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4571
  • 作      者:
    张瑞敏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瑞敏,汉族,河南洛阳人。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曾在郑州大学历史系从教3年,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为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湖北省世界政治与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近五年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及湖北省级课题4项,参与的各级课题有10余项。发表《历程、经验与展望——30年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域境下的阶层和谐》、《党对新社会阶层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及定位》、《论党的富民政策与党的阶级基础》、《毛泽东“保存富农经济”思想述评》等论文5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代政治生活的主题。阶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总范畴的当然主旨内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已经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实现阶层的和谐,是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从阶级斗争到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奏与重构<br>一、马克思、列宁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阶级阶层理论的思想渊源<br>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的贡献及醉觞<br>(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的贡献<br>(二)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以阶级斗争为纲”<br>(三)阶级斗争观念的背后是“大同社会”的情结<br>三、变奏:邓小平在阶级理论上改弦更张<br>四、重构:江泽民、胡锦涛在阶级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br>五、结语:政治人·经济人·社会人<br>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特点、趋势及其主因分析<br>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br>(一)阶层概念的采用<br>(二)中国改革前的社会分层状况<br>(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br>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特点与趋势<br>(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br>(二)中国社会阶层发展趋势<br>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因及其评价<br>(一)制度解释是根本性的解释<br>(二)市场经济是造成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br>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意识与阶层矛盾<br>一、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意识概述及其表现<br>(一)如何理解阶层意识的内涵<br>(二)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意识表现<br>二、“群体性事件”凸显当代中国社会三大阶层矛盾<br>三、中国社会阶层矛盾与冲突原因解析<br>(一)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因素无疑是最根本的<br>(二)从主观感受来看,人们的思想意识态度倾向也是重要的尺度<br>四、性质分析:利益型矛盾与价值型矛盾<br>第四章  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br>一、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br>(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其总要求<br>(二)阶层和谐的当代内涵与特征<br>(三)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br>二、阶层和谐实现的条件与可能<br>(一)经济的发展为和谐阶层关系的构建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br>(二)公平正义是通往合理社会阶层结构的阶梯<br>(三)利益协调是和谐阶层关系实现的关键<br>(四)共同富裕是体现阶层和谐的最佳状态<br>三、化解阶层冲突,强化社会认同<br>(一)疏导、释放矛盾冲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br>(二)畅通渠道,让各阶层的意见得到正常表达<br>(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br>四、阶层和谐的新思路:共筑社会共同体<br>第五章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阶层和谐——面向未来的出路<br>一、阶层和谐度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标识<br>(一)执政能力在新时期的界定<br>(二)促进阶层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责任<br>二、科学发展观对阶层和谐的指导意义<br>(一)发展的要义:奠定阶层和谐的物质基础<br>(二)以人为本:阶层和谐的根本<br>(三)从阶层和谐视角解读“全面协调可持续”<br>(四)“统筹兼顾”各社会阶层<br>三、健全弱势阶层的社会支持体系<br>(一)积极回应弱势阶层的正当利益诉求,健全弱势阶层由弱渐强的社会支持体系<br>(二)加强权力制衡和法制建设,阻止强势阶层侵害弱势阶层的利益<br>(三)在解决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是主导性的力量<br>第六章  创造和谐——中国政府整合社会各阶层的选择<br>一、从新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br>(一)发展经济的新政策<br>(二)中国社会问题的凸显呼唤社会政策出台<br>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促进阶层和谐的主要途径<br>(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br>(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br>(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br>(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br>(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r>三、牢记“民生是最大的公务”,完善社会管理<br>第七章  国外关于社会阶层的学说及其构建阶层利益协调机制的经验与启示<br>一、国外关于社会阶层的学说<br>(一)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模式:韦伯的阶层理论<br>(二)帕累托的精英理论<br>(三)现代西方社会阶层理论<br>(四)西方社会阶层理论的意义和缺陷<br>二、国外建立阶层利益协调机制的经验与教训、政策与措施阐析<br>(一)国外构建阶层利益协调机制的失败教训<br>(二)国外构建阶层利益协调机制的成功经验<br>三、启迪与思考<br>(一)思想认识层面<br>(二)政策操作层面<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