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78845
  • 作      者:
    张建华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KM)理念与方法融入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从“社会一技术”双视角分析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系统架构,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电子政务“生态”环境的培育以及政务知识的获取与表示、存储、集成与整合、传播与共享、创新、进化、应用辅助等相关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阐释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系统自组织与绩效测度机制。《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结构完备合理,内容翔实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管理与应用相呼应,问题分析视野宽阔、启迪性强。<br>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适合高校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系统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工作的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IDA政府合约与商业化司长邝玉华女士则进一步指出,国家统一、合理的规划也是其电子政务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新加坡秉承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通过充分酝酿以形成政府各部门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编制并不断完善前瞻性强、持续连贯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与计划体系。统一、合理的规划蓝图为其电子政务起到了指明发展远景、引导发展方向、体现战略意图的作用。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调和部门矛盾、协调不同实体利益提供了可能。IDA负责电子政务的吴彩宾副局长在谈到其成功经验时说,在跨部门协调中,首先是确定共同的实现目标,围绕着共同目标再商量具体实施的方式与方法,阻力会比较小。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就电子政务相继规划了多个国家级蓝图。早在1981年新加坡电信管理局就制定了主要包括政府计算机化、自动化、民事化等内容的发展蓝图;1986年,其开始建立全国资讯科技蓝图,并为此专门成立了研发部门,积极探讨IrI新技术在政府应用中的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加坡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建立国家级的网络,并于1992年制定了“新加坡智能岛”蓝图;随着新加坡整个宽带设施的建成,其于2003年提出“全联新加坡”的口号;目前,新加坡新的目标蓝图是成为全球的信息枢纽。此外,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进程中,新加坡政府还及时制订了“国家IT计划”、“112000计划”、“Infocomm21”、“电子政务行动计划”以及“智慧国IN2015计划(2006-2015)”等,分步骤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所有的政府服务都可以在线实现,并加强了服务的应用,改善了在线服务体验,促进了人们采用这种服务方式。<br>    可见,国家的强力推动与合理、统一的规划是新加坡电子政务健康、迅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对电子政务在国家层面实施统一、合理规划,可以对不同地域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和整合,对项目实施展开长期一致的规划。这是避免因利益冲突、时空差异导致“信息孤岛”的有效途径。例如,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电脑化”蓝图计划时,要建立人口、土地、商业三个国家级数据库。其中的土地数据库之所以花费了5年的时间才做成,原因就在于该过程中存在很多部门问的利益冲突;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产权问题。为此,新加坡政府在国家层面对各实体的利益进行了良好协调与整合,并通过有效的产权保护机制打消了部分实体的利益顾虑,增强了其配合与参与工作的积极性。<br>    新加坡电子政务成功推进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在认识上转变政府的行政理念,提出“把公民当成客户一样对待”,推行“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宗旨。
展开
目录
序(邱均平)<br>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1.1 电子政务内涵分析<br>1.1.1 电子政务的概念<br>1.1.2 电子政务的本质与核心<br>1.1.3 相关概念辨析<br>1.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br>1.2.1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br>1.2.2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简况<br>1.3 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br>1.4 国外实施电子政务的成功案例<br>1.4.1 美国的电子政务<br>1.4.2 新加坡的电子政务<br>1.4.3 国外电子政务成功经验总结<br>1.5 国内实施电子政务的典型案例<br>1.6 国内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br>1.6.1 国内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问题归纳<br>1.6.2 因应反应——电子政务知识管理<br>本章小结<br>本章 思考题<br><br>第二章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br>2.1 知识管理概要<br>2.1.1 知识管理的诞生背景<br>2.1.2 知识管理发展历程与基本观点<br>2.2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要素<br>2.2.1 电子政务知识资源<br>2.2.2 电子政务实施主体<br>2.2.3 电子政务实施受众<br>2.2.4 电子政务知识链<br>2.2.5 电子政务技术子系统<br>2.2.6 电子政务生态环境<br>2.3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定位与建模方法论<br>2.3.1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定位<br>2.3.2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建模方法论<br>2.4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结构<br>2.4.1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r>2.4.2 对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的若干说明<br>本章小结<br>本章思考题<br><br>第三章 电子政务生态环境<br>3.1 电子政务生态环境内涵<br>3.2 政府组织内部环境<br>3.2.1 行政理念<br>3.2.2 行政文化<br>3.2.3 行政规划<br>3.2.4 行政规程<br>3.2.5 行政领导<br>3.2.6 组织结构<br>3.2.7 人力资源<br>3.2.8 激励机制<br>3.3 政府组织外部环境<br>3.3.1 文化环境<br>3.3.2 法律环境<br>3.3.3 经济环境<br>3.3.4 科技环境<br>3.3.5 市场环境<br>3.3.6 信息资源环境<br>3.3.7 国际综合环境<br>本章小结<br>本章思考题<br><br>第四章 政务知识获取与组织<br>4.1 政务知识辨识<br>4.1.1 知识辨识的意义与内涵<br>4.1.2 知识辨识指导方法<br>4.1.3 知识辨识原则<br>4.1.4 知识可得度测度模型<br>4.2 政务知识获取<br>4.2.1 政务知识源<br>4.2.2 政务知识获取集成化策略<br>4.2.3 政务知识获取智能化策略与技术<br>4.3 政务知识表示<br>4.3.1 显性知识的表示<br>4.3.2 隐性知识的表示<br>4.4 政务知识求精<br>4.4.1 基于GA的知识求精<br>4.4.2 基于ANN的知识求精<br>4.5 政务知识存储<br>4.5.1 政务知识存储策略<br>4.5.2 编码化政务知识的存储<br>4.5.3 非编码政务知识的存储<br>本章小结<br>本章思考题<br><br>第五章 政务知识集成与整合<br>5.1 内涵分析<br>5.2 政务知识集成与整合策略<br>5.2.1 “面向应用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br>5.2.2 “面向对象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br>5.3 政务知识集成相关技术<br>5.3.1 基于知识本体的公共知识模型<br>5.3.2 共同通信语言<br>5.3.3 异构知识间转化技术<br>5.4 政务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br>5.4.1 政务管理流程概述<br>5.4.2 流程优化与再造<br>5.5 政务主体协同<br>5.5.1 政务主体协同的内涵<br>5.5.2 政务主体协同策略<br>本章小结<br>本章思考题<br><br>第六章 政务知识传播与共享<br>6.1 知识传播与共享概述<br>6.1.1 知识传播与共享内涵<br>6.1.2 知识传播与共享意义<br>6.1.3 知识传播与共享障碍<br>6.2 政务知识安全<br>6.2.1 组织知识安全框架<br>6.2.2 政务知识安全技术与策略<br>6.3 政务知识传播与共享策略分析<br>6.3.1 个体知识传播与共享<br>6.3.2 团队知识传播与共享<br>6.3.3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br>6.4 政务知识推送系统与政府知识门户<br>6.4.1 政务知识推送系统<br>6.4.2 政府知识门户<br>本章小结<br>本章思考题<br><br>第七章 政务知识创新与进化<br>7.1 政务知识创新<br>7.1.1 知识创新内涵<br>7.1.2 知识创新类型<br>7.1.3 知识创新意义<br>7.1.4 经典知识创新模型<br>……<br>第八章 政务知识应用辅助与系统自组织<br>第九章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