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74219
  • 作      者:
    刘学斌著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学斌,男,生于1977年,山西人氏,现居天津。先后求学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获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性平淡,好读书,喜思考,涉猎甚广,不为学科所限,然关注点始终如一,即文化传统、政治心态、政治行为、政治系统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介绍了:北宋是中国士人罕遇的黄金时代,然而与他们在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相比,他们积极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很难说是成功的。党争激烈、彼此倾轧、国是屡变、政局动荡成为北宋中后期的基本特点。《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探讨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进而思考传统政治文化和心态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向现代的转换。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理论基础
    本书集中关注的是北宋时期士人群体的政治心态对该群体政治行为的影响及其政治后果。如果在更一般、更抽象、更普遍的层面上来看,则本书关心的实际是在传统政治条件下,与政治有密切关系的士人群体所具有的政治心态,相应的政治行动及其社会政治后果。而从理论上审视,本书所探讨的实质是人的政治心态、政治行为、政治后果间的关系,只是选取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和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而已。因此,在正式介入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前,先要对相关理论问题作一简要梳理,以为后面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前提
    一个理论体系和一个理论推演过程可能会很复杂,但是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它们往往建构在一些基本而又为数不多的理论前提之上。全部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推演过程就以这些前提为原点展开。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推演过程中,理论前提及其与其他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得到了明确表述,许多情况下,理论前提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着。理论前提及其作用是否得到了明确表述并不影响它的存在价值和讨论它的意义。在研究中,追问理论前提,就是要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一个理论上的原点。研究实践中,作为理论前提的,可以是对复杂事物、属性的简化假定,可以是对某些理.论命题的确认,可以是对一些事实的理论概括和认定等等。理论前提常具有假定、预设、承认的意味。它所追求的并不是对一些命题或事实在经验、科学意义上的完全证明、证实,而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提炼、抽象、概括、认定。尽管被作为理论前提的东西,一般在经验层面上是有一定根据的。
    本项研究是对历史事实的理论解读,它也依赖于一些理论前提,主要有三点:其一,心态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二,心态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三,研究历史人物心态的可能性、可行性。对以上三点的理论承认和确认构成了本研究得以展开的前提。有这些前提,承认这些前提,本研究才能存在,才能进行,才可能得出结论。这三个前提又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前两者都是对研究对象的事实和意义的理论认定,第三点则是对通过研究达到、把握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可行性的理论承认。
    2.1.1心态在历史与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心态因素之所以在历史和政治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政治和历史之所以不能回避心态问题,根本上是因为政治和历史都离不开人。而这里的人是活生生的,具体的,有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人。
    关于政治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权力说、道德说、管理说等观点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一些特征。简单地说,政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它基于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展开,借助公共权力实现。在内容上,政治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制度等。政治的诸多方面都离不开人,可以说人是政治的主体。此处的人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群体的人。政治在人的活动、人的行为、人的关系中存在、变化、运动,是人全部的活动、行为、关系的组成部分。政治以利益为基础,是处理利益关系的一种途径。而利益以人的需要为心理基础,又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各种政治行为,如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都是个体的人、群体的人或人的组织的行为。政治制度、政治规则由人建立,也由人来维护、执行、改变。政治发展与人的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基础,而政治发展必然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政治发展则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则是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则直接涉及人的心态。
    既然人是政治的基本主体,也是政治作用的主要对象。那么,人就不能。不对政治的状况、运行发生影响。其中,人的心理因素也会通过人的行为显现出来,并对政治产生影响。由于心理活动、心理过程是人的~种生理机能无法人为取消,因而,它对于政治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个体的政治心态直接影响个人的政治抉择、政治行为,进而对政治关系等产生影响。如果个人在社会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或处于社会发展的某个关节点时,个人的政治心态可能对政治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而群体心态,特别是阶级政治心理、民族政治心理、大众政治心理会对政治局势、政治走向、政治变革等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当然,政治心态只是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总之,政治不能回避人的心态,政治心态在政治中有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在理论上确认这一点也并不困难。
    对政治而言,人是政治的主体,对人而言,政治则是人的重要活动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人类社会可以粗略的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相应地有三种生活形式,即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样,也会产生三类文明,即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构成了人的活动领域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生活中活跃的、能动的因素。人在政治中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是以自己的意志、愿望、行动有力地推动和改造着政治。实际上,政治是人满足自身需要,提升自我价值,发挥自身创造力,实现对生活改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许多时候,人们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这使政治充满了活力,也给政治打上了人的意志、情感、欲望的烙印。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在多方面对政治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讲,也应当重视人的政治心态问题。
