的分配方式

第三篇 物质生产的价值实现
第一章 营销的发展过程
营销活动的本质是商品的价值实现,是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其作用是让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跳”变得有惊无险甚至是无惊无险,整个营销的发展史,就是商品生产向品牌生产的演进史,是体力劳动所主导的物质生产向脑力劳动所主导的精神生产过渡转移的历史。
一、分工、生产与交换
二、商品交换发展成品牌营销

第二章 品牌营销理论
品牌是名与实的辩证统一体,实存在于品牌主体自身,名存在于品牌受众的意识中。品牌是营销活动的产物,又是反过来促进营销活动的工具,它是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由商品内部外溢的结果,一旦喷溅到生产者自己身上就开始闪烁起耀眼的光环,从而形成生产者自身的品牌,品牌价值即身价是脑力劳动为生产者创造的无形资产。
一、品牌的本质
二、注意力效应、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品牌传播
四、品牌定位
五、品牌精神
六、品牌系统

第三章 品牌的维护
品牌是一个植物一样的生命体,它植根于品牌主体自家的土壤并在其中吸取脑力劳动所创造的营养,品牌受众的群体意识通过众目睽睽向它射来或和煦或刺痛的阳光,品牌传播是它的呼吸作用、品牌增值是它的光合作用、进步发展是它的同化作用、腐朽衰败是它的异化作用,因此,园丁之道便是品牌之道。
一、名和实的矛盾
二、品牌主体和品牌受众之间的矛盾
三、知名度和关誉度之间的矛盾
四、子品牌和母品牌之间的矛盾
五、竞争品牌之间的矛盾
六、品牌受众和外部环境的矛盾
七、品牌个性和品牌共性的矛盾

第四篇 精神生产的价值实现
第一章 注意力效应的运动
注意力效应即名声效应是品牌的内核,注意力效应存在转移、放大和强化这三种基本的运动形式,而注意力效应的运动则又构成了品牌运动的内在驱动力,于是,知名度的扩大、美誉度的深化以及忠诚度的强化等整个品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建立在注意力效应这三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基础之上。
一、注意力效应的转移
二、注意力效应的放大
三、注意力效应的强化

第二章 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
精神产品具有物质和意识的二重性,物质的属性使其成为物质商品,这可以让生产者得到利;而意识的属性又使其成为精神产品,并且由于它可以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之下,通过无限复制而取得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从而为生产者创造注意力效应,实现生产者的品牌价值。因此,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方式必然是名利双收。
……
第三章 几类精神产品

第五篇 传媒业的价值实现(媒体运营论)
第一章 媒体批判
第二章 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赢利模式
第三章 媒体桎梏和突围

第六篇 智慧产业的价值实现(智慧经济论)
第一章 认识智慧
第二章 策划业与智慧产业
第三章 智慧产业的价值实现

第七篇 系统价值论
第一章 物质生产价值论
第二章 系统增值理论
第三章 智慧价值理论

第八篇 市场经济论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第二章 品牌与产业链
第三章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第四章 市场机制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第九篇 根治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章 从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第三章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运动
后记 我是马克思的学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