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兜售繁荣:economic sense and nonsense in the age of diminshed expectati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19224
  • 作      者:
    保罗?克鲁格曼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和索洛的爱将,1994年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前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发表文章数百篇。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在公众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被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每逢经济危机,寻找“复苏”和“繁荣”的良方,便成为那些“事后诸葛亮”的预言家欺世盗名的立身之本,而一些政府也经常病急乱投医,总是听信那些政策企业家兜售的“繁荣”政策,试图借此走出经济低谷。
  然而,当“政策企业家”取代了真正的经济学教授,当庸俗的经济学偏方击败了严肃的经济学思想,当坏的经济学理论驱逐了好的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对真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该坚守还是放弃严密的政策思考和谨慎的理沦研究?在这个被失望情绪笼罩的年代,谁才拥有真正的繁荣点金之手?在这本言辞犀利、视角敏锐的佳作中,经济学大师克鲁格曼以七十年代后的美国为样本,精辟分析了经济观点影响政策决策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其间所发生的种种怪象。对于当前一心追求繁荣的各国政府、致力于提供政策建议的学者乃至众多迷惑不解的公众而言,《兜售繁荣》的观点无异于醍醐灌顶。诚如书中所言,严肃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不仅更能引导我们发现真相,而且会更有趣味。

展开
精彩书评
  克鲁格曼可能是他所在的年代最有创造力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人》

  克鲁格曼是经济学界的超级明星,他文笔犀利,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
  ——Sylvia Nasar 《纽约时报书评》

  在该书中,克鲁格曼透析了为什么庸俗的经济思想能数度导致错误的政府政策。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为读者了解美国最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读本。
  ——Marc Levinson 《新闻周刊》
展开
精彩书摘
  1981年,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发表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他宣称:“共和党现在是更有想法的党。”莫伊尼汉一直是位温和的民主党人,但曾在尼克松政府任职。他曾在两件事上让许多20世纪60年代的自由派大为光火,一是他无所顾忌地谈论如何将黑人家庭与白人家庭隔离的问题;二是他撰写的一份秘密备忘录曾被公之于众,他在该备忘录中建议以“善意漠视”的态度对待种族问题。但到了1980年,由于美国政治风气的大大右转,莫伊尼汉的立场反而变成了左翼立场,因此,他对共和党的赞誉其实是一种认错和自责。
  莫伊尼汉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作为一位罕见的书生气的政治家,作为一位自诩在学术上认真诚实的前哈佛大学教授,他觉得自己必须承认保守派学说对美国社会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他这种谦虚大度的风范令人钦佩,但也有些可笑,因为就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保守主义虽然夺取了现实的权力,却同时迷失了自己的灵魂,走上了一条在思想上和道德上逐渐堕落的道路。
  但本章和下一章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从20世纪60年代到1980年左右,在严肃的思想家中,保守主义思潮为何取得了越来越牢固的主宰地位。
  我想向读者展示,右派的攻势为何能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主宰美国各个学科的思想,尤其是经济学思想。在后面的几章中,我们还将考察,在向华盛顿进军的过程中,这场攻势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粗俗、越来越自甘低贱的,以及其中的学者一派是如何脱离政治、回归学术圈的。
  在本章中,我将追溯保守主义思想兴起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政府能否有效地调控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学里有很多谜,但真正的大谜只有两个。
  一个大谜是,经济增长为何时快时慢,并存在国家间的差异。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在1973年之前,美国的年均生产率增速能达到3%,而在那之后只有1%。谁也不知道,日本为什么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一个战败国跃升为全球经济大国,而英国却渐渐沦为三流角色。当然,不论在什么时候,总有一些“政策企业家”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知道所有答案,但此事我们暂且留到后几章再讲。
  另一个大谜是,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为什么经济不能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而总是无规律地在衰退和复苏之间摇摆。正是在挑战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过程中,保守派取得了第一场大胜,迫使人们对经济学进行深刻反思。
  看看图1,便能了解经济周期是多么重要。该图中的实线代表自1973年以来美国的经济产出(具体而言是国内生产总值,以1987年的美元币值计算 )。中空的那条线则代表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即美国经济的“潜在”产出,这是指在大体上充分就业的状况下(此处指失业率为5%左右的时候),美国经济每年可望实现的产出。至于这个潜在产出的衡量方法是如何得出的,我们留到第四章再讲。目前而言,读者只需无条件地相信,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与其他指标相比,我们对潜在产出的衡量能达到较为可靠与明确的程度。
  从该图中可以看到,美国的潜在产出的增长率是很稳定的,每年约为 2.5%,但实际产出的增长可就不稳定多了,有时甚至会出现负增长。在负增长的情况下,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会产生差距,有时会达到潜在产出的10%,然后随着一波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一差距又能得到弥补。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的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衰退期;而经济快速增长、差距得到弥补的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复苏期。
  现在我们想想,在经济衰退期间,例如1990~1992年的长期衰退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你相信市场能很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你将会对衰退期间的景象感到迷惑。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中,大量产能闲置,而且似乎是被浪费了:工厂虽然在几个月之前还全速运转,而且现在依然能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却无所施其用,或者不得不减产;工人愿意干活,但找不到工作;商店不久前还挤满了顾客,现在则空空荡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济学总是教导我们一个基本准则:市场会实现供需平衡。但在衰退期间,供应似乎无所不在,而需求却无影无踪,与经济学原理大相径庭。
  在20世纪初,衰退现象曾让许多经济学家一筹莫展,并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写下了自己最失败的著作。托尔斯坦·凡勃伦曾写出杰作《有闲阶级论》,但他后来写的以解释经济衰退为目标的《工程师与价格体系》一书,则是一本非常差劲的著作。约瑟夫·熊彼特曾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包含着“创造性毁灭”,这个宏伟的理念直到今天还在为许多经济学家提供灵感,但他写的两卷本《经济周期》一书,却是一本浮夸的、几乎毫无意义的著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衰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曾使马克思主义者欣喜若狂,他们声称,这证明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但他们从未提出过一套完满的理论来解释,这样的事情为何会发生,又是如何发生的,他们只是许诺,社会主义能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命运选择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来清晰地解释衰退的原理,并就如何摆脱衰退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让我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一下凯恩斯的理论吧。听了这番解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后继者对凯恩斯理论发起的攻击。
  ……
展开
目录

导言:寻找魔术师
第一篇 保守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第一章 对凯恩斯主义的攻击
第二章 税收、管制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供应学派
第二篇 保守派的政绩
第四章 经济增长问题
第五章 收入分配
第六章 预算赤字
第七章 国外的保守派
第三篇 风潮左转
第八章 凯恩斯主义历久弥新
第九章 OWERTY键盘经济学
第十章 战略贸易论者
第十章 附录 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