    人对于政治的重要意义,决定了研究政治心态的必要性,并使这种研究具有合理性。对这一点的理论认定,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一个起点。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它所指称的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它包括了人类社会既往的一切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等概莫能外。人类过去所经历、拥有、认识、创造的一切都是历史。过去的人们同样存在着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因而历史同样包括了当时人们的心态。没有人及人的心态,历史只能是空洞的、机械的、刻板的。与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的心态也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也必然包括心态史。
    心态不仅构成历史的内容之一,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基于人和历史的内在联系。
    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的作品。历史中,引人注目的是生产发展史、政治发展史、文化发展史,是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组织演变的历史等。但是,人才是它们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各种事件、活动、关系的主角。有了人的存在和活动,它们才能存在、变化。从本质上讲,它们不过是人的力量的体现、运用和结果,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物化。在这一过程中,人改变了自然、社会,也改变了人本身,从而创造了历史。所以,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历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发展史,即人性史;~是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历史。前者是历史的本质方面,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是人性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或物化……”
    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则是人的作品。这里的人指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类又是由各个具体的人组成。提到历史,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一系列事件和人物。不过能够为人瞩目、受到广泛关注的人物一般是杰出人物、特殊人物。他们在历史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但是他们并非是历史的唯一创造者。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人类中的每个成员无论杰出、特殊还是平庸、普通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历史创造,共同构成了历史。
    人和历史密不可分的联系决定了人的心理因素与历史的联系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2.1.2研究历史中政治心态的可行性
    一种现象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得到科学的研究。只有在解决了能否被研究,如何被研究的问题后,才能够得到较好的研究。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探索,都是在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才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迅速成长起来。
    本研究所关心的是历史上的政治心态及其作用。在研究之前,首先要在理论上确认它被研究的可能性。这构成了本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
    历史上的政治心态能否被研究,如何被研究又以历史是否能被科学研究为基础。长期以来,关于历史学是否是科学,历史可否认识等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论争还将继续下去。这些问题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关心的问题,是历史哲学研究的问题。
    历史研究所受到的质疑和责难,很大程度上源自历史研究对象的特殊属性。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而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相比,历史学的研究对象非常特殊。历史存在于过去,历史的研究者却生活在现在。对每个时代的历史研究者来说,其研究对象都是存在于过去,都是既往。历史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在时间上的分隔是历史认识的一个基本特点。这种分隔使历史研究变得十分困难,历史认识的可能性、可靠性、真实性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受到很大制约。历史认识中,“主体不能直接接触客体,诸如观察、实验、解剖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实践于(生活于)其间。”
    其次,历史认识的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独特性也更大。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依赖于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而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都是独特的,难以重现的,“即使在特殊条件下,会出现一些类似重复的现象,也绝对不完全同样”。同时,历史研究过程的可重复也较差,研究主体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有意识的,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也常有差别。而且,历史是多种因素彼此作用、制约的结果,其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也更多。所以,“社会历史事件大多是独特的,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历史认识、历史研究能否得到普遍性的结果因而常受到质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2.1关于士人的研究
1.2.2关于朋党和党争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资源
1.3.1方法论原则
1.3.2相关理论资源
第四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4.1士、士人、士大夫、文人
1.4.2朋党、党争
1.4.3政治心态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资料来源与框架
1.5.1基本思路
1.5.2资料来源
1.5.3框架
1.5.4研究限定与限度
1.5.5本书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前提
2.1.1心态在历史与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2.1.2研究历史中政治心态的可行性
第二节 中观层次与群体视角
2.2.1群体视角
2.2.2中观层次
第三节 政治心态:发生与作用机制
2.3.1政治心态:内容与构成
2.3.2政治文化与政治心理的关系
2.3.3政治心态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士人与北宋政治困局
第一节 难得的历史机遇
3.1.1儒家的政治设想与设计
3.1.2北宋具备的社会政治条件
3.1.3北宋士人对时代和使命的自我意识
3.1.4北宋士人的多方面成就
第二节 北宋的社会政治危机
3.2.1北宋的矫弊之政
3.2.2危机的形成与显露
第三节 朋党纷争与政治乱象
3.3.1士大夫的分化与朋党的形成
3.3.2党争交织与政治乱局
第四节 士人群体的历史责任
第四章 北宋士人政治心态:基本成分
第一节 北宋士人的政治认知
4.1.1对朋党和党争的认知
4.1.2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认识与应对主张
4.1.3对祖宗之法的认识
4.1.4对自身角色与使命的认识
第二节 北宋士人的政治情感
4.2.1对君主的忠诚
4.2.2对政治的亲近与疏离
4.2.3对同、异党的喜、恶
第三节 北宋士人的政治态度
4.3.1政治态度与偏见
4.3.2对财利的偏见
4.3.3人格偏见
第五章 北宋士人政治心态:复杂表现
第一节 北宋士人的政治信仰
5.1.1政治信仰及其作用
5.1.2北宋士人政治信仰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政治人格
5.2.1政治心态中的政治人格
5.2.2北宋士人政治人格类型
第六章 士人政治心态与北宋政治
第一节 北宋士人政治心态的特点
6.1.1参政意识与参政热情的高涨
6.1.2朋党意识的兴盛
6.1.3佛道思想的渗透
6.1.4名节观念的强化
第二节 北宋士人政治心态的政治影响
6.2.1直接影响了北宋党争的产生、演变和激烈程度
6.2.2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6.2.3影响了宋王朝对社会政治危机的应对
6.2.4影响了士风和政治风气
第三节 北宋士人政治心态与传统政治文化
6.3.1道德泛化
6.3.2重价值理念
6.3.3对王权的复杂心态
结语
一、反思与批判
二、分离与转换
三、回顾与前瞻
主要参考书目
一、基本史料
二、专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